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预测具有政策性及不确定性的楼市趋势,不如看看目前楼市的几个特点。
   
看楼市,可以从政策/土地与房产供应/市场需求热点/市场空间/产品空间/投资/自住性等几个方面来谈,当这几个方面结合在一起,实际构成了楼市的一些阶段性结论,可资投资或消费借鉴。
   
从政策层面看,体现出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特点。
   
以第六次加息为标志,将启动一系列的调控政策,并不是措施的新颖,而是将调控措施落到实处并形成系统化。
   
主要顺序为金融/税收/土地财政与土地腐败/存量管理/三级市场衔接。
   
从土地与房产供应看,政府与开发商将形成求同存异的战备伙伴关系。
   
由于土地财政与税收管制严格化规范化,开发商将变得越来越聪明并有实力,政府也看到了自己一手培植起来的这股市场主力,有意化解分歧,求同存异,以形成战备伙伴关系,顺利渡过房地产由粗放政策市向集约市场化的转变。
   
这种转变表现为,对不齿行为采取杀一儆百的策略而不是一边倒,对遗留问题也注意到现实环节而提出有利于转化为有效供应的方针,对阿斗型开发商果断放弃,重点引导与培养开发商的责任感并让他们有秩序有步骤并纳入政府体制下去参与城市化工作与城区开发升级。
   
从市场需求热点看,投资性需求仍然是市场拉升的主力军。
   
谁也不可否认,八亿囤积土地就是一种投资。
   
由于人多地少,由于这些囤积者与资本市场的关系,由于这些囤积有居奇之效,所以,以投资品种为主要考虑的开发将构成主流,顺便提及一个环境,通胀与反通胀条件,在目前的全球化蔓延与国内各类经济普涨环境中,投资性消费还是主流。
   
当然,投资消费的目标有所更改,他们可能持有,也可能转手。我们看到,九六年释放灰色收入,造成一波高潮性消费;零三年货币化清零,导致新一波高峰,调控新政推出后也出现了高潮,那就是当时投资品种太少引发的。
   
同样的,紧缩政策会让投资总是有利可图的事情。
   
从市场空间看,规范结构下的花样(居住环境向系统环境的转变)将成为市场设计与开发的主流产品。
   
无论市场化程度不高还是房价太高,有一个变化值得肯定,那就是规范结构下的花样翻新。我们看到,现如今,楼盘开发最关键的部分来自于环境理念。
   
以前占山为王,凭水而居的概念显得老套,取而代之的将是具备个性化特色的、兼容并包的、既有人文也有伦理、软硬兼施的环境理念。
   
居住环境向系统环境的转变将成为市场设计与开发的主流产品。
   
从产品空间看,着眼于产权转换的紧凑与高利用率户型将成为抢手货。
   
面对比较波动的市场,开发商研究人群与市场细分的策略发生变化。
   
基于私产保护制度化以及财产性收益由制度确认向实体保护的转变,如何让你的房产品具备高效的转手链,作为居住者来讲,无论房东还是租户,高使用率将是主要标准。两者兼备的户型将是未来市场主流产品。
   
从投资/自住性来看,流入消费主要集中于高房价主流城市,主力消费群为新晋高收阶层;流出城市主要为中西部发展中城市,主力消费群为带有投机要求的炒房型投资、换代置业以及基于消费品质考虑的城市圈城市群周边流入性置业。
   
完成居住空间消费者目前还占不了大雅之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