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浪淘沙令·南外宗正司遗址》

(2022-07-30 08:52:33)
标签:

南外宗正司

南外宗正司遗址

杂谈

分类: 【原创】庄灿煌诗词联


            《浪淘沙令·南外宗正司遗址》

     兴废有周期。漪漾残池。孤单翁仲望春枝。冉冉斜阳望不尽,宿鸟空啼。
     旧燕惹神思。俯仰人悲。喜梨园古韵仍痴。漫道荣枯真有数,何必沾衣。

       注释:
      浪淘沙令:词牌名,又名“过龙门”“炼丹砂”“”卖花声”等。以李煜词《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为正体,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五句四平韵。此调适于抒情,宜于表现悲壮、沉重、热烈之情。
       南外宗正司遗址:位于泉州市鲤城区古榕巷60号院内,是一处掌管宋代外居宗室事务的官署和南宋皇族居住遗址,由芙蓉堂、睦宗院、惩劝所、自新斋、天宝池、忠厚坊等构成,面积约45080平方米。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由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南外宗正司遗址是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之一。 
       与此同时,会议决议认为,此项目所包含的交通、生产和商贸等22个遗产点,共同促成泉州成为东亚和东南亚贸易网络的海上枢纽。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为56项。
        此外,本次泉州申遗的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包括:九日山祈风石刻、市舶司遗址、德济门遗址、天后宫、真武庙、南外宗正司遗址、泉州府文庙、开元寺、老君岩造像、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磁灶窑址、德化窑址、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洛阳桥、安平桥、顺济桥遗址、江口码头、石湖码头、六胜塔、万寿塔。
       2022年5月19日,南外宗正司遗址被福建省文物局评为“福建省第二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

      南外宗正司:官署名。崇宁元年(1102)置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并置敦宗院以居宗室疏属。以宗室之贤者为知宗,掌外居宗室事务。南宋初年,先移镇江(今江苏镇江市),几经迁徙后,止于泉州(今福建泉州市)。
      南外宗之所以选择泉州,一来是因为它偏安一隅,有足够的战略缓冲空间,却又比广州更靠近政治中心和消费中心临安;二来是因为它商贸繁荣,拥有可以满足皇族奢华生活的物质条件;三来是因为它经济发达,财政上足够供养皇族。
     在泉州的宗室子弟初期仅349人,其后日益蕃衍,至庆元(1195~1200)中则在院1300余人,外居者440余人,至绍定年间(1228~1233),则在院者1427人,外居者887人。
      他们从中原地区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带来罗、绢、纱、绫等新产品,传入织、绣、彩、绘、染色、印花等先进技术,以及先进文化,促进泉州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但赵氏皇族生活奢侈,歌舞声色,仗势扰民,其庞大的生活费用,除朝廷少量补贴外,大部分是由泉州地方财政来负担。时仅俸钱和米价钱两项,泉州每年计出备14.37万贯。此外,南外之官属与居官宗子之养廉、宗学之养士,每年钱1.11万贯、米1500石,也皆由泉州出备。
       绍定五年(1232)真德秀以徽猷阁学士再知泉州,为了解决皇族高昂的生活费用又不扰民,他针对泉州的实际情况,采取具体措施,发展海外贸易。使一度处于下降趋势的泉州港,又重振雄风。
       南宋景炎丁丑(元至元十四年,1277),张世杰奉宋主端宗南逃至泉,由海路至泉州法石时,命令当时任市舶司提举安抚使的蒲寿庚将海舟以从,但蒲寿庚闭城拒命,张世杰只好率淮军攻城,久攻不克,便南下粤东。同年,元将唆都带兵攻泉州时,蒲寿庚降元,在城内“尽杀南外宗子及士大夫三千余人”,妇幼不能免,“备极惨毒”。皇族幸存者逃至远郊邻县,四处避难,规模宏大的南外宗正司及睦宗院等建筑,毁之一炬,“顿成废墟”。后来此处改为织染局。
       明代,织染局迁至南俊巷,这里均被占用,南外宗正司只剩遗址,无法再现当年繁华景象。

       漪漾残池:放眼望去,南外宗正司的痕迹寥寥,历经时代变迁,昔日的华屋已成丘墟,除了考古挖掘出的陶瓷、建筑构件和生活用具外,此处仅剩下一汪残存的池水。走近池塘,碧绿的池水荡起层层涟漪。千百年前,这里是南外宗正司内的天宝池,奈何时过境迁,昔日的繁华已然消逝。
       孤单翁仲望春枝:在“南外宗正司”保护碑边,还有一尊翁仲,身高将近两米,高大威武,令人望而生畏。细想:石翁仲应该是一对,在历史的变迁中,另一个翁仲不知游落何外。
        翁仲:古代称铜像、石像,后专用以称墓前石人。《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金人十二」句下唐.司马贞.索隐:「各重千石,坐高二丈,号曰翁仲。」《宋书.卷三零.五行志一》:「魏明帝景初元年,发铜铸为巨人二,号曰翁仲。」
       翁仲,原本指的是匈奴的祭天神像,大约在秦汉时代就被汉人引入关内,当作宫殿的装饰物。初为铜制,号曰"金人"、"铜人"、"金狄"、"长狄"、"遐狄",但后来却专指陵墓前面及神道两侧的文武官员石像,成为中国两千年来上层社会墓葬及祭祀活动重要的代表物件。除了人像外,还包括动物及瑞兽造型的石像,置于咸阳宫司马门。
       翁仲历史上确有其人。原是秦始皇时的一名大力士,名阮翁仲。相传他身长1丈3尺,端勇异于常人,秦始皇令翁仲将兵守临洮,威震匈奴。翁仲死后,秦始皇为其铸铜像,置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匈奴人来咸阳,远见该铜像,还以为是真的阮翁仲,不敢靠近。于是后人就把立于宫阙庙堂和陵墓前的铜人或石人称为"翁仲"。司马贞的《索隐》云:"各重千石,坐高二丈,号曰翁仲。"可知,陵墓前置翁仲始于秦代,猛将。
       紫金山通往明孝陵的必经之路。路上屹立着四对石像,文臣武将各两对。文臣庄严肃穆,武将则威严肃杀,象征着帝王死后在阴间的文治武功。
      冉冉:渐进貌。形容事物慢慢变化或移动。 郁达夫 《病后访担风先生有赠》诗:“冉冉浮云日影黄, 维摩 病后气凋丧。”
      宿鸟:宿鸟的意思为归巢栖息的鸟。唐代诗人杜甫在《无家别》一诗写到:“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俯仰:形容沉思默想。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序》:“而乃裴回俯仰,久之不决。”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俯仰今昔,不觉泪下沾襟。” 
      喜梨园古韵仍痴:南外宗的入泉,随带家班形成,发展为地方戏种。梨园剧种是现存宋元南戏的活化石。南音虽溯源晋唐,但也随着南外宗室的大量迁入而发展形成。
     南外宗正司迁泉的同时,把中原先进文化也带了进来:
     南外宗设置宗学,教育宗子,请当时一些名贤硕儒为教授。南宋是泉州历代进士人数最多的时期,共登进士800多名,其中南外宗人占129名。泉州文庙、府学为全省最大,是在南宋定型的,除州学、县学外,还有书院、文学。“极至十室之间,必有书舍,诵读之声相闻。”说明泉州文风最盛在南宋。
    沾衣:形容落泪。宋苏轼八声甘州有情风词: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