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瑞鹧鸪·泉州真武庙》庄灿煌

(2022-07-23 08:16:47)
标签:

泉州真武庙

杂谈

分类: 【原创】庄灿煌诗词联







                   《瑞鹧鸪·泉州真武庙》庄灿煌
     武当真武庙苍苍。枕山襟海好风光。古拙南狮,照眼碑吞海,不改榕阴掩夕阳。
      早闻道海神官所,亭威剑武泉香。海途不定阴晴,回念千年韵、海丝煌。更有皇家过夜凉。

       注释:
       瑞鹧鸪,词牌名,又名“舞春风”“桃花落”“鹧鸪词”“拾菜娘”“天下乐”“太平乐”“五拍”“报师思”等。以冯延巳《舞春风·才罢严妆怨晓风》为正体,双调五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两平韵。全金元词《瑞鹧鸪》词目有共81条,几乎都是全真教人的作品。真武大帝属于道教的,故用此词牌。
          2021年7月25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决定,将“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与此同时,会议决议认为,此项目所包含的交通、生产和商贸等22个遗产点,共同促成泉州成为东亚和东南亚贸易网络的海上枢纽。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为56项。
     此外,本次泉州申遗的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包括:九日山祈风石刻、市舶司遗址、德济门遗址、天后宫、真武庙、南外宗正司遗址、泉州府文庙、开元寺、老君岩造像、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磁灶窑址、德化窑址、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洛阳桥、安平桥、顺济桥遗址、江口码头、石湖码头、六胜塔、万寿塔。
       真武庙:俗称上帝宫,位于泉州丰泽区东海街道法石社区石头街。祀真武大帝(北极玄天上帝),始建于南宋,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
      现存真武庙为明清建筑,坐北朝南,依山拾级而上,两旁扶栏石柱皆雕石狮,十分古朴。中轴线上有山门、拜亭、大殿。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庙前有露庭,古榕蔽荫,微风习习,原为泉州一大胜境。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由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真武庙是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之一。
      真武庙主祀北极玄天上帝(即玄武大帝、上帝公),古称“玄武庙”。“玄武”是道教中执掌北方之神,传说他是龟、蛇结合而成的神灵,而龟、蛇又生于水中,所以兼有水神的功能。 宋初,为了避讳宋圣祖赵玄朗,玄武庙改称“真武庙”,玄武大帝亦改称“真武大帝”。
     武当真武庙:泉州的真武庙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被称为玄天上帝八闽第一行宫,有“小武当”之称,在福建道教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一座宋代的真武庙,从武当山分灵而来,有“小武当”之誉。为宋代泉州官员祭海的场所。

      苍苍:茂盛;众多。《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毛 传:“苍苍,盛也。”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之二:“太谷何寥廓,山树鬱苍苍。”
        枕山襟海:靠山依海。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古榆关》:“本朝 武寧王 徐达 经略北边,谓是枕山襟海,实 辽蓟 咽喉,乃移关於此,连引长城为城之址。”明 张煌言 《山头重筑海塘碑记》:“台 之 緱城,枕山负海。”
       古拙:古雅质朴。《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讯访东宫 玄圃 ,乃有柏屋,製甚古拙。”《隋书·经籍志一》:“赤轴青纸,文字古拙。” 
       走进真武庙广场,一座山门巍然伫立,山门为牌楼式门楼,两侧的砖雕是典型的闽南工艺,雕刻道教神仙形象,还有一对造型古朴的石狮雕像,尤其憨态可掬。南狮不同于北狮威武,南狮萌宠可爱。
      照眼碑吞海:耀眼,引人注目。唐.杜甫〈酬郭十五判官〉诗:药里关心诗总废,花枝照眼句还成。
     碑吞海:吞海石碑是明朝嘉靖十二年(1533年)晋江县令韩岳所立。石碑底座大石酷似龟的形状,而另一边突出的部分像蛇头的形状。这一龟蛇合体的大石,一方面符合玄武神的形象特征,另一方面通过与正殿的布局组合关系,附会了泉州民间信仰中真武大帝脚踏龟蛇、法力无边的传说,寓意镇住风浪,保佑航海船舶出入平安。
       登完台阶,一块天然巨石自然而然映入眼帘。这块巨石拱出地面,宛如龟背。再看上面那方阴刻楷书“吞海”石碑,为明朝嘉靖十二年(1533年)晋江县令韩岳所立,意为真武大帝一旦显圣,其气势可以吞海。它既是古代泉州人征服大海、以海为生的生动写照,也是泉州海洋文化的历史见证,更彰显了泉州行船人势可吞海的宏大气概。
      吞海的这块石碑,像不像龟背呢,北侧还一条大蛇,民间一般认为,真武大帝的宠物是“龟和蛇”,代表着一静一动,“龟”是静,“蛇”是动。
      不改榕阴掩夕阳:庙前古榕参天,七株百年榕树,自然生长在石头山上,高大的枝干,茂密的树叶,形成一片四季常绿的空间,宛如天然屏障,护持着这处弥足珍贵的历史遗迹。
       闻道:听说。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四:“闻道 长安 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海神:真武大帝原本是中原地区道教神灵系统中的“北方(位)”守护神,其信仰传入泉州后,因“北方”在中国五行学说中对应“水”,其文化属性与泉州悠久的海洋文明交融,当时的泉州人认为真武大帝具有镇海、保平安能力,称之为“海神”,建庙供奉。
     官所:为祈求消除江海之上的灾害天气,保护商船、海舶航海平安,宋时郡守把真武庙作为望祭海神的场所,把端午前后的“回舶祭海”和秋冬的“遣舶祭海”作为国家常典,每年两次率官员到这里举行祭海仪式。时任泉州郡守真德秀亲自撰写的《真武殿祝文》可为证,万历《泉州府志》也曾记载“玄武庙在郡城东南石头山,庙枕山漱海,人烟凑集其下,为宋郡守望祭海神之所”。
       真武庙是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管理保障的代表性遗产要素,是10-14世纪泉州官方祭祀海神的场所,供奉的是泉州地区的第二代海神“真武大帝”,展现出古代泉州地区悠久的航海传统和海神信仰体系及政府对海洋贸易的鼓励与推动。
      晋江中上游的九日山上祈风仪式祭拜的对象是泉州地区的第一代海神“通远王”,现在我们将沿着晋江往下游方向,去考察位于晋江入海口处的真武庙。
  真武庙是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管理保障的代表性遗产要素,是10-14世纪泉州官方祭祀海神的场所,供奉的是泉州地区的第二代海神“真武大帝”。
       天后宫供奉的是泉州地区第三代海神“妈祖”。这三处遗产点共同展现出古代泉州地区悠久的航海传统和海神信仰体系及政府对海洋贸易的鼓励与推动。
       亭威剑武泉香:庙前石埕竖立着一把石刻“七星剑”,据说那是真武大帝的法器,象征其“武”;另有重檐八角凉亭一座,呈八卦形,犹似真武大帝的印玺,象征其“威”。山门之旁有一座明万历古井“三蟹龙泉”,据资料记载为明代一位李姓妇人发善施舍的遗存。古时,庙前为江面,周边水井皆咸,唯独此井水质清冽。
       更有皇家过夜凉:清道光年间,翰林庄俊元还曾为真武庙撰写了一副对联:“脱紫帽于殿前,不整冠而正南面;抛罗裳于海角,亦跣足以莅北朝”。如今,此联悬挂于大殿门口,供往来游人欣赏。
       有学者认为,这副对联一语双关。一来,“紫帽”、“罗裳”是真武庙面对的两座名山,一“脱”一“抛”,尽显真武大帝的气度,而“不整冠”“亦跣足”则生动描绘出了真武大帝洒脱的形象;此联另有一层含义,即隐射南宋幼主逃难至此的狼狈情景:南宋末年,因元军大举南下,年仅9岁的宋端宗赵昰与弟弟赵昺慌忙南逃至泉州。怎奈招抚使蒲寿庚不愿接纳,拒开城门,幼主一行人流落街头,皇亲国戚们当时是衣冠褴褛、狼狈不堪,后来便在真武庙过夜驻跸,因此,真武庙亦有“圣殿”之称。庄俊元所写的“不整冠”“亦跣足”,同样是在描写当时南宋幼主落魄、可怜的形象。如今,读着这副对联,抚挲庙内旧物,追忆那段历史,不免心生慨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