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年一度的佛学论文发表盛会

(2011-01-26 08:10:04)
标签:

华严宗

台湾

佛光大学

佛教

佛学研究

北京龙泉寺

企业管理

心灵提升

文化

分类: 僧众弟子

台湾法鼓山参学记二十五·法鼓山外

一年一度的佛学论文发表盛会

 

  这一次来台因缘很巧,碰上了很多难得的佛教界教育方面的会议,正好让我们好好参访一番。2009年9月26日,我们和佛教学院硕士班的同学们一起去佛光大学,参加一年一度的全台湾佛学论文联合发表会。

  一年一度的佛学论文发表盛会
佛光大学路旁的标语

 

  佛光大学最早筹办于1991年,由星云长老发起,经过数年的艰辛努力,2000年以人文社会学院正式筹设对外招生,2006年8月1日核准正式改名为“佛光大学”。大学校址位于远离市郊的宜兰县礁溪乡林美村一处山林中,从山下开车约半个小时才能到达位于在半山腰的学校里。从校园里远远望去,三面环山,开放的一处正好是大海,有名的龟山岛就在远处,绿色环绕,真是一处修养身心的好地方。

 一年一度的佛学论文发表盛会

从佛光大学远眺大海

 

  佛光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里面设有人文学院、社会暨管理学院、理工学院和佛教研修学院。因为正式对外招生,进入大学的很多学生都是高中刚毕业的年轻人,看起来朝气蓬勃。这次论文发表会的全部接待和服务的工作都是由佛教研修学院大学部的学生们承担的,他们非常年轻,面带微笑,热情好客,给我们展示了宜兰热情的一面。我问了一位学生,他说他们是大三的学生,佛教研修学院从三年前开始招生的,他们这届是第一届学生。研究部是两年毕业,第一届的研究生今年夏天刚刚毕业。相比于法鼓佛教学院注重研究而言,佛光大学的佛教研修学院似乎更加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他们的研究生全部用英文授课,也要用英文来对答、发表论文等等。这位学生告诉我:星云长老希望研究生能成为未来翻译的人才。他们这届毕业生毕业后已经参与了佛光山组织的翻译的工作。相信未来会有不少翻译方面的人才出来。记得圣严长老在他的自传中提到:汉传佛教在西方影响力不高,与语言有很大的关系。汉传佛教的人士向西方用英语弘法的很少,而圣严长老之所以在西方能够以弘扬禅法而知名,和他会用英语有很大的关系。圣严长老有关禅法的英文书籍已经出版了好几本,相信这些给了西方人接近禅法的很好的机会。龙泉寺从前年也已经开始在慢慢进行英语的学习和培训。师父常常鼓励我们要在英语方面下功夫,未来能够在向西方弘法方面有所作为。

 一年一度的佛学论文发表盛会
佛光大学教学楼

  一年一度的佛学论文发表盛会

义工迎接、引导

 一年一度的佛学论文发表盛会

论文发表会现场

 

  这一次联合论文发表会已经是第二十届了,由佛光大学佛教研修学院主办,香光尼众佛学院、南华大学宗教学研究所、中华慧炬佛学会、元亨佛学研究所、玄奘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佛光大学宗教学系所、福严佛学院、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华严专宗研究所、圆光佛学研究所、玄奘学术研究院、法鼓佛教学院协办,公益信托星云大师教育基金和嘉丰出版社赞助。总共有十九篇论文发表,分成了A、B两个场地,三场发表完。A场的有:《数位时代的佛学研究——以<摩诃止观>为例》(释印隆,法鼓佛教学院),《Prajna the Translator of the Tang Dynasty 唐般若三藏》(释妙哲,佛光大学佛教研修学院),《四通行——<增一阿含·引增上品·第三经>之探讨》(释长叡,福严佛学院),《精进波罗蜜之研究——以<华严经·十地品>焰慧地为主》(释隆运,华严专宗学院暨研究所),《吉藏的二谛与三谛的内在关联》(释贯藏,福严佛学院),《The Simplicity Aesthetic Concepts of Hisamatsu Shinichi 》(赵思咏,佛光大学佛教学所),《台湾文学与佛教关系史稿——从口传文学、古典文学到现代文学》(顾敏耀,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论<杂阿含经>之“厌离”》(张云凯,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院),《宋代贤首中兴教主清源之生平探讨——兼谈大觉国师义天与慧因高丽寺》(释法幢,法鼓佛教学院),《The Influence of Mahayana on Buddhadasa's Thought 佛使比丘对大乘佛教思想之影响》(释有方,佛光大学佛教学所)。B场的有:《<虚空藏菩萨经>根本罪之研究》(释圆和,圆光佛学研究所),《法鼓山水陆法会牌位数位化之影响研究》(邱素贞,法鼓佛教学院),《阿罗汉能否回心之初探——以<楞伽经>为主》(释道玄,圆光佛学研究所),《浅谈菩提心内涵——以寂天<入菩萨行论>第一品为例》(释禅松,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注释净源录<圆觉经道场略本修证仪>》(释妙地,佛光大学佛教学所),《天台智者大师禅学之研究——以<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十六特胜为中心》(黄武达,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法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对宋元华严宗释的影响》(释妙净,佛光大学佛教学所),《僧伽用物规范之探讨——以<四分律>为主》(释性通,香光尼众佛学院)。

一年一度的佛学论文发表盛会

论文报告的幻灯片

  一年一度的佛学论文发表盛会

论文讲评人 

 

  每个论文发表人都有一位讲评老师对论文给与点评。这个对论文写作者来说是个很好的指导和学习的机会。其中不乏有非常知名的佛教学者,这样论文发表会就成为难得的学习良机了。更何况说不定下面的听众中有很有研究心得的老师或者学生在,这样对自己的论文给一些鞭辟入里的意见,对自己的学习和论文写作将是更为重要的收获。像《法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对宋元华严宗释的影响》这篇论文发表后,一位在听众中的老教授就指出作者参照英文的资料不够广泛的问题,作者论文里面的很多专有名词其实早就有了其它的版本可作参照,这样让自己的论文更加有力度。这样的联合论文发表真是对各个佛学研究单位的一个综合考核和比照,让大家可以看到各个研究系所的水平程度,当然也是一个互相学习的好机会。像《吉藏的二谛与三谛的内在关联》这篇论文,点评老师就特别赞赏作者福严佛学院的贯藏法师的古文功底,能将那些深奥的义理读懂,对一位研一的学生来说,实在不容易,看得出他们在古文方面下的功夫。而佛光大学的每篇论文都是全文用英文写成的,有些发表人还用英文和点评老师对答问题,可以看出他们的特色。

一年一度的佛学论文发表盛会

场次休息时间在斋堂用茶点

 

一年一度的佛学论文发表盛会

交接活动资料

 

  佛学论文联合发表会由几家佛学研究机构轮流主持,经过二十年的岁月,记载了台湾佛教界在佛学研究方面的脚步,是难得而珍贵的。在这场论文发表会的闭幕式上,本次主办单位负责人将本次组织的前后过程、联系方式、人员组织等等详细的资料作为礼品赠送给下一届主办方,这样让经验得到很好的传承,很值得我们借鉴和采用。希望他们一年年一直办下去,让佛学研究越来越有水平和丰硕的成果出现。

 

 

 

 

相关链接    2009年台湾法鼓山参学记系列连载:

 

参学记一·走近法鼓:圣严法师与法鼓山——参学前行·法鼓概观

参学记二·台湾掠影:从专业人士了解台湾佛教近况——参学前行·台湾社会背景

参学记三·师友互动:到法鼓山怎么参学——参学前行·师父指点  

参学记四·台湾掠影: 风灾过后的台湾——初赴台湾见闻

参学记五·走近法鼓: 亲闻法鼓教育体系的简介——初到法鼓·与方丈和校长见面交流

参学记六·走近法鼓: 法鼓山大学院教育的理念和运作——初到法鼓·阅读《学员手册》 

参学记七·走近法鼓: 大普化和大关怀教育的理念和运作 ——初到法鼓·阅读《学员手册》 

参学记八·走近法鼓: 法鼓山信众组织体系——初到法鼓·阅读《学员手册》

参学记九·走近法鼓:世世代代为人类点亮明灯——初到法鼓·人员认识及看历史成果展

参学记十·走近法鼓:读万卷书——初到法鼓·了解法鼓山图书馆

参学记十一·走近法鼓:大宗教家的素质与培养——初到法鼓·了解法鼓山僧教育之一

参学记十二·走近法鼓:福慧双修的僧教育——初到法鼓·了解法鼓山僧教育之二 

参学记十三·走近法鼓:解行并重的僧教育——初到法鼓·了解法鼓山僧教育之三

参学记十四·走近法鼓:逐梦法鼓,研修双美——初到法鼓·了解法鼓佛教学院的教学安排

参学记十五·走近法鼓:境教合一的建筑——初到法鼓·参观法鼓山

参学记十六·走近法鼓:学习放松——初到法鼓·体验禅

参学记十七·法鼓山外:重树法幢——校外教学·参访嘉义义德寺、妙法寺

参学记十八·法鼓山外: 读书之福——校外教学·参访香光尼众佛学院 

参学记十九·法鼓山外: 印顺长老的追求——校外教学·参访福严精

参学记二十·参学心得:角色和愿心——校外教学·心得感

参学记二十一·走近法鼓:法鼓山课程之初体验

参学记二十二·走近法鼓:学风严谨、注重集体的佛教研究——留日教师的经验介 

参学记二十三·走近法鼓:融入生活、融入大众的台湾佛教——参观法鼓山德贵学苑与云来寺 

参学记二十四·走近法鼓:见识法鼓山的客堂接待系

参学记二十五·法鼓山外:一年一度的佛学论文发表盛

参学记二十六·师友互动:时刻保持好学的心

参学记二十七·师友互动:多方位学习 

参学记二十八·走近法鼓:圣严长老的悲

参学记二十九·走近法鼓:法鼓山的

参学记三十·走近法鼓:把自己的身、口、意向全世界转播——法鼓山的早斋开 

参学记三十一·参学心得:什么是无

参学记三十二·法鼓山外:苦行度众,道范利人——参访承天禅

参学记三十三·参学心得:宗派圆融

参学记三十四·走近法鼓:佛教的现代价值与应用——正念疗愈与安宁疗治

参学记三十五·走近法鼓:这个校长不一

参学记三十六·走近法鼓:法鼓山的禅法(一

参学记三十七·走近法鼓:法鼓山的禅法(二

参学记三十八·走近法鼓:禅修初体验

参学记三十九·师友互动:会心的交流 

参学记四十·走近法鼓:禅法在欧美的弘传——听果元法师介绍欧美佛教情况

参学记四十一·法鼓山外:冰清玉洁莲因寺——参访台湾莲因寺 

参学记四十二·法鼓山外:灵岩宗风传台湾 ——参访台湾灵岩山寺 

参学记四十三·参学心得:参禅与学教

参学记四十四·参学心得:学术与信仰 

参学记四十五·走近法鼓:佛法行世间 

参学记四十六·走近法鼓:深爱中国的华侨沙 

参学记四十七·师友互动:言与行

参学记四十八·参学心得:见识法鼓山修持与研究并重的汉传禅佛教——参学报告(一) 

参学记四十九·参学心得:理解人间佛教——参学报告(二)

参学记五十·参学心得:见识社会化的台湾佛教 ——参学报告(三

参学记五十一·参学心得:两岸情深,法味更浓——参学报告(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