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各城市陆续公布了本年度的住房建设计划。这表明了我国楼市调控正在由游击战向阵地战转变。
巧合的是,五线城市的房价布局,只产生了类似足球战术的三种阵法。
一、四四二阵型。
这是进攻与防守并重的一种传统打法。上海北京属于此类。以上海北京的房价及消费层次,四四二中的二是合理的,即廉租住房配建比为百分之二十。问题出在四四分配上,商品房供应与保障住房中的货币分配即经济适用房各占四成,限价房纳入保障系列。这是不妥的,因为这些城市投资阶层是存在的,高档消费也是挡不住的,自住消费中又会补充外地流入者。因而这种比例会导致商品房市场的继续供不应求,从而不利于房价的稳定。
二、三四三阵型。
这是全攻全守型的一种现代打法。武汉属于此类。武汉在社区建设、住房保障建设以及旧城改造方面走在前列。这回推出的三四三建设计划也有其深意。
武汉是平民化城市,廉租比为百分之三十是适合的,也是吻合市情的。同时武汉本土居民中确实还有相当住房困难户,这是一个工业老城与交通新城,故不应该丢掉土著居民的居住条件提升。基于城市圈的获批与实质性启动,周边城市优质环境可以吸引一部分武汉本土置业向这些卫星城分流。所以商品性供应确定四成的比例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现实做法。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达到三百多万平米在全国都不多见。
三、四五一阵型。
这是一个中国式怪阵。深圳选取了这种阵法。一是合理的,深圳是移民城市,没有那么多的廉租住户,按一成考虑是现实的。商品化供应,基于深圳房价过高,投资消费外流,五成的商品性开发是否妥当?
本人认为三六一是深圳广州及发达地区应该选择的阵法。一成廉租与这些地方的廉租户组成与数量吻合。六成的商品性开发让房地产继续着扮演支柱产业角色有利经济的软着陆。三成的保障线与沿海发达的经济水平相当吻合。
实际上内地城市至少要保障四成以上的货币化保障住房比,这是我国建国后历史渊源比衬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