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词,某些人,我们永远也别想弄明白,于是才有飞短流长之念。
先看短的,社保案尘埃未落定,中天携款潜游,但基于反腐的艰辛与过程保秘原则,结果不得而知;物业税被打入提速的笼子暂时关将起来;汤臣一品除了用轰动一时来形容外,还将补充说明“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但是作为政府如果也如此草率,可就不再道义了:
广宁市长承诺广州房价,不知岁末现象是否颂词?北海风暴是否寿终正寝,也是预期之预期的事;酒仙桥能否载入史册还待定论;在文学/史学/革命学领域不输北京的南京,物价局风波能否在下一个年度再起波澜,我们有理由拭目以待!
还有自圆其说的一短句是交易秩序整顿,至今也没有下文,如是,放在年终的建设系统会议上提出,纳入下一年度议事日程。
当然中国人的耐力是有名的:
主动性捂盘到观望性甚至无法售出式捂盘,体现了政府停滞投机需求的决心与持久性决断;调控由部委简单联动发文向部委组织转变,体现了调控的长期性与艰巨性,也体现着调控的升级;两大办法、两大紧缩新政、两大会议共同传递着一个强音就是保障保障再保障。
但我们也必须正视非主流的客观:
一个是千分之一,每年城镇化的人口总值足以支撑人口负增长的短暂“反倾销”;一个是三十八万亿的货币总量,市值总量首次越过GDP总额,人民币年末余额连续三年稳定在十五万亿以上并保持年均百分之六以上增幅,本人无法预测央行提出零八年下半年进入减息周期,忽悠还是短暂休克?实际意味的是硬条件的居住需求还将按年均一千万进入。
我们还可以看看,目前一线城市即所谓高房价城市的城市化率,北京不到百分之五十五,上海不过百分之六十五,全国按照统计数字也不到百分之四十三。这意味着硬条件的住宅建设还将持续。
而保住十八亿耕地红线的话,再用总供地量减去掌握在碧桂园/万科/合生创展们手中的储备地,我不知道具体的数字,也不知道真正的信息数据,但可以推理的是,二元制下掌握于开发商手中的用地达八亿平米,由于这些均属进入市场的商品房用地,故按平均容积率三计算,则开发商把握的可用地占子孙后代总用地下限的千分之二。
谁也不是傻子,都认识得到土地的价值。同时,土地的价值正因为各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城市之间或机动或机械的联合或成片城市化,成倍进行重估。在环武汉城市圈的一个小县,原本工业用地协议价才几千元,预期有城市圈一说后变成了五万元/亩,获批试验区以后猛涨至二十万元/亩。
可悲的是,我们无法预知,这到底是泡沫还是真实的物业价格的前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