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的禅法(二)

标签:
经行大悟打坐参话头妄念和尚·博客龙泉寺禅文化 |
分类: 僧众弟子 |
【台湾法鼓山参学记三十七·走近法鼓】
法鼓山的禅法(二)
二、法鼓禅法的禅坐方法
(一)特色和功能
《圣严法师教禅坐》:这样的禅修课程,我和我的出家弟子们提供的是:尽心尽力的服务精神、正知正见的佛法观念、安全实用的禅修方法(不搞神通,次第修行)。
打坐的功能有三项:第一是达到身心平衡,第二是达到精神稳定,第三是达到智慧心及慈悲心的开发。
(二)禅坐的入门方法
禅的修行方法,原则上不出乎调调饮食、调睡眠、调身、调息和调心等五要素,而以后三者更重要,目的是为调理身心。
1、暖身运动:八式动禅;2、头部运动:转侧、低仰头部,三次深呼吸;3、七支坐法;4、放松身心;5、数呼吸;6、数佛号:数息急促不自然,可数佛号;7、调心方法:注意呼吸的出入,心自然而然会平静下来。心息相通,心能平静,各种胡思乱想,种种心理活动及冲动,自然也会稳定下来,是为调息、调心。……数息不离呼吸出入的感觉,念佛不离佛号,也就是把心收回来摄在一点上。其目的是希望到达自我了解、自我认识、自我肯定的功能。若对自己的心念活动不清楚,即表示对自己是不够了解;若对自己的了解愈深刻,则对自己的信心便愈坚固,能发挥的能力也愈强大。对自己愈不了解,愈容易做错事、说错话,那时因为心不由己地胡思乱想,口不择言地胡说八道,身不由主地轻举妄动,这些都在显示自己不了解自己,所以无法掌握自己;8、起坐前的全身按摩;9、打坐注意事项:时机、地点;
(三)经行、立禅
(四)对治妄念
1、对治妄念:(1)、让自己的心更忙些:数息、念佛;(2)、什么也不想,仅注意自己有没有妄念,这是最轻松的方法;(3)、妄念连续如电影时,注意是什么性质的妄念,到底想些什么内容,给予分类分级,妄念自然平息。或者注意自己拜佛、经行、坐着运动双手的每一个细小动作及感触,妄念也会平静。
打坐时要慢工出细活的,要有恒心、毅力,要保持每天定时打坐,成为习惯。
2、建立正确观念:禅修的功能,有三个层次:1、身体的健康;2、心理的平衡;3、精神、人格的升华,以及智慧的开发。如果只在方法上用功,欲达到头两个目标是不困难的,至于第三个目标就不容易了。所以禅修者,除了健康的方法,尚需要有正确的观念做指导,才能从身心平静而进步到人格的升华及智慧的开发。
很多资深的禅修者,打坐的功夫很深,心理却很不平衡,贪欲心虽被控制,却充满自负、瞋恨、嫉妒、猜疑等心情。这都是由于未知佛法的“空”理所致。
禅修者会不会开悟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开悟有速有缓,有的人能于一闻佛法,就在言下大悟,有的人累劫修行,也不开悟。一般人修行,自我的心都指挥不好,自信心也不易建立,所以很难开悟。必须先从练心和净心做起,才能从肯定自我,提升自我,然后把自我的执著摆下,便是悟境的现前。
学佛修禅的基本要求,是先有自知之明,健全人格,建立信心,如果心理不正常、性格不稳定、观念不清楚、行为不端正,而想藉修禅开悟,便会带来走火入魔的危机。禅修者最忌讳的是迷恋神通,那会导致各种魔境的产生,丧失努力的自信而依赖神力的迷信。这与禅者的自我肯定、自我提升、终至于自我消融的修行,是背道而驰的。
三、话头禅(《圣严法师教话头禅》)
(一)
“话”是语言,“头”是根源,话头是对生命的问题追根究底,帮助修行者打破头脑的惯常逻辑,直到领悟尚未有语言文字之前的本来面目。
话头禅的修行,是以一句话来达成下列目的:第一、话头能治散乱与除昏沉;第二、话头能使我们的心集中、安定;第三、话头能使我们的心统一和入定;第四、话头能使我们开悟。
(二)
虽然禅宗所使用的话头也是妄念之一,但却是能触动警觉心、提起道心的一句话,所以可以成为话头。
常用的四种话头:1、念佛的是谁?2、未出娘胎前的本来面目是谁?3、拖着死尸走的是谁?4、什么是无?
修行话头禅时,无论参哪一句话头,脑海里出现的任何答案,都是自己的妄想,……参话头不是自己给话头答案,也不是自己问自己,而是问那句话头,要那句话头给你答案。只有无法以思想、语言、文字表达,而且能破无明、除执著的,才是真正的答案,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开悟了。
话头只是方法,不是道理,也不是要写文章或辩论,所以不要去分析、解释、研究话头。对话头进行思考、分析,……而是轻松、清楚知道自己在不断地参话头,并以话头来粉碎杂念妄想,使杂念妄想无处可藏,此时头脑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在问、在参话头。
话头的使用因人而异,并非一成不变。话头禅也有次第,虽然禅宗说顿悟,但是修行时是渐修而顿悟的。参话头有四个层次:1、念话头;2、问话头;3、参话头;4、看话头。
因为“生死未了,大事未明,如丧考妣”,所以心情非常沉重,很希望知道答案,此时要抓住话头,连绵不绝、持续不断地问,让“大事未明”的疑情逐渐形成疑团。……闷葫芦粉碎之后,便能见到自己的本性,这叫做“明心见性”。……参话头开悟之后,就会进入看话头的层次。
四、默照禅(《圣严法师教默照禅》)
(一)旨趣
默照禅法是最容易用的修行方法,不需要像修次第禅观那样,一个次第一个次第的修。……其内容是非常直接,用的方法也非常简单,
默的功夫是对于所照的心境要默,默那些所知、所觉、所想、所受的身心状况,不再被它们影响下去,也就是默其所照。
(二)方法
1、
2、
3、
4、
修习默照禅必须遵守的基本态度有三,那就是:发大悲心,放舍诸相,休息万事。
(1)
(2)
(3)
(三)要领
修行默照禅的要领,首先就是要放松身心,接着是晓得自己在打坐,然后享受呼吸从鼻端出入的感觉,等到心的状况安定之后,便告诉自己:“我的身体是在打坐!”也清楚知道自己的身体在打坐。但请你不要去注意身体的某一个局部是否有感觉﹖是否有负担﹖只需知道你自己的身体是在打坐就好。不特别去注意身体的某一部分,不去特别在乎令你有兴趣的念头,或特别去讨厌令人不快乐的念头,只是不断地说:“我知道自己在打坐,我知道自己在打坐……”,知道打坐,是“照”;不被身体某一或某些部分的感觉所困扰、吸引,也不被心里的任何妄念所影响,继续不断地只晓得:“我在打坐,我在打坐……”,这就是“默照”。
五、禅修推广
2006年3月《中华禅法鼓宗》:“法鼓山禅佛教的宗教师是做什么的?是要实践及传扬汉传佛教里的禅佛教,而与现在的以及未来的世界佛教接轨,从而贡献汉传佛教,协助全球人类,不论是不是愿成为佛教徒,却都愿意接受此非常实用、活用的生活智慧。目前我在东西方社会,已经做着这项工作,而且效果良好,因此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必须培养共识。”
相关链接
参学记二·台湾掠影:从专业人士了解台湾佛教近况——参学前行·台湾社会背景
参学记六·走近法鼓:
法鼓山大学院教育的理念和运作——初到法鼓·阅读《学员手册》
参学记七·走近法鼓: 大普化和大关怀教育的理念和运作
——初到法鼓·阅读《学员手册》
参学记九·走近法鼓:世世代代为人类点亮明灯——初到法鼓·人员认识及看历史成果展
参学记十一·走近法鼓:大宗教家的素质与培养——初到法鼓·了解法鼓山僧教育之一
参学记十二·走近法鼓:福慧双修的僧教育——初到法鼓·了解法鼓山僧教育之二
参学记十三·走近法鼓:解行并重的僧教育——初到法鼓·了解法鼓山僧教育之三
参学记十四·走近法鼓:逐梦法鼓,研修双美——初到法鼓·了解法鼓佛教学院的教学安排
参学记十五·走近法鼓:境教合一的建筑——初到法鼓·参观法鼓山
参学记十七·法鼓山外:重树法幢——校外教学·参访嘉义义德寺、妙法寺
参学记十八·法鼓山外:
读书之福——校外教学·参访香光尼众佛学院
参学记十九·法鼓山外: 印顺长老的追求——校外教学·参访福严精
参学记二十二·走近法鼓:学风严谨、注重集体的佛教研究——留日教师的经验介绍
参学记二十三·走近法鼓:融入生活、融入大众的台湾佛教——参观法鼓山德贵学苑与云来寺
参学记三十·走近法鼓:把自己的身、口、意向全世界转播——法鼓山的早斋开示
参学记三十四·走近法鼓:佛教的现代价值与应用——正念疗愈与安宁疗治
参学记四十二·法鼓山外:灵岩宗风传台湾
——参访台湾灵岩山寺
参学记四十八·参学心得:见识法鼓山修持与研究并重的汉传禅佛教——参学报告(一)
参学记五十·参学心得:见识社会化的台湾佛教 ——参学报告(三)
参学记五十一·参学心得:两岸情深,法味更浓——参学报告(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