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个校长不一般

(2011-02-15 20:19:38)
标签:

惠敏

台湾

梵文

《印度佛教史》

台北艺术大学

龙泉寺

佛教大学

文化

分类: 僧众弟子

台湾法鼓山参学记三十五·走近法鼓

这个校长不一般

 

  在法鼓山,有很多人留给了我们深刻的印象,其中一位是法鼓佛教学院校长——惠敏法师。

  惠敏法师有多年的学校行政工作的经历。1994年,当他从日本东京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回到台湾后,当时关渡的台北艺术大学就请他担任了该校学务长的职责,成为公立大学第一位出家法师学务长,之后又在2000年接任该校教务长。2006年初,惠敏法师在前校长邱坤良出任台湾“文建会”主委后,接下台北艺大代理校长职务,首开佛门弟子担任公立大学校长先例。2007年法鼓佛教学院成立时,他选择回到学院出任校长,所以在教界都亲切称呼他为“惠敏校长”。

  惠敏校长1954年出生于台南市,1972年皈依三宝,1975年台北医学院药学系毕业。1979年依止西莲净苑智谕法师出家,1985年中华佛学研究所结业,1986年通过日本交流协会奖学金考试,赴日留学。1989年以《“声闻地”之种姓论与资粮论》取得东京大学硕士(印度哲学)学位,1992年又以《“声闻地”中“所缘”之研究》取得同校博士(文学)学位。现任法鼓佛教学院校长、艺术大学教授、中华电子佛典协会主任委员、西莲净苑住持等职。著作也非常多,其中专著有:《“声闻地”所缘之研究》,《禅定与生活》,《戒律与禅法》,《生命缘起观——梵本“净明句论·第廿六品观十二支分”初探》(与释果彻合著),《梵语初阶》(与释赍因合著),《大乘止观导论——梵本“大乘庄严经论·教授教诫品”初探》(与关则富合著),《佛教教理研究──水野弘元著作选集(二)》(水野弘元著作翻译);有随笔类的《莲风小语1993》、《莲风小语1994》、《莲风小语1998》……,还有《心与大脑的相对论》和《当牛顿遇到佛陀》等著作出版。

 这个校长不一般
惠敏校长上课

 

  惠敏校长聪慧传奇,据给我们上菩萨戒课的证融法师介绍说:他到日本在三年时间内获得博士学位(1989~1992),这个记录大概没有人能够超越(一般人都要读五年左右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他在唯识学和梵文方面的成就也得到大家的公认,凡是涉及到唯识和梵文方面的问题,大家一定会提起他,说:去问问惠敏校长。

  不仅如此,他的观念还特别的超前和新颖,在台北艺术大学教书期间,学生称呼他为“观念新的不得了”的法师,深得学生的信任。他也将自己特长的禅修带入学校的教学中,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业之余可以体会回归本心的难得,从而得到大家的认可,后来就被任命了学务长的职务。他尤其对现代化的工具在教学当中的应用特别重视,听说每次外出,一定会带上随身的小相机将看到的宝贵资料保存下来,而也会随身携带笔记本电脑和GPS的系统,这样随时可以使用Google earth、Google map、Picasa、wiki等资源。他也鼓励学生使用这些现代的工具,给硕士班学生的功课是在毕业之前,一定要在Google协作平台上建立一个自己的个人网站,或者需要建立一个个人的blog。

  今年他带的课程不多,所以没有能够多上他的课,不过他的《印度佛教史》却有幸听了几节,果然授课方式和普通的老师大为不同。这门课程是给学士班二年级和僧大的学生合开的课。在上课中,我边听边体会这种不同处的原因和点,发现惠敏校长的课程有以下的特点:

  (1)在课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引发大家的思考。比如在刚开始讲到印度早期的宗教中祭祀仪式时,他立刻就问大家祭祀在我们现在有什么意义和价值?这样的问题思考,让宗教中很多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并非是一种古老的学问,而是现在也是鲜活而生动的。而在课程中又讲到一位无锡的飞机机长40多年飞行中没有事故记录而退休的报道时,里面提到他对自己飞行行业的热爱,惠敏校长立刻问大家是不是有一个一生不变要去追求的梦想?这样让大家的生活、生命得到思考和启示,知识是重要的,但不是最重要,对自己生命、生活的体验和思考、提升更为重要。

  (2)他在课程中注重兴趣的培养,比如讲到印度早期的宗教形式吠陀,他就讲起来它的梵文词根来源,以及其他语系中同样存在的这种词根的现象,相对来说,学士班的学生也许现在还没有学习梵文,但这样的方式潜移默化中让大家慢慢对梵文等其它的内容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未来他们将会热爱学习,主动学习。

  (3)他在课程中注重‘道心第一,健康第二,学问第三’的引导和实践。课堂过程中,讲解的书本上直接的内容并非很多,但他在上课时,注重对大家道心和健康的重视。比如讲到八八水灾时大家抱怨天、抱怨政府的行为时,他反问大家是否有注意过自己身口意的造作,如果每天上课都经常迟到,每天都没有面对突发性事件的准备,那我们遇到这些情况时就不应该怨天尤人,这样让大家注意自我造作的检查。对健康的问题更是多处提到,还特别举那位机长的例子,这对大家来说将会印象深刻。这些都让人感受到学校“道心第一、健康第二、学问第三”的真实实践。可以说,他们在佛教研究方面深入钻研之际,没有偏离佛法的觉悟本意,于此不无关系。 

 

这个校长不一般

惠敏校长以电脑投影代替黑板,用“XMind”程序记写学生对问题的不同解答

 

  (4)他对佛经原典和电脑的了解程度,也让我颇为吃惊。他在课堂上,提起一些佛经或印度教经典的词汇,可以立即说出他们的来源,或者梵文的出处,这样辨析、对比,对问题的阐释就一目了然。而当提起来一些佛经的记载,比如他在课堂中引用《阿含经》中佛经的记载时,他在短短十几秒内就从Cbeta电子佛典中搜索和准确找出原典的位置,或者当提起一些知识点时,他会很快速的查找到他以前的讲义中的位置,让大家学习到这些内容。对电脑如此精通和熟练,让人印象很深刻。

  惠敏校长因为对这些新型工具的使用和喜爱而得到别人“电脑法师”或“新新和尚”的称呼。为什么法师特别喜欢应用这些新的工具?有一次在课堂上他讲出了他的初衷。他说原因在上大学期间看过的一个日本人的故事。这个日本人叫乃木大将,是日俄战争期间打败俄国的一位著名的将军。这位乃木将军自己自奉非常节俭,有一次在一条大河边刷牙,而他的儿子也正好在旁边跟随。这时候他的儿子只看见他仅仅用自己随身带的小杯子从河中舀出来刚够刷牙用的一小半杯水刷完了牙,儿子就很讶异的问他:爸爸,前面不是明明有一条河吗?您为什么仅仅用这么少的水刷牙呢?乃木大将就告诉他的儿子:自己需要多少就用多少,并不需要浪费多余的水。乃木大将的儿子从此了解了自己的父亲节俭的性格。

  后来他的儿子也做了军队的统帅,想去买一支望远镜,就征求他父亲的意见说买一个什么样的为好。他心里想以父亲的性格一定说买个最便宜的就可以了,但没想到父亲却告诉他要买最好的那个。他很惊讶何以父亲会让他买这么昂贵的望远镜。乃木大将就告诉他说:你现在是统帅,在战场上代表的不是一个人,如果工具不好,稍微比敌人慢了半步,你的部下就要受性命的危险,所以当然要买最好的。

  惠敏校长因为受到这个故事的启发,所以他说他以后只要是能够利人的,他一定用最好的。可是他自己的吃住用,只要最简单就好,怎么样都可以,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所以他鼓励学生用新的、好的工具,这样可以利益更多的人。他说:我们应该时刻想着,怎么样让自己的生命每分每秒,哪怕是死亡前一刻,都在想、做怎么去利人的事,这样生命才有价值和意义。

  因为惠敏校长出家前的药师身份背景,以及出家后的学术造诣和他在大学教学、从事管理的经历,使得他能够多方面促成佛教界对社会的一些问题的思考和实践参与。台湾很多有关生命的学术会议上,都会请他这个具有独特背景的出家人参加,请他发表他的看法,希望用佛教的眼光提出一些独特的观点。而他也促成了好多佛教在社会中应用的事业,比如医院中设置临床宗教师对临终病人进行宗教关怀的项目等,都由他极力促成,从而让佛教在社会产生很好的正面影响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相关链接    2009年台湾法鼓山参学记系列连载:

 

参学记一·走近法鼓:圣严法师与法鼓山——参学前行·法鼓概观

参学记二·台湾掠影:从专业人士了解台湾佛教近况——参学前行·台湾社会背景

参学记三·师友互动:到法鼓山怎么参学——参学前行·师父指点  

参学记四·台湾掠影: 风灾过后的台湾——初赴台湾见闻

参学记五·走近法鼓: 亲闻法鼓教育体系的简介——初到法鼓·与方丈和校长见面交流

参学记六·走近法鼓: 法鼓山大学院教育的理念和运作——初到法鼓·阅读《学员手册》 

参学记七·走近法鼓: 大普化和大关怀教育的理念和运作 ——初到法鼓·阅读《学员手册》 

参学记八·走近法鼓: 法鼓山信众组织体系——初到法鼓·阅读《学员手册》

参学记九·走近法鼓:世世代代为人类点亮明灯——初到法鼓·人员认识及看历史成果展

参学记十·走近法鼓:读万卷书——初到法鼓·了解法鼓山图书馆

参学记十一·走近法鼓:大宗教家的素质与培养——初到法鼓·了解法鼓山僧教育之一

参学记十二·走近法鼓:福慧双修的僧教育——初到法鼓·了解法鼓山僧教育之二 

参学记十三·走近法鼓:解行并重的僧教育——初到法鼓·了解法鼓山僧教育之三

参学记十四·走近法鼓:逐梦法鼓,研修双美——初到法鼓·了解法鼓佛教学院的教学安排

参学记十五·走近法鼓:境教合一的建筑——初到法鼓·参观法鼓山

参学记十六·走近法鼓:学习放松——初到法鼓·体验禅

参学记十七·法鼓山外:重树法幢——校外教学·参访嘉义义德寺、妙法寺

参学记十八·法鼓山外: 读书之福——校外教学·参访香光尼众佛学院 

参学记十九·法鼓山外: 印顺长老的追求——校外教学·参访福严精

参学记二十·参学心得:角色和愿心——校外教学·心得感

参学记二十一·走近法鼓:法鼓山课程之初体验

参学记二十二·走近法鼓:学风严谨、注重集体的佛教研究——留日教师的经验介 

参学记二十三·走近法鼓:融入生活、融入大众的台湾佛教——参观法鼓山德贵学苑与云来寺 

参学记二十四·走近法鼓:见识法鼓山的客堂接待系

参学记二十五·法鼓山外:一年一度的佛学论文发表盛

参学记二十六·师友互动:时刻保持好学的心

参学记二十七·师友互动:多方位学习 

参学记二十八·走近法鼓:圣严长老的悲

参学记二十九·走近法鼓:法鼓山的

参学记三十·走近法鼓:把自己的身、口、意向全世界转播——法鼓山的早斋开 

参学记三十一·参学心得:什么是无

参学记三十二·法鼓山外:苦行度众,道范利人——参访承天禅

参学记三十三·参学心得:宗派圆融

参学记三十四·走近法鼓:佛教的现代价值与应用——正念疗愈与安宁疗治

参学记三十五·走近法鼓:这个校长不一

参学记三十六·走近法鼓:法鼓山的禅法(一

参学记三十七·走近法鼓:法鼓山的禅法(二

参学记三十八·走近法鼓:禅修初体验

参学记三十九·师友互动:会心的交流 

参学记四十·走近法鼓:禅法在欧美的弘传——听果元法师介绍欧美佛教情况

参学记四十一·法鼓山外:冰清玉洁莲因寺——参访台湾莲因寺 

参学记四十二·法鼓山外:灵岩宗风传台湾 ——参访台湾灵岩山寺 

参学记四十三·参学心得:参禅与学教

参学记四十四·参学心得:学术与信仰 

参学记四十五·走近法鼓:佛法行世间 

参学记四十六·走近法鼓:深爱中国的华侨沙 

参学记四十七·师友互动:言与行

参学记四十八·参学心得:见识法鼓山修持与研究并重的汉传禅佛教——参学报告(一) 

参学记四十九·参学心得:理解人间佛教——参学报告(二)

参学记五十·参学心得:见识社会化的台湾佛教 ——参学报告(三

参学记五十一·参学心得:两岸情深,法味更浓——参学报告(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