文/滾滾車輪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自主品牌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从无到有,从粗到细,从少到多。当然,这块爹妈的心头肉还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市场份额起伏不断,近几月一度降至低点,所有的负面正被人们惨无人道地指指点点,但打了孩子更要爱,在这之后,还需要人们的理解与支持,那是发展的源动力,是自主品牌立足市场的重要因素。
谁都知道,虽然自主品牌车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粗到细,从少到多”的过程,但是依然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从有到好,从细到精,从多到高”是目前的发展纲要,在主观努力的前提下,更需要客观的帮助,民众的支持便成了自主品牌发展的潜在与实际动力。
我们为什么要买自主品牌车型?
这是一个很有必要讨论的话题,作为一级城市的消费者,几乎很少有将目光直接放在自主品牌车型之上,凭借更丰富的汽车知识与更挑剔的目光,购买合资车型成了首选。这的确无可厚非,但也造成了自主品牌在一级城市的市场立足艰难,这就是为什么大城市中自主品牌的上牌率远低于中小型城市的原因了。
由此,自主品牌的主要进攻点就是二三级城市,但是在那里,其依然受到合资品牌车型的挤兑,造成这些原因是多方面的,品牌认知度,质量安全,设计与工艺,科技与调教的确不如合资品牌,这也是最大的硬伤。那么,我们究竟要不要买自主品牌车型?回答自然是肯定的,自主品牌车型最大的优点就是性价比高,这对经济能力有限的家庭十分必要,走得低价高配路线是许多合资品牌车型所无法企及的,普通上下班代步,休息日旅行足够使自主品牌车型胜任,过高的要求反而是一种累赘。
自主品牌的销量增长与人们的消费观念息息相关,扭转不必要的思想偏见,如同韩国人一样支持国货,那自主品牌的车型销量增长就不是难事,厂家也不必整天为市场份额下跌而开会发愁,而更多的则是研究新技术与新车型,转而带给未来消费者更好的车型,更好的用车体验。因此,“一逆则百逆,一顺则万通”!
自主品牌向高端车型发展是最大障碍
鉴于客观因素,自主品牌的发展也面临很多限制,其中向高端车型发展成了最大障碍,一味地追求低价高配,往往却忽视了许多高层次车型必要的因素:工艺,安全,操控和品牌形象。
工艺,安全与操控是硬伤,虽然我们看到了自主品牌正积极努力改进,但取得的成效还是有待考证的。先不论厂商在生产工艺与设计上投入了多少成本,但只要进步就是优点,当然谁也不希望在努力的身后时时刻刻有一根鸡毛掸子在等待罢。时间,资金与研发,依然是自主品牌改进最需要的三大件。
最关键的则是品牌形象问题,长久以来,因为长期逗留于中低档车型的生产与推广,自主品牌形象已经受到了严重偏低定位,每每消费者想起奇瑞,吉利,长城等品牌,就很难把它们与二,三十万的车型联系到一起,这也造成了这些品牌发展高端车型受阻,毕竟品牌形象是那个层次车型最不可缺失的因素之一。于是,无论厂商再有雄心壮志,那都只能无奈停留于那层中低档有限利润的市场空间里,要跃层,要飞速发展,很难。
就此,改善品牌形象便成了自主品牌进军中高端车市最首要工作,换标远远不够,充其量只是提升了些知名度,仅此而已。笔者认为吉利所花费的360万元基本就是徒劳,其影响力在水面泛起一阵涟漪之后便会迅速消退,因此换标行不通,真正有效的是塑造新品牌!
自主品牌未来的路在何方,治“标”更要治“本”
既然要发展就需要远期规划,塑造新品牌,改善现有品牌形象就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相信谁都了解日本三大品牌的高端子品牌的成功,这种在原有品牌的基础上塑造一个新的品牌的方法的确大大改善了原本产品形象,同时整体服务水平与4S店面形象的提高也让消费者完全扭转了思想观念。目前,即使韩国品牌也开始玩起了高端品牌,起亚的“欧非莱斯”,现代的“吉尼斯”都说明其厂商感到了现有品牌形象的压力。
之前说换标并不能解决问题,治“标”更要治“本”,自主品牌重新打造一个自己的高端品牌,同时提升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市场前景远比现有形象要好得多。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自主品牌的“重新”发展必然能改善现有不良窘像,但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工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旦在质量或服务上有所差池,那搬起的石头砸烂的就不只是脚而已了。
“ 滾滾車輪”原创,版权所有,转载必请注明出处!
欢迎点击加入新浪车之道博客圈!
本人联系方式:
QQ:629236625
邮箱:
kimiloveaudi@sina.com
其他文章欣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