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灾过后的台湾——初赴台湾见闻

(2010-12-10 08:34:30)
标签:

吕幼如

台湾

北京首都机场

桃园机场

法鼓山

文化

分类: 僧众弟子

【2009台湾法鼓山参学记四·台湾掠影

风灾过后的台湾

——初赴台湾见闻

 

  9月15日,预定8:30从北京直飞台北。贤佳、贤生、贤世、贤益法师等四人4:30从龙泉寺出发,约6:00到首都机场,与同往台湾参学的另外四位法师会合,即中国佛教协会教务部昌明法师、江西佛学院副教务长惟诚法师、中国佛学院研究生通行法师、江西宝峰寺监院纯良法师。昌明法师是本次参学团团长。

  很顺利地办完各项手续,约6:30就到登机口前候机处了,我们互相介绍认识。约7:00,来一位老和尚,说是到北京中关村看同学,现在准备回基隆月眉山。他很友善、健谈,我们也怀着很大兴趣跟他攀谈。他年高八十三,自己戏称三十八,精神很健朗,给我们讲述他的人生经历和出家因缘,又给我们每人一张一千台币的钞票作为结缘礼物。又说欢迎我们到台湾,有机会他会到法鼓山接我们到他的道场去看看。我想:我们还没到台湾,就受到了陌生台湾僧人的热情欢迎,预示着此次台湾参学之行将会非常友善、顺利。

  登上国航CA185航班,乘务员报告说全程1724公里,飞行时间2小时50分钟。9:04正式起飞,11:52抵达台北桃园机场。机场的场景跟北京首都机场差不多。约12:30,我们拿上行李出机场,在接站口见到有人举着牌子“欢迎中国佛教协会昌明法师等莅临”。有三位居士来迎接,他们热情地帮我们拿行李,一起在机场合影。经介绍了解,他们一位是法鼓山研发组的吕幼如居士,一位是总务组的吕泰隆居士,一位是义工组的郭晓邦居士。

  吕幼如居士说:“在法鼓山,有两位学僧、一位居士协助照顾你们。”

  昌明法师:“我们来多参学。”

  吕泰隆居士:“互相学习。我们也派人去大陆学习。”

  昌明法师:“佛教一家人。”

  吕幼如居士请我们在机场餐厅用午餐,然后13:10坐车前往法鼓山。在车上,吕幼如居士给我们介绍今天和后面几天的行程安排。

  从车窗看路景,除了招牌是繁体字,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看起来跟北京景像没什么差别。在路边时不时会闪现出几间古建筑风格的寺庙,还看到几处高大的佛菩萨雕像,那是佛像雕塑厂。

  14:04,经过基隆外海,海中有岛,风景看起来很好,而在近岸海面却漂浮着不少树木,海滩上也有不少,吕幼如居士介绍说:“海岸的木头是前不久的莫拉克台风吹来的。有的木头吹到日本去了。还有人的尸体从东部吹到这里。很多木头是非常名贵的,政府规定:漂流的木头不能捡,捡了犯法,罚钱。政府会专门雇人捡。”又说:“本来要带你们去阿里山看看,但台风和水灾使那里交通中断了,这次参访期间去不了。”没想到这场台风这么厉害! 

 风灾过后的台湾——初赴台湾见闻

在北京首都机场与台湾的老法师合影

 

风灾过后的台湾——初赴台湾见闻

在台北桃园机场合影

 风灾过后的台湾——初赴台湾见闻

在车上听吕幼如居士介绍情况

 

风灾过后的台湾——初赴台湾见闻

基隆外海景观

 风灾过后的台湾——初赴台湾见闻

基隆外海景观

风灾过后的台湾——初赴台湾见闻

海滩上的大量漂木

 风灾过后的台湾——初赴台湾见闻

海滩上的大量漂木

 

风灾过后的台湾——初赴台湾见闻果晖法师迎接大陆参学法师

 

风灾过后的台湾——初赴台湾见闻在法鼓山男寮前与果晖法师、果品法师合影

 

  在路上看到有中巴车后玻璃上贴着宣传字“免费送塔位”,下面接着是联系电话,郭晓邦居士介绍说:“塔位就是骨灰位。这是慈善关怀项目。因为很多骨灰塔收费很贵,几十万、上百万一个。”又说:“这里有温泉,节假日塞车,交通事故死的人多。”我想:科技、经济再发展,在这娑婆世界总是多灾多难的,就像再聪明、富有的人也难免老、病、死,如何理智对待和度越人生的不如意和无常灾难,是每个地区每个人都要学习的课程,这也正是佛教所要教导人们的。我想,台湾遭遇这样大的天灾,是不幸的,而又有着兴盛的佛教,台湾人是有福的。

 

 

 

 

相关链接    2009年台湾法鼓山参学记系列连载:

 

参学记一·走近法鼓:圣严法师与法鼓山——参学前行·法鼓概观

参学记二·台湾掠影:从专业人士了解台湾佛教近况——参学前行·台湾社会背景

参学记三·师友互动:到法鼓山怎么参学——参学前行·师父指点  

参学记四·台湾掠影: 风灾过后的台湾——初赴台湾见闻

参学记五·走近法鼓: 亲闻法鼓教育体系的简介——初到法鼓·与方丈和校长见面交流

参学记六·走近法鼓: 法鼓山大学院教育的理念和运作——初到法鼓·阅读《学员手册》 

参学记七·走近法鼓: 大普化和大关怀教育的理念和运作 ——初到法鼓·阅读《学员手册》 

参学记八·走近法鼓: 法鼓山信众组织体系——初到法鼓·阅读《学员手册》

参学记九·走近法鼓:世世代代为人类点亮明灯——初到法鼓·人员认识及看历史成果展

参学记十·走近法鼓:读万卷书——初到法鼓·了解法鼓山图书馆

参学记十一·走近法鼓:大宗教家的素质与培养——初到法鼓·了解法鼓山僧教育之一

参学记十二·走近法鼓:福慧双修的僧教育——初到法鼓·了解法鼓山僧教育之二 

参学记十三·走近法鼓:解行并重的僧教育——初到法鼓·了解法鼓山僧教育之三

参学记十四·走近法鼓:逐梦法鼓,研修双美——初到法鼓·了解法鼓佛教学院的教学安排

参学记十五·走近法鼓:境教合一的建筑——初到法鼓·参观法鼓山

参学记十六·走近法鼓:学习放松——初到法鼓·体验禅

参学记十七·法鼓山外:重树法幢——校外教学·参访嘉义义德寺、妙法寺

参学记十八·法鼓山外: 读书之福——校外教学·参访香光尼众佛学院 

参学记十九·法鼓山外: 印顺长老的追求——校外教学·参访福严精

参学记二十·参学心得:角色和愿心——校外教学·心得感

参学记二十一·走近法鼓:法鼓山课程之初体验

参学记二十二·走近法鼓:学风严谨、注重集体的佛教研究——留日教师的经验介 

参学记二十三·走近法鼓:融入生活、融入大众的台湾佛教——参观法鼓山德贵学苑与云来寺 

参学记二十四·走近法鼓:见识法鼓山的客堂接待系

参学记二十五·法鼓山外:一年一度的佛学论文发表盛

参学记二十六·师友互动:时刻保持好学的心

参学记二十七·师友互动:多方位学习 

参学记二十八·走近法鼓:圣严长老的悲

参学记二十九·走近法鼓:法鼓山的

参学记三十·走近法鼓:把自己的身、口、意向全世界转播——法鼓山的早斋开 

参学记三十一·参学心得:什么是无

参学记三十二·法鼓山外:苦行度众,道范利人——参访承天禅

参学记三十三·参学心得:宗派圆融

参学记三十四·走近法鼓:佛教的现代价值与应用——正念疗愈与安宁疗治

参学记三十五·走近法鼓:这个校长不一

参学记三十六·走近法鼓:法鼓山的禅法(一

参学记三十七·走近法鼓:法鼓山的禅法(二

参学记三十八·走近法鼓:禅修初体验

参学记三十九·师友互动:会心的交流 

参学记四十·走近法鼓:禅法在欧美的弘传——听果元法师介绍欧美佛教情况

参学记四十一·法鼓山外:冰清玉洁莲因寺——参访台湾莲因寺 

参学记四十二·法鼓山外:灵岩宗风传台湾 ——参访台湾灵岩山寺 

参学记四十三·参学心得:参禅与学教

参学记四十四·参学心得:学术与信仰 

参学记四十五·走近法鼓:佛法行世间 

参学记四十六·走近法鼓:深爱中国的华侨沙 

参学记四十七·师友互动:言与行

参学记四十八·参学心得:见识法鼓山修持与研究并重的汉传禅佛教——参学报告(一) 

参学记四十九·参学心得:理解人间佛教——参学报告(二)

参学记五十·参学心得:见识社会化的台湾佛教 ——参学报告(三

参学记五十一·参学心得:两岸情深,法味更浓——参学报告(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