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贺新郎·草庵寺》庄灿煌

(2022-10-15 10:45:03)
标签:

草庵寺

最后的光明顶

金庸

弘一法师

杂谈

分类: 【原创】庄灿煌诗词联
    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10507/6d904fbf476b48818f875b85f28d49e4.jpeg

       《贺新郎·草庵寺》庄灿煌

       休问千年桧。问西风、些些尘事,终成流水。谁识明尊摩尼佛?参拜年年岁岁。光明顶、终成忆记。几缕烽烟潸几许,到而今、不过兴亡替。存宋碗,存名寺。
       石榕花木存生气。忆当时、十八硕儒,学童声脆。谙尽红尘归三度,睹字思人生愧。念高洁、不平何事?却喜逢香江大侠,旧迹寻、漫绿芜盈翠。奈往事,消沉矣。

     注释:
    贺新郎:贺新郎,词牌名,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金缕词”、“金缕歌”、“风敲竹”、“贺新凉”等。该词牌一百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下片五十九字,各十句六仄韵。此调声情沉郁苍凉,宜抒发激越情感,历来为词家所习用。代表作有南宋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南宋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南宋刘克庄《贺新郎·北望神州路》。
     《贺新郎》是异名比较丰富的词调,叶梦得词有“唱金缕”句,名《金缕歌》,又名《金缕曲》,又名《金缕词》。苏轼词有“乳燕飞华屋”句,名《乳燕飞》;有“晚凉新浴”句,名《贺新凉》;有“风敲竹”句,名《风敲竹》。张辑词有“把貂裘换酒长安市”句,名《貂裘换酒》。
     草庵:草庵寺——我国唯一的摩尼光佛、摩尼教寺庙遗存,也是世界现存唯一摩尼教寺庙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晋江市华表山南麓。草庵始于宋绍兴年间,初为草筑故名。元顺帝至元五年(公元1339年)改为石构歇山式建筑。草庵为我国研究世宗教史和农民起义活动以及中国与波斯古代海上交通极为珍贵之实物依据。
      《晋江县志》载:“华表山在五都,距城南四十里,双峰角立如华表,然麓有草庵,元时建祀摩尼佛。”庵内依山石刻一圆形浅龛,直径1.68米,圆龛内雕刻一尊摩尼光佛,跌坐在莲花坛上,坐像身长1.52米,宽0.83米,头部长0.32米,宽0.25米,奇妙的是佛像面部呈淡青色,手显粉红色,服饰为灰白色,是利用岩石中不同的天然三色精巧构设。摩尼佛像头部比较特别, 呈现辉绿岩(青斗石)颜色,背有毫光射纹饰,呈现花岗岩石质,散发披肩,面相圆润,眉弯隆起,嘴唇稍薄,嘴角两线深显,下颚圆突。身着宽袖僧衣,胸襟打结带,无扣,结带用圆饰套束蝴蝶形,而向两侧下垂于脚部,双手相叠,手心向上,置于膝上,神态庄严慈善,衣褶简朴流畅,用对称的纹饰表现时代风格。这是目前世界仅存的一尊摩尼教石雕佛像,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由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 
     与此同时,会议决议认为,此项目所包含的交通、生产和商贸等22个遗产点,共同促成泉州成为东亚和东南亚贸易网络的海上枢纽。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为56项。
     此外,本次泉州申遗的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包括:九日山祈风石刻、市舶司遗址、德济门遗址、天后宫、真武庙、南外宗正司遗址、泉州府文庙、开元寺、老君岩造像、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磁灶窑址、德化窑址、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洛阳桥、安平桥、顺济桥遗址、江口码头、石湖码头、六胜塔、万寿塔。

     千年桧:草庵寺前两棵千年古桧,晋江市现存最古老的树。这两棵古桧可以确定是人工种植的,至今已历尽千年风霜。其中一株树高8米,地围350厘米,平均冠幅7米,在主干2米处分叉,树冠茂密如一朵墨绿的云。经过测定,该树曾在100多年前遭遇一场雷电雨,树干被劈成两半,树干内里肌纹暴露,一度成为枯木。幸运的是,因树顶的枝杈交缠一起,将另一半树干挽住才不至倾倒,两株树干又重焕生机,枝叶茂盛。另一棵古桧就没那么幸运了,早年被台风吹倒后,已经躺在旁边的水沟多年。经测量,该树高8米,地围280厘米。不过看似枯朽的树干,除了根部长出一株新树,倒下一侧也落地生根,又长出一株新树,一棵树倒下,变成两棵,足见生命力旺盛。
       明尊摩尼佛:摩尼教在遭到波斯与罗马帝国的杀戮中,将头转向东方。武后延载元年(694年)摩尼教同伊斯兰教脚前脚后传入中国,但唐玄宗认为摩尼教“本是邪见,妄称佛教诳惑黎元”,下令中国人严禁参与。摩尼教便设法假托佛教之名传道,故摩尼教在中国又称明教,信徒称呼明教的神为“明尊”。
      谁识明尊摩尼佛,参拜年年岁岁:草庵寺仍有很多香客在那烧香诚敬。然而事实上,至今为止,并无多少香客真正识得摩尼光佛及真正了解它的历史。
      光明顶、终成忆记:明教,也是一个在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宗教,神秘而诡异。据考证,盛极的明教却是在泉州最后消亡的,明教在全世界惟一遗留的摩尼光佛的遗迹就在泉州晋江,晋江草庵是全世界最后一个明教寺庙。于是,这里也就成为明教最后的“光明顶”。
     草庵的香火还是相当旺盛的,但是前来参拜的并不是白衣飘飘的明教教众,这个在世界上再没有教徒的教派遗址似乎还保持着生命力。
  短短的一个上午,就有数十人带着供品香纸前来参拜,有的还是全家一起来。
  一名参拜的婆婆说,自从她出生起,就知道这里有一个著名的“摩尼公”,很灵验的,是当地的大佛。可是问及她“摩尼公”是什么教派的,她坚信是佛教的。后面的几名参拜者也都认为“摩尼公”是佛教人物。他们认为草庵与庵前新建的华岩寺是一体的。当地群众于每年农历四月十六日作为摩尼光佛诞辰纪念日。
  有人猜测说,泉州的明教是以佛为崇拜而盛行的。因为泉州人相对比较迷信,有见佛就拜的风俗,明教遭到禁止后,明教徒被遣散。当地人认为摩尼像也是佛教的雕像,前来参拜,日久天长,泉州残余的明教就融入了佛教。豪杰云集的明教就在这里无声无息的消失了。
      几缕烽烟潸几许,到而今、不过兴亡替:摩尼教在我国旧称“明教”,于公元三世纪由波斯人摩尼创建,其教义中吸收了佛教、基督教、祆教等教派中的部分精髓整合而成。教义崇拜光明,提倡清净,反对黑暗和压迫。摩尼教于唐武后延载元年(公元694年)传入中国,至宋朝时已相当活跃。从20世纪80年代出土的南宋陶瓷碗中,发现内底部有字刻“明教会”,便可充分证明。
  此后,摩尼教大量公开活动于元代,元末明初时最为鼎盛。
  说起摩尼教,似乎很多人觉得陌生,其实中国近1000多年连绵不断的农民起义,都和这个宗教有关,人们应该早有耳闻,也离你不远。
     经会昌一劫,摩尼教不能公开传教,就在民间秘密流传,并渐与其它宗教结合,历五代、两宋仍不衰。可以说,自会昌一劫,明教在中国传播的1000多年,都是以秘密宗教的形式,成下层人民和江湖人士对抗朝廷的一种组织和斗争形式。摩尼教徒服色尚白,倡素食、戒酒、裸葬;讲团结互助为一家,认为世上光明终必战胜黑暗。从五代十国到宋、元、明的农民起义,常用为组织工具。
    五代梁贞明六年(920)母乙、董乙先以“末尼”为旗帜,在陈州(今河南淮阳)造反。两宋时利用摩尼教组织群众,于淮南、两浙、江东、江西、福建等地的农民起义不断,最著名的方腊起义、王念经起义,震动东南半壁河山。南宋以后,明教和白莲教相联结,在元末农民大起义中充当重要角色,红巾军多白莲教徒,首领韩林儿又称“小明王”,此“明”与明教有关。明太祖朱元璋也是白莲教和明教中人,朱元璋借助明教建立了明朝,此“明”可关乎彼“明”?
    只不过朱元璋夺得大位,深知明教厉害,便采纳李善长建议,下诏严禁白莲社、明教,并把取缔“左道邪术”写进《明律》的《礼律》,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遂摈其徒,毁其宫”,摩尼教从此一蹶不振。其后,白莲教虽以各种支派形式变换名目发展,如永乐年间有唐赛儿起义,清朝中后期有白莲教起义等,但在清廷的打击下,逐渐式微,在东方逐步融入道教,以至不复独立存在。
      存宋碗:1979年,在草庵前发现一古井,清理出一件“明教会”黑釉碗和几十块残片。该碗敞口浅腹,碗内壁阴刻行书“明教会”三字,口径18.5厘米、高6.5厘米、底高0.08厘米,是磁灶窑的产品。几十块残片中,有13片有阴刻“明”、“教”、“会”字样。经考古调查,找到生产“明教会”碗的就是磁灶窑系的大树威窑址,因在窑址出土同样刻有“明”、“教”、“会”字样的残片,说明草庵“明教会”碗系以订烧方式生产,经鉴定年代为北宋。“明教会”碗是北宋摩尼教在草庵有组织的结社活动提供实物见证。
     为什么井中会有碎瓷片?这和晋江的民俗有关。将打破的碗丢到井中,一来可以澄清井水,二来避免光脚行走的人们因为踩到碎片而受伤。
      忆当时、十八硕儒,学童声脆:明代嘉靖年间,草庵成为当地士子读书研习之所,有18位士子读书中举、位跻显贵。这“十八硕儒”,包括官至明朝文渊阁大学士的杨景辰、左丞相陈翱翔、状元庄际昌、探花张瑞图、进士王慎中等人,一时传为佳话。
      谙尽红尘归三度,睹字思人生愧。念高洁、不平何事:民国时期,著名高僧弘一法师曾三次驻锡草庵,或度岁,或养病,或讲经。他还为草庵撰并书《重兴草庵碑记》和数副对联,分别镌刻于石碑上和大门柱上。其中,对联以庵内金柱的“冠头联”最出名,即“草(艹+积)不除便觉眼前生意满;庵门常掩毋忘世上苦人多”。这些遗存,成为草庵的重要文物,并为之增辉添色。
     却喜逢香江大侠:2004年11月26日上午10时多,《倚天屠龙记》中写过明教的二十世纪轰动中国的武侠小说大师金庸来到草庵,参观并题词:熊熊尊火,光明之神。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惟我明教。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这便是金庸笔下英雄豪杰云集的中土明教的宗旨。
       草庵寺也被武侠迷称为最后的光明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