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北大建校一百一十周年,札记之,缅怀前辈学人,铭记文化兴国.
1917年,京师大学堂改组为国立北京大学,蔡元培先生就任校长.伺后先生提出"兼容并包"办学思想,并身体立行之,进行第一日即向晚清遗留们行躬礼,并要求以"工友"称之.
六年后先生离任,旅法后于1926年回国,继任监察主席,后亦任过大学院院长等,由于西学颇深,曾一度寄望国民政府.旋组民盟,1940年病逝.
先生既不摒经学,亦引入西学,造就了德赛先生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对后世治学与研修文理亦影响深远.先生还许润之于湖南办自修大学,足见其开明.
现在,科学执政,以法治国,持续开放,以我为主等等思想,都可以在当时的北大找到风气之先.
我们看到的北大建筑,西学体之,中学用之,外型酷而不俏,肌理丰而不满,布局谋篇亦庄重有加.皆为先生"大用"综合之导.
在教育事体,如今之素质教育,先生主张当为滥殇.先生主政时提倡用人不拘,时有学生汤用彤,解放后任北大教务长与副校长.当时专事佛教经说,亦得到提拔与点拨,乃成大器.当时的标准是,只要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分歧甚至对立"均立而倡之".
先生据理而不废文,对后学也是影响深远.当时就有非翰林出身者出任文科教职,记得前不久,厦大引进非科班出身的教员,还引起较大讨论与争执.足见先生的办学视野.文理兼收,不废女文,也是先生主张的重要教育思想,堪为楷模.
曾有记载,五四中,遭逮捕者共计26人,20人为北大进步学生,先生以"唯校长之责"而替罪受过,时人均爱戴之.
示为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