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嫂塔(万寿塔)》庄灿煌
孤山叠翠抱清幽,
塔外相思绿意稠。
极目青冥云拥月,
惊风沧海水飞舟。
可怜化蝶三生约,
忍听传奇万籁秋。
千载贞心谁与共?
浮花浪蕊一时休!
注释:
万寿塔:万寿塔在石狮市宝盖山(又名“大孤山”,明·黄克晦诗曰:“乱嶂江边出,大孤山最孤”),又称“姑嫂塔”,“关锁塔”。它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万寿塔背靠泉州湾,面临台湾海峡,有关锁水口、镇守东南的气势,所以又叫做“关锁塔”。南宋时期,泉州港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口之一,对外贸易十分繁荣,与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生意往来。当时万寿塔成为了海上行船的航标。
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僧介殊建,是福建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锁烟霞是古泉州十景之一。
第二层的门额上刻“万寿宝塔”四个字。万寿塔是仿楼阁式的空心石塔,高21.65米,
底宽20米,八角形,五层五檐,用花岗岩石砌筑而成,起航标作用。清康熙元年(1662年)仲春,又修建塔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秋,雷震,击毁姑嫂塔芦尖。十九都、二十都倡修,至四十三年(1778年)落成。
又名关锁塔。它背靠泉州湾,面临台湾海峡,有镇南疆而控东溟之势。《泉州府志》载:“泉城关锁水口之镇塔也,高出云表,登之可望商舶来往。”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由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万寿塔是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之一。
与此同时,会议决议认为,此项目所包含的交通、生产和商贸等22个遗产点,共同促成泉州成为东亚和东南亚贸易网络的海上枢纽。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为56项。
此外,本次泉州申遗的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包括:九日山祈风石刻、市舶司遗址、德济门遗址、天后宫、真武庙、南外宗正司遗址、泉州府文庙、开元寺、老君岩造像、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磁灶窑址、德化窑址、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洛阳桥、安平桥、顺济桥遗址、江口码头、石湖码头、六胜塔、万寿塔。
塔外相思绿意稠:
入口广场到姑嫂塔是宝盖山坡度最大的一段路,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石狮市政府在这一路段投入巨资,修建了登山健身步道及景观提升工程。健身步道宽3米,两边是迅速修复的植被,主要树种是相思树。相思树是一种在闽南极其普通的豆科乔木,春天它长出眉一般的绿叶;夏季开出带茸毛的小黄花,结成细长的豆荚;到深秋,便把红褐色的相思籽撒落一地。每年5月是相思树花开的季节,漫山开放的相思花,引得许多游客拍照留念。
青冥:形容青苍幽远。指青天。《楚辞·九章·悲回风》:“据青冥而攄虹兮,遂儵忽而捫天。” 王逸
注:“上至玄冥,舒光耀也。所至高眇不可逮也。”
惊风沧海水飞舟:对于“关锁塔”,闽南民间更习惯称之为“姑嫂塔”,它不仅显得亲切自然,而且流传着一个凄凉的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闽南天旱,庄稼颗粒无收,一位名叫海生的穷人被迫离别新婚妻子和心爱的妹妹,远走南洋,约定三年后回来相会。穷哥哥往南洋后,姑嫂俩天天爬上宝盖山,垒石登高,远眺大海归舟,盼望亲人回家团聚。转眼三年期到,穷哥哥乘船回来,姑嫂俩在山上看到哥哥的船已近海岸,谁知忽然刮起狂风、下起暴雨,一阵惊涛骇浪把穷哥哥乘坐的大帆船打翻了。穷哥哥葬身大海,姑嫂俩喜尽悲来,纵身跳入山崖。人们为了纪念她们,就在姑嫂二人垒石登高的地方建起这座“姑嫂塔”。
许多人只是在解释“姑嫂塔”一名由来的时候,提起这个凄美的故事,而且仅仅把它当作一个古老的传说。其实,这个传说是闽南华侨史的一个缩影。因为,明代泉州著名史学家何乔远在他的文集《镜山全集》中提到,早年华侨“皆背离其室家,或十余年未返者,返则儿子生育至不相识。盖有新婚之别,娶以数日离者”。流传于闽南及东南亚地区的“姑嫂传奇”不同于一般的民间故事,它更是早年侨乡人民苦难生活和悲惨遭遇的缩影。当年,先民们横渡大海,开发台湾,移民东南亚,莫不以姑嫂塔为导航。当姑嫂塔影逐渐从人们视线中消失之际,即是游子远离故土之时,不觉令人黯然神伤,潸然泪下。若是远航归来,当姑嫂塔俊俏的身影依稀可见之时,又曾令多少海外游子悲喜交集,热泪盈眶。因此,姑嫂塔被海外游子视为故乡“摇篮血迹”的象征,令他们魂牵梦萦,挥之不去。可以说,姑嫂塔是全国罕见的与华侨华人及台港澳同胞结下血肉情缘、被视为故乡象征的一座亲情之塔,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
“姑嫂传奇”的故事早在明代已基本定型,广为人知。何乔远《闽书》记载:“昔有姑嫂嫁为商人妇,商贩海,久不至,姑嫂塔而望之,若望夫石然。”虽寥寥数浯,但传奇故事的人物、主要情节已经包括在内。若仅以《闽书》成书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计算,“姑嫂传奇”故事定型至今将近400年,而它的起源则应更早。
“姑嫂传奇”是一个纯粹的悲剧,有别于一般以“大团圆”作为结局的传统民间故事的套路。善良而富有联想特质的国人在讲叙民间故事时,常追求结局的圆满,甚至不惜采用近于“神话”的创作手法。不论主人公历尽何种艰难,最终总有“青天大老爷”出现,为之平冤昭雪。男女主人公经过几番周折,终能缔结连理。
然而,“姑嫂传奇”的最终结局不是穷哥哥发了大财,衣锦还乡,与姑嫂美满团圆过日子。而是,一场无名的风浪打翻穷哥哥即将靠港的船只,也粉碎了姑嫂三年的期望和满腔的挚着。同时,它也让每一个对故事结局有良好愿望的人们感到意外。当穷哥哥的船遭遇狂风恶浪时,没有“神仙”出手相救;当姑嫂二人怀着对亲人的挚爱,纵身跳下山崖的一刹那,“奇迹”依然没有到来。善良的人们看到了一幕纯粹的悲剧,只留下那座千年无语的石塔孤独地面对千年的岁月轮回。
正因为没有“奇迹”的出现,才让“姑嫂传奇”更接近于事实本身,它的悲剧色彩不但没有削弱它的影响力,反而由于它的“原汁原叶”,更真切地折射出早期闽南先民的生活状态和艰难历程。因此,过了数百年,“姑嫂传奇”仍能震撼我们的心灵,依旧在闽南侨乡、台港澳及东南亚地区流传不衰。宝盖山顶的“姑嫂塔”也随着这个凄美的传奇故事,深深地印烙在海内外侨乡人的心中。
浩瀚无垠的大海,始终对侨乡人充满无穷的诱惑。先民们耕海犁浪,出没风波之中,收获着他们的希望。变幻莫测的大海,也始终对侨乡人带来严峻的挑战。先民们迎风斗浪,历经九死一生,付出了他们的血汗。“姑嫂传奇”的悲剧结局深深地刺痛侨乡人的心,却也坚定了侨乡人的斗志。在狂风恶浪面前,顽强的侨乡人没有停下开拓进取的步伐。随着每一次的日出日落,侨乡人依旧扬帆起航,长风破浪济沧海。宝盖山顶的“姑嫂塔”也一往情深地目送着每一次的“孤帆远影”,默默地守护着每一次的“天际归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