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2003年北京市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2002年北京市的离婚总数为38756对,当年户籍人口为1136.3万,离婚率达到6.82‰;当年的结婚对数为76136对,由此计算离结率高达50.90%。也就是说,这一年平均每天不到两对夫妻结婚就有一对夫妻离婚,北京市的离婚率已经成为全国最高。不仅如此,调查还表明,北京市的结婚率在持续下降,婚龄在推迟,丁克家族和不婚者的数量在不断攀升.2006年内地离婚率上升7.5个百分点。其原因:除了婚姻道德观念的变化,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冲击外,最主要的是现代人对婚姻品质的期望值提高,一旦婚后的现实与婚前的期望产生矛盾且不可调和,离婚就是必然的选择。二是结婚不到一年就快速离婚的“闪婚”也正在成为离婚率上升的重要因素。三是新《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在简化结婚登记手续的同时也简化了离婚登记手续,保护了离婚当事人的隐私。四是随着妇女社会地位的不断提升,男女双方都勇于积极追求幸福生活。
实际上与房价上涨是有些关系的,高房价下产生以下类型的先婚族:
案例一:抛弃恋人与有房户重组,形成真正的门当户对,一旦房子有了生活着陆了,没有感情基础及了解不够的矛盾即时暴露,导致短婚.
小易是会计,与小陆自小就互生好感.大学毕业后一同定居武汉,决定好好合计一番,让双方熟识的父母都觉得有面子.本来刚毕业的时候双方父母打算资助两人先把房子买了再说,奈何两人都是名校高材生,生就想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一切,善意拒绝了双方父母的好意.
不料,天不遂人愿,时过三年房价翻了一番还多出千把块,两人的积蓄增涨率无论如何也跟不上房价上涨的幅度.矛盾在于,这三年两人因为工作稳定程度以及对房价判断出现巨大差异,有点象股市名博老沙,小陆如同老沙,执意看好中石油般的看好房价持续上涨,要求提前结束观望,而小易是会计,容易受收益增长率左右,没有看到底盘的差异,房价上升到一定水平后增幅哪怕只有百分之一也比收益上涨百分之十厉害许多.于是生活由浪漫转向争吵,以至后来,工作时间并不固定的小陆固定不回家的次数与时间间隔越来越离谱.
同事留意到了这些情况,也从平日聊天中了解到小易的心事,介绍她认识一位公务员,不到一月时间,房价离间了原本青梅竹马的小两口,小易果断坚决地选择了自己认为的幸福,小陆远走广州.
婚后有些事才会知晓,小易的另一半原来是个大男子主义,任何他认为对的事情都没得商量,并且小易所认为的全家财力集中,也得到了大男子的坚决反对.实在过不惯无计划的日子的小易,这才发现有房生活也不一定就比无房生活更为完整,她只好选择加入到闪婚失败一族当中.更为可怕的是,小易从此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房子,爱情,于她好象都无法释然.
案例二:爱情导入房子以后,恋爱双方的精力主要集中于买房,忽视深层次问题的理解与沟通,住进新房以后产生未觉先知,不久就分道扬镳.
张然与李凯在同一个单位面试的时候认识,大老乡加上工种上的近似性缩小了两人的空间距离.两人同时来自贫困农村,深知穷是什么滋味.于是他们的恋爱就是柴米油盐中起步,锅碗瓢盘中结束,结婚也是自己充当主力打理,让人不知该羡慕还是忌妒他们的理性与自立.
婚后,财政部长与外事部长的分工让李凯越来越觉得财政部长过于看重什么东西,本来两人都属白领,还款及安排日常生活比较阔绰,但由于张然的计较与账目管理法,李凯有一次与老同学集会,充其量只能吃煲仔,同学不经意的说,是不是老婆管紧了,倒让李凯甚是不好意思.
去年的几次加息,小两口伴随加息,争吵与分歧也加量了.为了一个月多出的百把块钱,张然要求李凯减少香烟购置量,衣服由她按时间搭配购置,实行计划经济,偏偏这个时候李凯被公司提升为总监,一女下属不经意地说,总监先生,什么时候请大伙儿吃个升迁房啊,李凯竟然生气了,他为什么生气呢?还不是荷包里太不暖和.
当晚结账的时候还是细心的女下属给私下补全,保住了李凯的面子.
第二天回来,张然流着眼泪看完了一张纸:张然,我实在不配跟一个把钱看得比较不轻的女人生活在一起,请另谋高就,什么时候办,发个短信.
案例三:婚前财产认定与民事约定中公证观念进入婚姻视线,而在婚后,围绕财产的利用与有关收益的分割,感情中掺入了太多的物质因素,加上独立性尤其女性,增强了,话不投机的机率增加导致离婚率增加.
石刚是二婚,小李主动追求的结果.小李在外资企业,工资比石刚要高.但石刚有些婚前财产,两人约定,房子归宿共同财产,但前提是剩余的月供由小李承担.日常个人开支实现AA制,家庭日常开支三七开,由于那时,一是爱情的甜蜜,二是小李公司因为出口大幅增加的原因,很是红火,奖金超过工资是经常的事儿,没什么说的,小李全盘答应并迅速步入最高殿堂.
话说人民币升值了,热钱涌入了,外贸紧缩了,利润缩水了,出口型企业的待遇自然降低了,另一方面月供增加了,房价上涨了,但上涨只能说明石刚在婚前约定的共有财产中的比重或地位更高了,也就是原告哪怕十万的首付,他也会把升值计算纳入进来,翻番的成果在石刚的眼里都是自己的功劳.那边小李缩水,自然有些难处,于是跟石刚提出还款重组,石刚说什么也得让小李出具个什么东西,并且只限三个月,顶多半年时间.
公司出口减少了,时间宽裕了,闲谈增加了,小李多么羡慕同事自由\无所顾忌的说法,也羡慕他们月光族的美妙生活,人说,男人婚后是左手摸右手,这回这么早就让小李体会得淋漓尽致.
半年后,也就是今年的一季度末,人民币破七了,没有加息但也没有减轻小李的既定负担,她也无法再出具什么能让石刚认可的东东,也不想去商量什么解决办法,在外面人们多么羡慕他们俩,有房,工资又高,都说她有眼力,谁解个中味呢?
拖泥带水过程中,楼市回暖说逐渐有声音了,石刚首先沉不住气,小李说,除非解约,否则她没有能力履行或完全履行这个家庭合同.石刚说,那就离婚,在他看来第二次跟第三次肯定比小李的理解容易.小李固然觉得累,但想到离了,这个周末就能跟着大部队进入鸟语林,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她也很是释然,平生第一次在沙发上睡了个安稳觉.
案例四:房子通过预支未来进行的家庭,在还款途中,容易产生婚姻病,有些是无法承受生活之中受到其他诱惑,有些是力量不均衡导致頣指气使的产生导致最终婚姻破裂.
这个例子可多了.翻开电视台,到处充斥着这种铜臭般的结合.
家居汉阳的李先生与家住汉口的王女士抱着共进退的心愿结合在一起,他们都是二婚,且都拥有一套在供的房子也都带有一子一女.婚前的预计非常美好,共同将这两套房子尽量提前还清,再合计着买一小套作为两口子老了之所,现供的两套给两子女各一套.
李先生从事装修活儿,王女士则从事人寿保障推广工作,每周末能够在一起对两人都觉得是奢侈,有时一家其乐融融的时候,王女士也是在电话或者开会中度过,为奔着提前还款,既要透支体力又要透支精神,自然言语也因情绪过激变得不投机起来,结果不欢而散,让人顿生,美好的初衷无法得到如愿的结局之惑.
这是对等的一个案例,和平分手.这些在小张看来可就有些奢望了.小张比爱人小五岁,当时刚从学校出来想留在武汉,便到了一家个体女老板旗下搞设计.长达五年的时间,都是女老板由暗示到明示,由找机会凑近乎到直接表达,小张也经历着女友牵手有房男友的情殇,在说不清道不明中与女老板结合了.
本来这是一对比较好配合的家庭,小张没什么大的设想,就想干自己想干的事,然后有一个正常和谐的家庭.哪知女老板把公司一并带回家来,什么也不做不说还对小张的劳动成果指东道西,其中用词最频繁的就是,房子车子都是我的,每月开支也是我的**更为难堪的是,当有一次天意使小张居然碰到了前女友要搞装修,女老板醋意大发,非要小张承认是有意与前女友接触才做罢,并扬言不说明白就离婚,也许积压太久,小张这次表现出无比的男人,净身出户了,连应拿的工资也没有拿就离开了武汉这个在他看来不堪承受的情爱重地.
案例五:因为房子欲婚而未能如愿者.
前不入,重庆卫视刊载一则真实的故事,张惠民与女友谈了近八年恋爱,他们预计八年抗战一结束,无论如何得结婚,让男方老父母安心.但婚前女方唯一健在的老母为了女儿的安全,也从现实出发,提出必须先买房后结婚.双方闹了个不快,因为张惠民是远近闻名的孝子.女友在碍于面子有个把月没有联系后还是主动联系了他,分开的一个月考验了两个人的感情深度,发现无法分开后,张惠民为排解心中郁闷,与好同学一起商量办法,同学开玩笑说有个办法,抢银行,结果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张惠民真的实施了抢银行计划,后锒铛入狱.一段美好的纯真的感情就这样掺入到为房而房的无奈与爱恨交加之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