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无

(2011-02-10 19:47:28)
标签:

宗密

临济

参话头

龙泉寺

一行三昧

禅宗

佛法

文化

分类: 僧众弟子

【台湾法鼓山参学记三十一·参学心得】

什么是无

什么是无

  2009年10月1日黄昏,龙泉寺几位同学作每天的例行交流。

  贤佳法师:“今天我看《话头禅》,比较有触动。话头禅有四种比较常用的话头:一、‘什么是无’;二、‘未出娘胎前的本来面目是谁’;三、‘拖着死尸走的是谁’;四、‘念佛的是谁’。 跟哪个相应就参哪个话头,他建议一般人先参第一个话头,经常念佛的人可以参第四个话头。今天依着他说的做一做,感觉参话头有特别的功用。比如参‘什么是无’,我们面对人、事、物境界起烦恼,全部是‘有’,而佛说胜义谛是空,是无,它到底是什么样的状态?起烦恼时,认知这是‘有’,问自己‘什么是无’。或者直接对烦恼说‘无’,烦恼的力量立即会消减,乃至消失。  

  参话头其实是基于对佛的信心和对佛法的一种极强的追求心,有想明了生死根源而解脱成佛的很恳切的心,这样参的话头才有味道,不然没味道。特别是没信心的话,是根本没味道的。要相信佛说的这个东西背后有真实深刻的内涵,才会去参它,想去明白它。所以看到不好的境界,看到贪的境界,起烦恼,就想想佛说它是‘无’,那它背后就是‘无’!但到底什么是‘无’?为什么我体会不到?就参这个。

  参话头并不妨碍我们去行慈悲,不妨碍我们去做种种事情,以及持戒等,因为佛说的实相是‘真空妙有’。我们要证得真‘空’,才能成就妙‘有’,不然做所有的事情都是成就很粗俗的‘有’,乃至所有善行都是粗‘有’,都是不出生死轮回的。要成就妙有,必须明白真空,明白什么是无。另外要成就真空,还必须去行善有、净有、妙有,否则没福慧资粮证见空性,或者证见的只是小空、偏空,不是无上菩提相应的真空。所以真空与妙有是不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行善的时候,要适当参‘无’。参‘无’的时候要适当行善。参‘无’的时候,能明确宗旨、破除烦恼,可以使平常的善事更精进、更平稳。当然,如果没有正知见,用错了心,可能反而消极。所以如果先有很好的教理基础,或者跟着一位有正知见的真正善知识,好好听话,参禅能发挥很好的功用。圣严长老说话头就像金刚王宝剑,能断一切烦恼。又比喻像火山口,妄念、烦恼像雪花,刚靠近就融化了。我稍微试了一下,相信它有这样的力量,但要有大力量,必需有对佛法的深刻信心和强猛的道心。

 

什么是无

 

  另外,书中讲一行三昧和直心,对我很有启发。经论说: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一行三昧,你学习的时候就好好学习,吃饭就好好吃饭,做事就好好做事,一心一行地去做。他举例子说,宗密禅师跟朝廷宰相关系很好,当时太监为非作歹,宰相想杀太监,结果事情败露,太监追杀宰相。宰相跑到宗密禅师那里,要求收留他,给他剃度,隐藏起来。宗密禅师就把宰相剃度了,但后来太监查出来了,把宗密禅师也抓起来。太监对宗密禅师说;‘你窝藏叛国贼,犯法!’宗密禅师说:‘他当时求我救命,我就救他,没想他是不是犯法。你要认为犯法,就杀我的头。’圣严长老说这就是一种直心。他又举例子说:一个犯罪的人遇到困境,要自杀了,这时候你要救他。如果你想:‘救了他,他还会去害人。’不救他,就不是直心,而是曲心。当时应该救他,因为他也是众生。救他之后,他是否害人,是另外的问题,你可以劝导他不要害人。直心,面对境界把握一个心念:我要行菩萨行,要利益所有人。至于其它的想法来打折扣,则是委曲的。这给我很大启发,很多事情直心去做就好了,不用顾虑很多。上课的时候就好好听,以学习的心态好好学习,不要挑剔老师讲得怎么样,不要挑剔老师行为怎么样,对同学也不要嫉妒、比较、轻毁。现在是学习,一心地学习就好了。老师问问题,直爽回答好了,不用想我回答得好不好啊、有没有水平啊、会不会丢面子啊。师生就应该良好互动。今天果元法师上课问问题,乃至很简单、很明显的问题,没什么人回答,我就积极回答,好像显得很幼稚也不在乎。下课后,果元法师对我说:‘这样互动很好!’不用想那么多,不用在乎别人怎么想,现在是学习,应该跟老师互动,就像佛经里面,佛经常明知故问,问阿难浅白的问题,阿难答得很直爽、很老实,这是直心酬问。用直心容易参禅。这对我很大启发,感觉内心放松很多,好像卸掉很多包袱。”  

  10月19日黄昏,龙泉寺几位同学作每天的例行交流。

  贤佳法师:“今天上果如法师的禅学课,有很大一个触动。看到临济禅师与黄檗禅师的问答表现出一个特点:他们肯定别人,却用讽刺打击的话。比如认可对方开悟了,却说:‘你这个疯癫汉!’或者说:‘吃我三十棒!’我体会这实际上是破除别人对肯定、赞叹的贪求。你虽然很好,我就骂你几句。另外,他们表现出来的那种自信,不在乎别人的肯定、赞叹、尊重,给我很大一个触动。佛法真正讲是要向内求,不是向心外求。要超越对别人态度、好恶的在乎。不然自己也跟着好恶。”

  贤生法师:“求名。”

  贤佳法师:“就是。心里就起伏不定。如果真正明确向内求的方向,就有自信超越对外在他人的肯定、赞叹、尊重的贪求和依赖,很多爱憎的烦恼也就容易超越。今天试着这样去思维、作意,并与参话头结合,感觉是很有帮助的。禅宗这方面很能给人以启发。听果如法师的课跟我自己看书不一样,听人讲,感觉不一样。他的那种风格、气势,很容易让人有强的感受。”

 

 

 

相关链接    2009年台湾法鼓山参学记系列连载:

 

参学记一·走近法鼓:圣严法师与法鼓山——参学前行·法鼓概观

参学记二·台湾掠影:从专业人士了解台湾佛教近况——参学前行·台湾社会背景

参学记三·师友互动:到法鼓山怎么参学——参学前行·师父指点  

参学记四·台湾掠影: 风灾过后的台湾——初赴台湾见闻

参学记五·走近法鼓: 亲闻法鼓教育体系的简介——初到法鼓·与方丈和校长见面交流

参学记六·走近法鼓: 法鼓山大学院教育的理念和运作——初到法鼓·阅读《学员手册》 

参学记七·走近法鼓: 大普化和大关怀教育的理念和运作 ——初到法鼓·阅读《学员手册》 

参学记八·走近法鼓: 法鼓山信众组织体系——初到法鼓·阅读《学员手册》

参学记九·走近法鼓:世世代代为人类点亮明灯——初到法鼓·人员认识及看历史成果展

参学记十·走近法鼓:读万卷书——初到法鼓·了解法鼓山图书馆

参学记十一·走近法鼓:大宗教家的素质与培养——初到法鼓·了解法鼓山僧教育之一

参学记十二·走近法鼓:福慧双修的僧教育——初到法鼓·了解法鼓山僧教育之二 

参学记十三·走近法鼓:解行并重的僧教育——初到法鼓·了解法鼓山僧教育之三

参学记十四·走近法鼓:逐梦法鼓,研修双美——初到法鼓·了解法鼓佛教学院的教学安排

参学记十五·走近法鼓:境教合一的建筑——初到法鼓·参观法鼓山

参学记十六·走近法鼓:学习放松——初到法鼓·体验禅

参学记十七·法鼓山外:重树法幢——校外教学·参访嘉义义德寺、妙法寺

参学记十八·法鼓山外: 读书之福——校外教学·参访香光尼众佛学院 

参学记十九·法鼓山外: 印顺长老的追求——校外教学·参访福严精

参学记二十·参学心得:角色和愿心——校外教学·心得感

参学记二十一·走近法鼓:法鼓山课程之初体验

参学记二十二·走近法鼓:学风严谨、注重集体的佛教研究——留日教师的经验介 

参学记二十三·走近法鼓:融入生活、融入大众的台湾佛教——参观法鼓山德贵学苑与云来寺 

参学记二十四·走近法鼓:见识法鼓山的客堂接待系

参学记二十五·法鼓山外:一年一度的佛学论文发表盛

参学记二十六·师友互动:时刻保持好学的心

参学记二十七·师友互动:多方位学习 

参学记二十八·走近法鼓:圣严长老的悲

参学记二十九·走近法鼓:法鼓山的

参学记三十·走近法鼓:把自己的身、口、意向全世界转播——法鼓山的早斋开 

参学记三十一·参学心得:什么是无

参学记三十二·法鼓山外:苦行度众,道范利人——参访承天禅

参学记三十三·参学心得:宗派圆融

参学记三十四·走近法鼓:佛教的现代价值与应用——正念疗愈与安宁疗治

参学记三十五·走近法鼓:这个校长不一

参学记三十六·走近法鼓:法鼓山的禅法(一

参学记三十七·走近法鼓:法鼓山的禅法(二

参学记三十八·走近法鼓:禅修初体验

参学记三十九·师友互动:会心的交流 

参学记四十·走近法鼓:禅法在欧美的弘传——听果元法师介绍欧美佛教情况

参学记四十一·法鼓山外:冰清玉洁莲因寺——参访台湾莲因寺 

参学记四十二·法鼓山外:灵岩宗风传台湾 ——参访台湾灵岩山寺 

参学记四十三·参学心得:参禅与学教

参学记四十四·参学心得:学术与信仰 

参学记四十五·走近法鼓:佛法行世间 

参学记四十六·走近法鼓:深爱中国的华侨沙 

参学记四十七·师友互动:言与行

参学记四十八·参学心得:见识法鼓山修持与研究并重的汉传禅佛教——参学报告(一) 

参学记四十九·参学心得:理解人间佛教——参学报告(二)

参学记五十·参学心得:见识社会化的台湾佛教 ——参学报告(三

参学记五十一·参学心得:两岸情深,法味更浓——参学报告(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