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首富神话连遭打击 *ST金泰股票部分被冻结,
在这则新闻的背后是:连续四十一个涨停,连续跌封并爆东北第一高楼并非完全合法。股评专家的意见是:
第一,金泰相对万科,肯定有高估之嫌,并认为市值过高,无法预示其跌幅及跌停次数;
第二,建议买家不要抢反弹,并言及部分散户抽逃出市。
作为地产人我无意股市神话。但众多股市神话牵扯着地产,则不得不认识一下,这个问题的总理表述就是:
地产在股市神话中的角色问题!
从会计准则角度,公允计量既是终极要求也同时在为不规范控制不力的市场推波助澜。碧桂园其实也是个神话,但因为其背后巨大的品牌支撑,强大的土地储备以及上市前的业绩斐然,人们看到的只是风光。
公允计量对持有不动产的公司粉饰业绩、虚假承诺与定向承诺、误导第三方估值造成了以地产注入为主要内容的股市神话!
关于粉饰业绩,任何上市公司都被要求有不止三年的硬条件约束,不多言。因为不动产估值所使用的成本法/市值法/还原法/时间价值法,都有一个隐含的前提就是市场是规范的,如果不规范就有怪象发生。一块宗地,按道理大家对其评估值应该大同小异,但在股市中评阶段,一块地可以虚高到几十个亿,也可以自动减免至个位数亿做单位。恰好一些城市地王频出,让借地产入市成为蔚然大观。
关于虚假承诺与定向承诺,这只是笔者的一个慰藉表示而已。但我至今认为虚假承诺是存在的,情形是利用大量并购不动产并以带有泡沫的资产以及置换中的资产重估价向定向募集人进行回报承诺。但因为不动产的产能具有政策与市场双重重估价标准,使得被承诺人认为是真实的价值表现。
当承诺带来上市业绩以后,回报压力下必然产生人为的以解决泡沫为目标的资本运作。
关于地产在股市市值中的角色误导第三方估值。
有部分股市的专家依赖了由第三方提供的估值报告借以对股市及股价进行判断。那么,一旦这个第三方依赖了目前的房价以及不动产评估方法,则市值被高估往往合理而且合法。这种误导的根源在地产进入市值,可以成本价进入,也可以收益现值进入,还有的计入了商誉。而在人们看来,拥有大量不动产自然是好事,因为房价及房地产持续看好的预期似乎是大家之见略同。
高房价以及不断被后来者打破的地王记录,这是人们认识评价股票估值的可见度极高的依据,而资本运作最通常的方式就是借助于不同评估方法披上不同价值外衣的不动产,尤其是地产,一栋烂尾楼进入了报表后可能获得原值近百倍的“账面增值”,再让投资者认识到多么可观的“账面利润”,从而果断决策买入这只风光的个股。
我的看法是:地产界没有神话,其他领域就不可能有神话,如果有,那是围绕人的一种心理博弈,或言游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