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高楼·泉州开元寺》庄灿煌

(2022-08-24 07:56:39)
标签:

泉州开元寺

多元宗教

弘一法师

勤佛

杂谈

分类: 【原创】庄灿煌诗词联


印度教石柱




                 《最高楼·泉州开元寺》庄灿煌
       
      香不息,名刹已千年。自古说桑莲。紫云大殿多元美,醉缤纷斗拱飞天。阁藏经,甘露芳,傲人前。
      岿巍矣、塔东西不朽。锦簇矣、木棉银杏秀。榕须舞、鸽翩翩。庄严热闹人勤佛,心无旁骛梵音旋。觅高标,弘一在,静听禅。

       注释:
       最高楼:词牌名,又名“最高春”“醉亭楼”“醉高楼”。以辛弃疾《最高楼·客有败棋者代赋梅》为正体,双调八十一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两仄韵、三平韵。代表作品有辛弃疾《最高楼·吾衰矣》等。
       泉州开元寺: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道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现存主要庙宇系明、清两代修建,南北长26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 
1982年,开元寺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由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泉州开元寺是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之一。 
       与此同时,会议决议认为,此项目所包含的交通、生产和商贸等22个遗产点,共同促成泉州成为东亚和东南亚贸易网络的海上枢纽。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为56项。
       此外,本次泉州申遗的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包括:九日山祈风石刻、市舶司遗址、德济门遗址、天后宫、真武庙、南外宗正司遗址、泉州府文庙、开元寺、老君岩造像、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磁灶窑址、德化窑址、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洛阳桥、安平桥、顺济桥遗址、江口码头、石湖码头、六胜塔、万寿塔。
       开元寺布局,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有:紫云屏、山门(天王殿)、拜亭、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东翼有檀越祠、泉州佛教博物馆(弘一法师纪念馆)、准提禅院;西翼有安养院、功德堂、水陆寺;大雄宝殿前拜亭的东、西两侧分置镇国塔、仁寿塔两石塔,俗称东西塔。

      自古说桑莲: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传说泉州巨富黄守恭梦见桑树长出莲花,遂舍桑园建寺,初名“莲花寺”。
     长寿元年(692年)改“兴教寺”,神龙元年(705年)又改“龙兴寺”。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诏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年号为名,遂改称开元寺。
    
     紫云大殿多元美,醉缤纷斗拱飞天:(此处大字按照词谱应用平,不改)
     紫云大殿:大雄宝殿。因传说建殿之时有紫云盖地,所以又叫紫云大殿。大殿上方这块巨匾写有“桑莲法界”四个魏碑风格的大亨,以应桑开白莲之说。早在唐朝初期,泉州已盛产丝绸。这片地原是大财主黄守恭的桑树园,后来捐给匡护大师建寺。关于这件事,有一个很动人的传说:一天,黄守恭梦见有一个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说等桑树开白莲花后就献地结缘。几天后,满园桑树果然都开出白莲花,黄守恭深被无边佛法所感动,果然把这片桑树园捐献出来。其实,黄守恭本为乐善好施之人,桑开白莲之说乃是人们敬慕佛祖,附会而成,但这一神奇的传说却为泉州人民所津津乐道,世代相传,因而开元寺也得了“桑莲法界”的美称。
       大雄宝殿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先后经过唐、南宋、元、明几次受灾与重建,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遗物。大殿通高20米,面宽九间,进深六间,面积达1387.75平方米,大殿出拱深远,外观雄浑,保存唐朝宏模巨制、巍峨壮观的建筑风格。
      多元美:大雄宝殿还有一个“百柱殿”的雅称。全殿原计划设立柱子一百根,后来因为需要放置佛像和腾出给佛教徒朝拜的地方,便加长了珩梁,减少了立柱,成为86根柱子的“百柱殿”。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右参政、按察使曾樱与总兵郑芝龙重修开元寺紫云大殿时,将其中木柱全部换成石柱。百柱殿的柱子形式丰富多彩,有宋、元、明各时期的海棠花式柱、圆柱、方柱。楞梭柱、蟠龙柱等。尤其是殿后廊檐间那对16角形辉绿岩石柱,雕刻着古代印度和锡兰流传的古印度教大神克里希那的故事和花卉图案24幅,引起中外学者的极大兴趣。它与殿前月台须弥座束腰处的72幅辉绿岩狮身人面像和狮子浮雕,形象起源埃及,同为修殿时从已毁的元代主印教寺移来的。它们是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繁荣发达,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
     
    缤纷斗拱飞天:大雄宝殿的斗拱上,有24尊木雕飞天,被称为妙音鸟。据说每逢释迦牟尼讲经,妙音鸟就会飞来聆听。宝殿之上,妙音鸟体态婀娜,彩翼缤纷,她们手持乐器,鼓瑟吹箫。中国式的飞翔是腾云驾雾,无需翅膀,御风而行;所谓心猿意马,无所不至,神仙动个念头就能动身。西方天使,肩胛生有精巧或铺张的翅膀,如同开元寺的乐伎妙音鸟,造型更近印度女神和希腊天使,面容呈现浓郁的异国风情。

       阁藏经,甘露芳:藏经阁原来是法堂,是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僧录刘鉴义建造的。元、明时期已经过多次重修,至民国十四年(1925年)圆瑛和尚改建为水泥仿木结构的二层楼阁。楼下为寺僧念经礼佛处,上层收藏各种版本经书3700多卷。
       甘露戒坛,建在中轴线的第二台阶上。甘露戒坛始建于宋,明末重建,重檐八角攒尖顶,四周环廊,占地645平方米。坛有五级,最高一层供奉明代卢舍那佛坐像木雕。开元寺甘露戒坛与北京戒台寺、杭州昭庆寺并称中国三大戒檀。
      据说唐朝时候,此地常降甘露,一个叫行昭的和尚于是在这里挖了一口甘露井。北宋天禧三年(1019年)在井上建坛,遂称甘露戒坛。

       岿巍:高大矗立的样子。明 杨慎 《云南山川志·雪山》:“ 雪山 在 丽江府 西北二十餘里,一名 玉龙山 ,条冈百里,岿巍十峰,上插云汉,下临 丽水 。”
       塔东西不朽:开元寺东西两侧各有一塔,与大雄宝殿成“品”字形布局,两塔均为仿木构八角五层楼阁式石塔。
       东为“镇国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年),由倡建者文偁禅师建成五层木塔,前后经过几次毁坏与重修,易木为砖,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改七级砖塔,今石塔为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至淳佑十年(1250年)间重建,高48.24米。 [9] 
东塔塔平面分回廊、外壁、塔内回廊和塔心八角柱四部 分。塔为框架式的结构。正中的塔心柱直贯于各层,是全塔的支撑。各层塔心柱上的八个转角处均架有石梁,搭连于2米厚的塔壁和倚柱,顶柱的护斗出华拱层层托出,缩小石梁跨度。石梁与梁托如同斧凿,榫眼接合,使塔心与塔壁的应力连结相依形成一体,大大加强了塔身的牢固性。塔壁使用加工雕琢的花岗岩,以纵横交错的方法叠砌,计算精确,筑工缜密。东塔于1997年入选中国四大名塔邮票,可称得上石塔之王。
       西为“仁寿塔”,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年),初为七级木塔,称“无量寿塔”。北政和四年(1114年)奏请赐名“仁寿塔”,前后经毁坏与重修多次,易木为砖,至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1228-1237年)由自证法师易砖为石,先于东塔十年建成。今石塔为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至嘉熙元年(1237年)重建,高44.06米,略低于东塔,其规模与东塔几乎完全相同。 
       开元寺双塔是中国最高的一对石塔,经明万历年间泉州八级地震以及多次台风的考验,仍屹立不倒。双塔塔身浮雕精美。
      东西双塔,历经近800年风雨仍屹立不倒,已被泉州人视为家乡的标志,成为记得住的乡愁。
    每座城市都有地标,历史文化名城福建泉州也不例外。它的文化地标是开元寺,精神地标就非东西双塔莫属了。
       庄严热闹人勤佛,心无旁骛梵音旋:每月农历二十六是福建泉州开元寺“勤佛(诵经、绕佛、祈福、开斋等佛事活动)”日子,尤其以腊月二十六最为隆重庄严,泉州周边善男信女闻风而动,虔诚前往膜拜,当天即从凌晨零点开启山门,开始一整天的佛事活动,可谓万人空巷,蔚为壮观,完全是朱子笔下“此地古称佛国,满街皆为圣人”的盛况。

      高标: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李元礼 风格秀整,高自标持。”后以“高标”指清高脱俗的风范。 明 刘基 《梅花绝句》之五:“借问高标谁得似?白头 苏武 在 天山 。”
     弘一在:从1933年到1941年,弘一大师一次次在开元寺弘法研律。他在开元寺的落脚处,名曰尊胜院,大师曾五次寄居于此。彼时的尊胜院有僧寮六间,厅一间。灰瓦红砖的禅院素净幽雅,屋前花草蓊郁,院后疏竹迎风,皆素心随喜,乐而忘忧,透着一股子安闲和静气。禅院南北通透,清朗明净,兼有僧寮水云间的恬淡与闽南民居的敞亮。大师甚喜尊胜院清幽别致,宜于清修,遂自题“晋水兰若”,并为之题下长联:
 
     南山律教,已七百年湮没无闻,所幸遗篇犹存海外
    晋水僧园,有十数众弘传不绝,能令正法再住世间

      为留住大师入闽14年弘法行迹,也録记大师与闽南、与开元寺、与尊胜院的殊胜因缘, 2012年,在僧俗两界的合力之下,尊胜院重修扩建成弘一法师纪念馆。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息人,生于天津,是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 。大家可能不知道他是谁,但一定听过他写的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送别歌》就是弘一法师所写。
       弘一法师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由绚丽至极归于平淡清寂的典型人物。法师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晚年多居闽南,与泉州因缘尤深。因此在法师故居开元寺的尊胜院,筹设弘一法师纪念馆,陈列法师生平书画著作手稿及诸遗物,展现了弘一法师的生平事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