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汤骨煨鱼面】丈夫的家乡菜妻子的拿手菜!

(2011-08-23 08:15:25)
标签:

汤骨煨鱼面

丈夫的家乡菜

妻子的拿手菜

美食

分类: 籁籁的小美食

 

汤骨煨鱼面】妻子的拿手菜中一定有几样丈夫的家乡菜!【汤骨煨鱼面】丈夫的家乡菜妻子的拿手菜!

                                             【汤骨煨鱼面】丈夫的家乡菜妻子的拿手菜!
                                                    【汤骨煨鱼面】

 

 

 

今日晴雨表

 

天气指数:寒冷冬日,烤一炉手工面包取暖!寒冷冬日,烤一炉手工面包取暖!寒冷冬日,烤一炉手工面包取暖!寒冷冬日,烤一炉手工面包取暖!

健康指数:寒冷冬日,烤一炉手工面包取暖!寒冷冬日,烤一炉手工面包取暖!寒冷冬日,烤一炉手工面包取暖!寒冷冬日,烤一炉手工面包取暖!寒冷冬日,烤一炉手工面包取暖!

心情指数:寒冷冬日,烤一炉手工面包取暖!寒冷冬日,烤一炉手工面包取暖!寒冷冬日,烤一炉手工面包取暖!寒冷冬日,烤一炉手工面包取暖!

 

 

汤骨煨鱼面丈夫的家乡菜我的拿手菜!

 

每一根面丝上都包裹着醇厚的肉汁,鱼肉双浇,透味香浓

 

--------------------------------------------------

 

我没做过具体统计,但我相信,每一个妻子的拿手菜里面一定会有几道是丈夫的家乡菜。

 

就像爸和妈,一个北上一个南下相识异地而结成夫妻。但是婚后妈妈最拿手的菜不是自己的家乡菜,而是爸爸的家乡菜,即便她之前甚至婚后很多年从没到过爸爸的老家。但是妈妈做出来的那些爸爸家乡菜,那味道连爷爷吃了都夸做得好,做得地道。或许就像别人说的,夫妻夫妻,因爱而结下姻缘,几十年的相濡以沫相守相伴,漫长的时光会让爱情不知不觉中化为了更深切更隽永的感情?

 

汤骨煨鱼面,我第一次听到,是在和丈夫恋爱的时候。我和他,跟爸妈当年有点像,都属异地结缘的外省爱情。记得当时看着他眉飞色舞地在我面前解说着这道他奶奶的拿手菜,心里暗暗在笑,这个大男孩怎么这么馋啊。

 

其实丈夫并不馋,甚至可以说是个在“吃”这件事情上没什么要求,特别好打发的人,这一点,婚后体会到。而他,对家乡菜的牵挂,既是对菜味的牵挂,其中更多的是对奶奶,那位他生命中最亲厚的老人的眷恋。

 

婚后,我们的小厨房开伙了。也不记得从哪一天开始,我能够似模似样地做些他喜欢的家乡菜了。再往后,这些家乡菜,也慢慢地成为家里人公认的我的拿手菜。什么原因?我也不知道,就像当年妈妈怎么能把爸爸的家乡菜烧得那么好一样。或许,这是一个女人的本能吧,当你心里装着一个人的时候,可能你自己都没意识到,你能为他做的,可以更多,可以更好。

 

鱼面,是丈夫老家——湖北黄梅最经典的传统土特名产。将鱼面与肉骨煨汤热煮,这也是老家鱼面最美味最传统的吃法。先用荤油(猪油)将姜片、蒜瓣入锅煸香;再将肉材下锅爆炒,之后再加水慢慢煨煮。盐是要先放的,家里的老人们惯于用湖北民间的“古”法煨汤,这种煨汤方法有着与其它地方不尽相同的独到之处。要先放盐,用老人们的话来说叫“杀”水,“杀”是“去除”,“逼出”的意思。因为盐具有渗透作用,能渗透原料内部排出原料内的水份。“古”法煨汤的观点是先炒先下盐,食材肉质收缩,有利于其后长时间煨煮肉质酥而不烂,肉味更加醇厚。

 

试一试,用老辈人的“古”法煨一锅鱼面,十足的火候之后,每一根面丝上都包裹着醇厚的肉汁,透味香浓,余味绵长,鲜香的滋味令人难忘。

 


汤骨煨鱼面丈夫的家乡菜妻子的拿手菜!

 

==============================================================================================【汤骨煨鱼面】丈夫的家乡菜妻子的拿手菜!

 

【汤骨煨鱼面】

 

制作材料:汤骨2节、鱼面1大碗、生姜1块、蒜瓣3粒、青蒜3根主要材料如↓图所示

 

制作调料:猪油1勺、盐适量、糖适量、料酒、胡椒粉少许 

【汤骨煨鱼面】丈夫的家乡菜妻子的拿手菜!


备料工作

①汤骨用清水浸泡漂洗约半个钟,血腥水浸出来后需要多次更换清水;鱼面用清水冲洗后浸泡半个钟左右备用;
②生姜去皮切厚片拍松备用;蒜瓣剥皮、青蒜洗净分蒜白蒜叶分别斜切段状备用;


【汤骨煨鱼面】丈夫的家乡菜妻子的拿手菜!

 

------------------------------------------------------------------------

作过程:如↓图所示) 

 

1.炒锅烧热,下猪油1勺,油烧热后将姜片、蒜瓣入锅中小火煸香;

 

2.汤骨控水后倒入锅中翻炒,肉色变白略为收缩时,锅内喷少许料酒翻炒至水汽干,锅内加入少许白糖翻炒均匀,再加入1茶匙精盐,翻炒至汤骨表层焦香后,锅内一次性加足清水大火煮开,将浮油脂沫撇掉;

 

【汤骨煨鱼面】丈夫的家乡菜妻子的拿手菜!

 

3.将炒锅内材料及汤水一同倒入大土钵,上灶火以中小火煨制,其间注意反复多次撇清浮沫;

 

4.煨至约1个半钟后,将浸泡过的鱼面控水倒入,蒜白段也一同入锅,继续煨煮到鱼面熟软透味(约半个钟头),调入适量精盐,胡椒粉少许,撒入蒜叶,锅中搅拌均匀即可熄火,直接将钵子端上桌趁热食用。

【汤骨煨鱼面】丈夫的家乡菜妻子的拿手菜!

 

制作小贴士:

 
作为一道独具风味的佳肴,鱼面的吃法多种多样。可煨汤、热煮、油炸、生炒,可以搭配各色荤、素食材,,烹调方便,款款风味不同。

 

 

【大杂烩卷饼】 <wbr><wbr>烙张饼,把厨房剩货卷起来吃!【大杂烩卷饼】 <wbr><wbr>烙张饼,把厨房剩货卷起来吃!【大杂烩卷饼】 <wbr><wbr>烙张饼,把厨房剩货卷起来吃! 

谢谢新来的朋友们:

我的博客好友数量已经达到上限,不能再添加新好友了。

喜欢的话就请加关注吧,或者,我们一起玩微博,请点击 ~籁籁的微博~ 

 

 

 

 

附:24道荆楚风味家乡菜!

 

已推荐到美食博客,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每粒丸子的灵魂都是有颜色的! (2010-01-11 09:04:22)

已推荐到美食博客,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愈久弥香的荆楚风味名菜——【武汉糍粑鱼】(2010-06-23 11:41:40)

已推荐到美食博客,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武汉夏天最火的特色小菜——凉拌毛豆!(2010-06-17 11:31:42)

  

  

已推荐到美食博客,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每一根豆丝都在跳舞——武汉人爱吃的枯炒牛肉… 2009-11-23 09:38

已推荐到美食博客,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湖北特色家常菜——千张炒肉丝!

已推荐到美食博客,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武汉人的冬天,少不了的一盘菜——腊肉炒红菜… 2009-11-24 10:11

 

已推荐到美食博客,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如何在家自制一碗好吃的“妈妈牌”热干面!(2010-01-18 13:00:00)

已推荐到美食博客,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如何在家自制好吃的“中国素奶酪”——辣腐乳!(2010-01-28 22:49:19)

已推荐到美食博客,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条清蒸武昌鱼揭开2010圣诞狂欢!(附蒸鱼好吃小窍门) 2009-12-25 11:29

  

 

已推荐到美食博客,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让人停不了嘴的——吮指怪味虾球!(2010-05-17 10:22:49)

已推荐到美食博客,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不麻不辣不痛快——家庭版油焖大虾!(2010-05-14 12:49:47)

吃鱼不见鱼,黄梅戏之乡最经典的传统名菜!(2010-04-07 22:59:44)

 

湖北民间农历三月三最应景的节气小吃---菜粑!

已推荐到美食博客,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最震撼人的钟祥过年菜,比磨盘大的蒸笼格子! 2010-01-27 11:14

湖北名菜,江城第一汤——【莲藕煨排骨】 (2010-09-03 10:21:10)

这一季,最嫩的藕——素炒藕带!(2010-05-12 08:30:56)

已推荐到美食博客,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只需1分钟,“冲”一碗武汉人最钟爱的早餐甜品!(2010-04-14 09:40:55)

已推荐到美食博客,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三月三,地菜花煮鸡蛋,你今天吃了吗?(2010-04-16 14:25:44)

 

已推荐到美食博客,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脆皮豆腐、霉豆渣,最具武汉特色的风味豆制品!

已推荐到美食博客,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一元钱也可以吃到的健康风味——霉豆渣

已推荐到美食博客,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每天吃点豆制品!【双椒烩炒豆油皮】

 

已推荐到美食博客,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被誉为“江城第—素包”的传统小吃!

已推荐到美食博客,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棒骨藕汤】湖北人的冬天少不了这碗汤!

已推荐到美食博客,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活鱼清蒸最美,清蒸武昌鱼!(附蒸鱼好吃的几个关键)(2010-05-13 10:11:53)

 

 

 

 

 

  武汉搜食杂游记合辑(一):

 

      已推荐到美食博客,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拿什么来款待您:江城特色美食小吃荟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