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木兰花令·泉州市舶司》庄灿煌

(2022-07-08 10:51:00)
标签:

泉州市舶司

陈偁

辛弃疾

杂谈

分类: 【原创】庄灿煌诗词联



     《木兰花令·泉州市舶司》庄灿煌

       一再上疏终设立。从此刺桐多海客。龟裂石,货如云,四百年海关留迹。
      当年幼安将身误。赢得句“闲愁最苦”。堂前燕子识繁华,鹊鸟桥情怀无数。

        注释:
       木兰花令: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世界遗产委员会决定,将“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与此同时,会议决议认为,此项目所包含的交通、生产和商贸等22个遗产点,共同促成泉州成为东亚和东南亚贸易网络的海上枢纽。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为56项。
       此外,本次泉州申遗的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包括:九日山祈风石刻、市舶司遗址、德济门遗址、天后宫、真武庙、南外宗正司遗址、泉州府文庙、开元寺、老君岩造像、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磁灶窑址、德化窑址、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洛阳桥、安平桥、顺济桥遗址、江口码头、石湖码头、六胜塔、万寿塔。

      泉州市舶司:泉州市舶司遗址位于鲤城区,据道光《晋江县志》记:市舶提举司在府治南水仙门内。有关方志记载:南薰门在市舶司之旁。即今泉州市内水门巷竹街南薰门(水门)遗址西北,西到水仙宫,东到三义庙,北到马坂巷洪厝山。泉州港兴于唐,盛于宋元,衰于明中叶。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朝廷设立福建市舶司于泉州。尚续到明朝成化八年(1472年),市舶司才迁往福州。福建市舶司在此的四百年间,管理着泉州诸港的海外贸易及有关事务。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项目的22处遗产点中,就有一处是我国仅存的古海关遗址——泉州市舶司遗址。

        一再上疏终设立,从此刺桐多海客:陈偁(1015-1086年)曾在首次任泉州知州时就上疏奏请在泉州设置市舶司,“若欲船泛外国买卖,自泉州就可放洋”,以便于泉州与外地的通商贸易。元丰五年,他又一次向朝廷上疏请求在泉州设置市舶司。元祐二年(1087年),朝廷终于接受了陈偁的建议置泉州市舶司。这是泉州海交史上的里程碑。自此之后,外商到泉州愈来愈多。泉州出现一片繁荣的景象:“苍官影里三州路,涨海声中万国商”。
       海客:指海商。唐 李白 《估客乐》诗:“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 
       龟裂石,货如云,四百年海关留迹:
        龟裂:由于老化和瓦解而产生的短而浅的裂纹。
       泉州市舶司遗址位于鲤城区,据道光《晋江县志》记:市舶提举司在府治南水仙门内。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福建市舶司泉州在泉州设立。在此后的四百年间,管理着泉州诸港的海外贸易及有关事务。在泉州区水门巷竹街,有一块沧桑的石碑静静伫立,上书大字“宋泉州市舶司遗址”。
       穿过充满烟火气的泉州市区水门巷竹街,沿着幽深绵长的石板路走,可在鹊鸟桥旁看到一方刻着“泉州市舶司遗址”字样的石碑。宋元时期,这里曾是国家管理海洋贸易事务的行政机构。彼时,无数中外船只在泉州港穿梭来往、各种奇珍异货堆积如山、市井十洲人流连忘返……
       由中山南路拐进水门巷,再穿过热闹的竹街集市,沿着沟渠往东,岸边伫立着一块龟裂的石碑,上书“宋泉州市舶司遗址”,一旁则是之后复修的水仙宫。这处貌不惊人的遗址,或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处古海关遗址,在千年前是远渡重洋来到泉州的“番人”进入这座城市的必到之处。

       当年幼安将身误。赢得句“闲愁最苦”:市舶司为重视海贸的宋朝廷带来十分可观的财政收入。到南宋极盛时期,其年收入达百万缗之巨,约占南宋全部财政收入的四十分之一。
      幼安:辛弃疾,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担任福建安抚使,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掌管一路军政大权。因为当时朝廷将一些没官职的皇亲聚集在泉州,他每年必须从地方财政挤出几十万贯钱财,供养这些皇室宗亲。但福建财政少得可怜,没有那么多的钱,辛弃疾就打起市舶司的主意。
       1194 年,辛弃疾在福州设立一座“备安库”,存放了几十万贯铜钱和几十万石稻米。他从泉州市舶司账上划走50万贯存入备安库,拿出30万贯供养宗室,剩下的用来制造盔甲、招募民兵。
       当时朝廷派往各地驻扎的正规军腐化堕落,战斗力低下,辛弃疾想用他自己招募和训练的民兵来弥补正规军的不足。但是,辛弃疾没有向朝廷请示,直接从泉州市舶司提钱,这就犯了当时朝廷的大忌。宋朝皇帝一贯重文抑武,最怕的不是外敌入侵,而是军阀割据。
       按说供养宗室是辛弃疾的职责,保境安民也是他的职责。他从泉州海关拿钱供养宗室、招兵买马,并不为过。但他没有得到批准,就在自己管辖地招兵买马,让朝廷起了疑心。朝廷就给他定个“掩帑藏为私家之物”的罪名,翻成大白话就是说,把国库当成自己的小金库。
       于是“揩油”市舶司的辛弃疾被罢了官,在家闲坐将近十年。

    “闲愁最苦”:闲愁最苦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怕 一作:恨)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堂前燕子:唐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榭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鹊鸟桥:在鹊鸟桥旁看到一方刻着“泉州市舶司遗址”字样的石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