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识法鼓山修持与研究并重的汉传禅佛教——参学报告(一)

(2011-03-09 19:17:46)
标签:

德国

佛教

法鼓山

禅法

龙泉寺

佛教教育体制

生命教育

教育

分类: 僧众弟子

【台湾法鼓山参学记四十八·参学心得】

见识法鼓山修持与研究并重的汉传禅佛教

——参学报告(一)

 

  2009年11月初,参学行程临近结束,法鼓佛教学院吕幼如居士请我们每位参学者写一篇参学报告,内容包括行程纪要、研修心得、对两岸宗教交流看法、结语与建议等方面。以下是其中一篇参学报告的内容摘录。

 

      见识法鼓山修持与研究并重的汉传禅佛教——参学报告(一)
 

 

一、行程纪要

  1、参学研修主体行程如下:

 

见识法鼓山修持与研究并重的汉传禅佛教——参学报告(一)

 

 

  2、部分人员前往参观、参访的地方

 见识法鼓山修持与研究并重的汉传禅佛教——参学报告(一)

 

  3、听闻的演讲、座谈会、学生课程报告

 

 

见识法鼓山修持与研究并重的汉传禅佛教——参学报告(一)

 

  4、大陆参学者与法鼓山师生的座谈交流

 

见识法鼓山修持与研究并重的汉传禅佛教——参学报告(一)

 

  另外,每周二早斋后听僧伽大学学僧作《法鼓全集》导读报告,周日早斋后观看圣严长老的录像(如《圣严法师开示:民主与法制》、《圣严法师最后的身教》等),隔周周三或不定期的早斋开示(果东方丈、惠敏校长、果晖副住持)。还参加僧伽大学的早课、早晚禅坐,及每月初一、十五的诵戒。

 

 

二、研修心得

(一)本次法鼓山参学,最大的收获是极大增强了对兴扬汉传佛教的信心,这基于对法鼓禅法的了解和体会。正如太虚大师在《中国佛学》中说:“中国(汉传)佛教的特质在禅。”而圣严长老及其开创的法鼓山教团的一个核心心愿和旗帜即是弘扬以汉传禅法为中心的汉传佛教。

  通过参加初阶禅五、话头禅七的禅修活动,认识了集体禅修的方式,熟悉了打坐和调息的基本方法,于话头能起疑情,语默动静中常常提起话头,体知话头易策道心、能破烦恼。

 见识法鼓山修持与研究并重的汉传禅佛教——参学报告(一)

禅修

 

  另外,通过听圣严长老的开示录像和对圣严长老书籍的阅读,以及上果元法师的禅修指导课、果如法师的《临济录》讲授、果晖法师的“禅修专题研修”课、杜正民教授的“大乘禅法”课等,认识和体会法鼓汉传禅法有以下特色:

  1、依据经教:圣严长老强调依经教建立正知见,否则参禅容易走入偏、狭、邪路。所以圣严长老一方面讲解禅宗经典,如讲解《金刚经》、《六祖坛经》及汇编《禅门骊珠集》等,另一方面讲解天台、华严宗的思想,如著作《天台心钥》、《华严心诠》等,还讲解《法华经》、《心经》、《维摩诘经》、《四十二章经》、《八识规矩颂》等。这样一方面保证禅修者正知见的树立,另一面避免轻弃经教而使得禅宗兴盛之时便是其它天台、华严、唯识等教门宗派没落之时,或者使禅修者受到教门宗派学修者的批评呵斥。而教派的纷争会导致佛教整体的衰落。

 

见识法鼓山修持与研究并重的汉传禅佛教——参学报告(一)

法鼓佛教学院“研究与修行并重”的理念

 

 

  2、尊重戒律:圣严长老很注重戒律,特别写作了《戒律学纲要》、《菩萨戒指要》、《律制生活》等书宣导戒律,法鼓山僧众每天早课时都要念诵早期“三学研修院”时确立的院训,其中开首就说:“本院以培养戒、定、慧三学并重之佛教青年人才为宗旨”。圣严长老还指导法鼓僧团中制定了完善、细致的清规制度以辅助戒律。这样使得禅修者不会轻忽戒律,一方面依持戒律消解业障、烦恼障,有利于禅修的安稳深入,另一方面避免社会人士和佛教持戒者的讥嫌与呵责。

 

 

见识法鼓山修持与研究并重的汉传禅佛教——参学报告(一) 

德国教授讲“《瑜伽师地论•菩萨地•戒品》之创新的结构”的海报

 

  3、融合三系:吸收南传佛教的四念处修法以及藏传佛教的次第修心法等,融合到汉传禅法中。

  4、有系统、有次第、有标准:禅修依据经教、尊重戒律、融合三系,另外又分为初级禅训、初阶禅修、中阶禅修(止观禅)、高阶禅修(默照禅、话头禅),因而是有系统、有次第的。另外就默照禅来说,分为集中心、统一心、无我心等阶次,并有其相应内涵标准,话头禅有念话头、问话头、参话头、看问头等阶次,并有其相应内涵标准,因而是有次第、有标准的。

  5、生活化、现代化、国际化:圣严长老将禅法的修持与日常生活、行住坐卧相结合,针对现代人时间紧、压力大、重健康、求享乐等特点,开演出行禅、动禅、立禅、坐禅、放松禅、书法禅、户外禅、一日禅、二日禅、七日禅等多种形式的禅修方法,并且针对儿童、青年、老年、在校学生、企业主管、社会菁英等开办不同的禅修营队活动,使得禅修生活化、现代化,另外在西方国家顺应西方人的社会心理特点、文化语言习惯,用英语作相应的禅修引导,并且与国际上盛传的南传和日韩禅法相结合,使得汉传禅法走向国际化。

 

 见识法鼓山修持与研究并重的汉传禅佛教——参学报告(一)

硕士毕业答辩的行门报告

 

  总之,话头禅相当于达摩祖师《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中所说的理入,默照禅相当于《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中所说的行入,两种禅法合在一起,是完善的,可以相辅相成。圣严长老将两种禅法双溪合流、双剑合璧,用现代的语言进行阐述,开演出依据经教、尊重戒律、融合三系、有系统、有次第、有标准、生活化、现代化、国际化的禅修理论与方法,使我认识和体会到了汉传禅佛教强大的魅力和希望。

  (二)通过学习法鼓佛教学院的课程及旁听一些学术报告,见识了信仰与学术研究的结合,认识到大陆佛学院和寺院道场也宜于在强调和保证信仰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学术的研究、教学和交流,才好在这个知识化、科学化的时代中,与社会接轨,也即更好地立足社会并正面影响社会。

 

 见识法鼓山修持与研究并重的汉传禅佛教——参学报告(一)

法鼓佛教学院与德国汉堡大学友好关系签约

 

  (三)在法鼓佛教学院的课程学习中,见识了法鼓佛教学院行门课程的内容设置、课堂报告和毕业答辩,以及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启发式教学,它们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以及学习、修行与弘化三者的有机结合,或许值得大陆佛学院借鉴。

  (四)通过听法鼓山的国际学术讲座,认识到大陆的佛学院和寺院道场需要一些人加强英语的学习,以及适当一些人学习日文、韩文、藏文、巴利文、梵文等语种,才好开展国际的佛教交流与弘法。

 

 

 

 

相关链接    2009年台湾法鼓山参学记系列连载:

 

参学记一·走近法鼓:圣严法师与法鼓山——参学前行·法鼓概观

参学记二·台湾掠影:从专业人士了解台湾佛教近况——参学前行·台湾社会背景

参学记三·师友互动:到法鼓山怎么参学——参学前行·师父指点  

参学记四·台湾掠影: 风灾过后的台湾——初赴台湾见闻

参学记五·走近法鼓: 亲闻法鼓教育体系的简介——初到法鼓·与方丈和校长见面交流

参学记六·走近法鼓: 法鼓山大学院教育的理念和运作——初到法鼓·阅读《学员手册》 

参学记七·走近法鼓: 大普化和大关怀教育的理念和运作 ——初到法鼓·阅读《学员手册》 

参学记八·走近法鼓: 法鼓山信众组织体系——初到法鼓·阅读《学员手册》

参学记九·走近法鼓:世世代代为人类点亮明灯——初到法鼓·人员认识及看历史成果展

参学记十·走近法鼓:读万卷书——初到法鼓·了解法鼓山图书馆

参学记十一·走近法鼓:大宗教家的素质与培养——初到法鼓·了解法鼓山僧教育之一

参学记十二·走近法鼓:福慧双修的僧教育——初到法鼓·了解法鼓山僧教育之二 

参学记十三·走近法鼓:解行并重的僧教育——初到法鼓·了解法鼓山僧教育之三

参学记十四·走近法鼓:逐梦法鼓,研修双美——初到法鼓·了解法鼓佛教学院的教学安排

参学记十五·走近法鼓:境教合一的建筑——初到法鼓·参观法鼓山

参学记十六·走近法鼓:学习放松——初到法鼓·体验禅

参学记十七·法鼓山外:重树法幢——校外教学·参访嘉义义德寺、妙法寺

参学记十八·法鼓山外: 读书之福——校外教学·参访香光尼众佛学院 

参学记十九·法鼓山外: 印顺长老的追求——校外教学·参访福严精

参学记二十·参学心得:角色和愿心——校外教学·心得感

参学记二十一·走近法鼓:法鼓山课程之初体验

参学记二十二·走近法鼓:学风严谨、注重集体的佛教研究——留日教师的经验介 

参学记二十三·走近法鼓:融入生活、融入大众的台湾佛教——参观法鼓山德贵学苑与云来寺 

参学记二十四·走近法鼓:见识法鼓山的客堂接待系

参学记二十五·法鼓山外:一年一度的佛学论文发表盛

参学记二十六·师友互动:时刻保持好学的心

参学记二十七·师友互动:多方位学习 

参学记二十八·走近法鼓:圣严长老的悲

参学记二十九·走近法鼓:法鼓山的

参学记三十·走近法鼓:把自己的身、口、意向全世界转播——法鼓山的早斋开 

参学记三十一·参学心得:什么是无

参学记三十二·法鼓山外:苦行度众,道范利人——参访承天禅

参学记三十三·参学心得:宗派圆融

参学记三十四·走近法鼓:佛教的现代价值与应用——正念疗愈与安宁疗治

参学记三十五·走近法鼓:这个校长不一

参学记三十六·走近法鼓:法鼓山的禅法(一

参学记三十七·走近法鼓:法鼓山的禅法(二

参学记三十八·走近法鼓:禅修初体验

参学记三十九·师友互动:会心的交流 

参学记四十·走近法鼓:禅法在欧美的弘传——听果元法师介绍欧美佛教情况

参学记四十一·法鼓山外:冰清玉洁莲因寺——参访台湾莲因寺 

参学记四十二·法鼓山外:灵岩宗风传台湾 ——参访台湾灵岩山寺 

参学记四十三·参学心得:参禅与学教

参学记四十四·参学心得:学术与信仰 

参学记四十五·走近法鼓:佛法行世间 

参学记四十六·走近法鼓:深爱中国的华侨沙 

参学记四十七·师友互动:言与行

参学记四十八·参学心得:见识法鼓山修持与研究并重的汉传禅佛教——参学报告(一) 

参学记四十九·参学心得:理解人间佛教——参学报告(二)

参学记五十·参学心得:见识社会化的台湾佛教 ——参学报告(三

参学记五十一·参学心得:两岸情深,法味更浓——参学报告(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