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风华与舌尖上的悸动

标签:
苏州美食白什盘松鼠桂鱼鸡头米芡实 |
分类: 江南美食 |
君到姑苏见,
撑一叶小舟,
点一盏碧螺,
听一曲评弹,
临摹一幅书画,
。。。。。
原是平常事。
苏帮菜先走起
苏州行。第一天的晚饭选择了吴门人家,从网络得知这是一个很苏帮菜的地方,晚上8点半打烊,我们8点才到,是最后一桌。虽然仓促,总算吃到了。这家餐馆是一个古式的院落,院里也可以就餐。正如网上所评的,服务很国营的地方。
唯美的菜单让人对菜品充满期望
唯美的菜单让人充满遐想
白什盘——苏帮菜的代表。10种天珍海味炒的白什锦:鲜笋、蹄筋儿、海参、鸡肉、里脊、白虾等,所用原料皆为白色,不用酱油等上色调料,尽显吴门的风雅本色。量不多,咸鲜下饭,很快就一扫而空。我给杂志做过这道菜,有机会详细介绍。
在响油鳝糊之间,家人选了这道酸甜口味的松鼠鳜鱼,是倍受游客推崇的首屈一指的苏帮菜。
不知是不是我们去得太晚的原因,着色浇汁看上去很仓促。正如传说中的那般:竖起的每块鱼肉都没刺,酸、甜、脆、鲜。。吃起来很过瘾。
青菜肉丝扁尖瘪子团——服务员说这道鲜咸的汤菜是点心。瘪子团是江南糕团文化之一,也是老苏州人家的最爱。之前看的瘪子团的做法,以为是实心的汤圆。实物证明二者有区别的:瘪子团上有小坑,像是下锅前用手按了一下,可知“瘪”的由来?
苏州糖粥,真正的入口即融,碗中白色的是糯米粥,上面浇着甜甜的红豆沙浆,绵甜润滑,之前看了太多的苏州游记里都写了这碗糖粥,我们算是得偿所愿啦。
~~~~~~~~~~~~~~~~~~苏州风华掠影~~~~~~~~~~~~~~~~~~
小店门上的纳客店招:“人生二十好”、“心安福至”,拙政园前的“谦虚有礼”。。。这样的店招很多,我后来想起才拍的,拍的不多,从心底能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
中国梦系列,在苏州市容市貌主要体现的是“俭”和“孝”,苏州的GDP贡献在全国排前列的,可见其低调务实。
来苏州逛苏博是不可多得的享受。一定要听讲解员讲说,苏州几千年的内涵缩影在这里浓得化不开。比如这个让人开眼界的鸟笼子:那两个葫芦状的东东居然为鸟儿削的果盘预备的,足见玩家的奢华。志愿者讲述贝律铭设计苏博馆的灵感来源是米芾的一幅画(展品是临摹的)。
苏博二楼的明清书画展,一位老者浑然忘我地临摹祝枝山的书法。周星星电影里的祝枝山是个误导,还有某人扮演过祝枝山晃动着的那张大脸,实在对号入座不能。
无论苏州博物馆的明清的书斋长物,还是夜晚平江路上的旧版珍藏,酒店堂前随意的书香陈列,如苏博所言“如何营构一个迥俗的读书空间,并配之以雅致的家具及器物陈设,经营起一个兼具知性与美感的书斋生活世界,这对于明代中期以来普遍的文人来说,甚至已成为比读书本身更为重要的追求。”
平江路上:左侧是昆曲牡丹亭品铭赏鉴会,右侧中国好声音现场直播。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并行,由此可窥见苏州的魅力或力量。
衣被天下——明清时期,“苏州样,广州匠”已经取代了“宫廷样,苏州匠”。可见苏州的服饰精致华美。丝绸店的图饰花纹都是原创,且不让拍照。我们在服饰店里流连忘返,对于吃货而言还是第一次呢。
拙政园外,拉风的观光女郎。无论曳地长裙还是束腰旗袍,多漂亮的服饰在苏州的精致风雅的气场里都不够起眼。
梳子——苏州的旅游产品简约而精致,爱不释手。我拿起一个如意簪子赏玩良久决意收入囊中,不知怎地就想起了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苏州“最是红尘中一二等风流富贵之地。。。”姑娘们,来苏州多带点银子就对了。
见了这款扇子,某妞居然走不动了。最后手摇执扇进了拙政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