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对开发商有微词,对他们取之于公共资源而产生的垄断利润,对他们猎取远高于一般实体性行业的暴利,对他们基于对营利的角逐而漠视提供有些内涵与可持续性的住宅产品,对他们唯利是图地角逐有限的公共资源推高地价致房价水涨船高,对他们通过权钱交易进行返寻租与获利营销,对他们做为第一营利者映射出的纳税侏儒,对他们在重大节点事件或时期反应的比较迟钝。
一场天灾浓缩了一切,中国人,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社会阶层,包括开发商在内的人们,表现出了该表现的动作、速度、频率与数字,固然万科是以补救的方式后来者居上,但毕竟开发商作为了,自发地作为了,系统地作为了,整体性地作为了,让我们没有必要将眼光,将怒视对准家乐福,对准可口可乐。
严格来说,开发商此举,在天灾面前表现出来的义举,意味着一支有良心的企业家队伍在警醒。
事实上,中国楼市的许多问题,与这个市场过度投机,无序竞争,缺乏资源控制与有效利用有关,而之所以产生如此角逐,实乃这个市场太过简单,简单到没有企业家队伍也可以干出惊天动地的事儿。结果是,楼市出现了畸形,畸形的价位,畸形的产品供应,畸形的开发队伍结构,畸形的地区流动,畸形的财政依赖,畸形的供求机制,甚至产生过畸形的营销,让克林顿卖楼。
如果有一支企业家队伍,楼市的不良也会从良。至少,从企业家的良心角度,社会责任角度,战略高度,他们会提出资源储备计划,产品系列,并通过这些实际表现来优化其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而不会无限挖掘关系资源,无限压榨土地利用效率,无限猎取经济性价值而严重忽视社会价值。
万科如果基于企业家的良心与责任,绝对不会放弃原本属于人性行列的25%利润上限。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但愿一场天灾,拯救开发商于水火,让他们中的有良知者晋升到企业家的行列,解铃还须系铃人,他们应该还是中国楼市未来的希望所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