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7,246
  • 关注人气:66,1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宗派圆融

(2011-02-12 18:09:09)
标签:

德国

《法华经》

法鼓山

法华玄义

玄奘大师

文化

分类: 僧众弟子

台湾法鼓山参学记三十三·参学心得

宗派圆融

 

  2009年10月6日黄昏,龙泉寺几位同学作每天的例行交流。

  贤世法师:“下午上《法华经导读》课,将《法华玄义》的科判基本讲完了。昨天上《汉传佛教史》,讲到汉地比较兴盛如来藏思想,比较强调圆融、平等、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尤其《法华经》有明显这样的特征。《法华经》里说‘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所有的人,包括一阐提、阿罗汉都能成佛。昨天《佛教史》课蓝吉富教授提到‘一切众生都能成佛’的说法并不是所有大乘教派都承认的,中观不是特别承认,而唯识根本不承认。唯识认为一阐提不可成佛,没有成佛的可能性。各家的判法都不太一样。当初玄奘大师去印度的时候,他的老师戒贤论师特别跟他说:众生五性不同,有些众生是不可成佛的。让玄奘大师回东土一定要弘扬这一点。玄奘大师当时就很为难:‘现在东土人人认为众生皆可成佛,估计老师的这个教法不好弘扬。’《法华经》的确影响中国非常深,它的圆融性很明显,而且智者大师对《法华经》的注释《法华玄义》非常圆满,不过也非常难。听说日本研究佛教非常著名的教授也不敢整篇的讲《法华玄义》,只是其中一部分自己比较擅长的给大家讲一讲,就差不多了。我生起很大的好乐心,想多学一学。各个宗派有不同的观点,有的是究竟义,有的是方便说,或者是针对不同根机的不同方便说,但即使是方便说,也有其特别的功用,不能说方便说就不好,就不要。比如人天乘、小乘法都是方便说,不能说它们都不好,都不要学。

 

宗派圆融
德国无著法师在法鼓山海会厅报告《“六十二见”的比较研究》

 

  在这边多去学,多去深入,感觉我们学东西以一种开放性的胸怀和开放性的视野,比较容易破除我们的执著。师父让我们出来见识,我感觉是有深意的。大家在一个方法下学习,有时候可能产生一些偏执,自己看不清楚。我们以前有些同学执著的一些问题,其实是虚妄分别。站在另外一个角度,站在佛教史的角度,站在综全教理的角度去看,很多问题是虚妄分别而已。”

  贤佳法师:“比如说呢?”

  贤世法师:“比如以前派系的说法、传承的问题等,这些问题其实可以说是虚妄分别。在这上面分别来、分别去,没有什么积极的意义,反而自己局限自己,自己障碍自己。”

  贤佳法师:“为什么呢?”

  贤世法师:“这些问题只是在那一派系里面一部分人这么执著,但是放开来从整个佛教界、整个佛教历史来看,大部分人不认为是那样。即使在同一派系里面,也不是所有人都那样看待。过分强调,其实对整体佛教的弘扬是非常不利的,在现今多元共存的大交融的时代很难弘得开。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才容易弘扬广大。我们建立教法,我感觉法鼓山的方式有些部分是可取的。法鼓山是一个很开放的体系。像杨郁文老师专门弘扬《阿含经》,像蓝吉富教授专门研究大乘,有的专门研究藏传佛教,这里很开放,很包容。开放、包容的环境假如能够真正比较稳定,外在的支持也能持续的话,能成就很多的人。现在就已经可以看出来了,现在就已经培养了很多人,台湾佛教界很多人才是从这里出去的,如慧日讲堂的住持厚观法师、福严佛学院的院长等。往后肯定还会培养出很多人。”

  宗派圆融

泰国赞念长老在法鼓山禅堂座谈

 

  贤佳法师:“我理解:在这种比较开放的环境中,比较容易真正体会‘一切圣教无违’、‘一切圣言现为教授’,以及弟子相中的正住。正住就是‘不没自宗,不瞋他法派’。法鼓山有自己的宗,就是弘扬汉传禅佛教,不没自宗,同时对其它的宗派也能兼容,这样比较符合佛法的精神。”

  贤世法师:“现在正好我们寺里转型到教育,大家往修学体系的建立方面去思考、努力。师父让我们来接触其它的,像法鼓山这样比较成型的体系,是有深意的。在这里短时间地学这些课,对我的帮助也挺大的,像佛教史的课,现在寺里还没办法教学。这些基础性的东西也是很有重要的。对法相、教史不清楚,就容易误解佛法、偏执教派。”

 

 

 

 

 

相关链接    2009年台湾法鼓山参学记系列连载:

 

参学记一·走近法鼓:圣严法师与法鼓山——参学前行·法鼓概观

参学记二·台湾掠影:从专业人士了解台湾佛教近况——参学前行·台湾社会背景

参学记三·师友互动:到法鼓山怎么参学——参学前行·师父指点  

参学记四·台湾掠影: 风灾过后的台湾——初赴台湾见闻

参学记五·走近法鼓: 亲闻法鼓教育体系的简介——初到法鼓·与方丈和校长见面交流

参学记六·走近法鼓: 法鼓山大学院教育的理念和运作——初到法鼓·阅读《学员手册》 

参学记七·走近法鼓: 大普化和大关怀教育的理念和运作 ——初到法鼓·阅读《学员手册》 

参学记八·走近法鼓: 法鼓山信众组织体系——初到法鼓·阅读《学员手册》

参学记九·走近法鼓:世世代代为人类点亮明灯——初到法鼓·人员认识及看历史成果展

参学记十·走近法鼓:读万卷书——初到法鼓·了解法鼓山图书馆

参学记十一·走近法鼓:大宗教家的素质与培养——初到法鼓·了解法鼓山僧教育之一

参学记十二·走近法鼓:福慧双修的僧教育——初到法鼓·了解法鼓山僧教育之二 

参学记十三·走近法鼓:解行并重的僧教育——初到法鼓·了解法鼓山僧教育之三

参学记十四·走近法鼓:逐梦法鼓,研修双美——初到法鼓·了解法鼓佛教学院的教学安排

参学记十五·走近法鼓:境教合一的建筑——初到法鼓·参观法鼓山

参学记十六·走近法鼓:学习放松——初到法鼓·体验禅

参学记十七·法鼓山外:重树法幢——校外教学·参访嘉义义德寺、妙法寺

参学记十八·法鼓山外: 读书之福——校外教学·参访香光尼众佛学院 

参学记十九·法鼓山外: 印顺长老的追求——校外教学·参访福严精

参学记二十·参学心得:角色和愿心——校外教学·心得感

参学记二十一·走近法鼓:法鼓山课程之初体验

参学记二十二·走近法鼓:学风严谨、注重集体的佛教研究——留日教师的经验介 

参学记二十三·走近法鼓:融入生活、融入大众的台湾佛教——参观法鼓山德贵学苑与云来寺 

参学记二十四·走近法鼓:见识法鼓山的客堂接待系

参学记二十五·法鼓山外:一年一度的佛学论文发表盛

参学记二十六·师友互动:时刻保持好学的心

参学记二十七·师友互动:多方位学习 

参学记二十八·走近法鼓:圣严长老的悲

参学记二十九·走近法鼓:法鼓山的

参学记三十·走近法鼓:把自己的身、口、意向全世界转播——法鼓山的早斋开 

参学记三十一·参学心得:什么是无

参学记三十二·法鼓山外:苦行度众,道范利人——参访承天禅

参学记三十三·参学心得:宗派圆融

参学记三十四·走近法鼓:佛教的现代价值与应用——正念疗愈与安宁疗治

参学记三十五·走近法鼓:这个校长不一

参学记三十六·走近法鼓:法鼓山的禅法(一

参学记三十七·走近法鼓:法鼓山的禅法(二

参学记三十八·走近法鼓:禅修初体验

参学记三十九·师友互动:会心的交流 

参学记四十·走近法鼓:禅法在欧美的弘传——听果元法师介绍欧美佛教情况

参学记四十一·法鼓山外:冰清玉洁莲因寺——参访台湾莲因寺 

参学记四十二·法鼓山外:灵岩宗风传台湾 ——参访台湾灵岩山寺 

参学记四十三·参学心得:参禅与学教

参学记四十四·参学心得:学术与信仰 

参学记四十五·走近法鼓:佛法行世间 

参学记四十六·走近法鼓:深爱中国的华侨沙 

参学记四十七·师友互动:言与行

参学记四十八·参学心得:见识法鼓山修持与研究并重的汉传禅佛教——参学报告(一) 

参学记四十九·参学心得:理解人间佛教——参学报告(二)

参学记五十·参学心得:见识社会化的台湾佛教 ——参学报告(三

参学记五十一·参学心得:两岸情深,法味更浓——参学报告(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