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刚来的时候,成就了许多人,一些长期躬耕杏林的幕后人物走到了前台,让人们对学究刮目相看。
为什么呢?
那个时候,社会文化是零落的,混沌的,迷糊的,多年的市场经济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但相应的文化观却没有跟上,在一个生活富足而文化相对沉落的年代,很自然的,对历史,带有一种变革式的怀旧,少了批判,多了兴趣与探幽。
于是,在一个本来就崇尚英雄,当你时常处于迷惘而痛苦,困顿而愤青的状态,非常自然地会非常英雄,非常崇拜英雄。但我们不会崇拜金钱界的英雄,所以只能从历史上寻找。于是,汉武大帝起来,带有某种民族革命气质的清史起来,集中了草莽英雄的三国更是燃起人们对百家讲坛这种英雄汇的膜拜。
但是,如同超女之后,难保超男的引火烧身。百家之后,如果你不能推存出新,人们在流连于求生与求活的当口,容易滋生厌烦情绪,并且,草根们的文化观不象市场经济引导的价值观那么单一合流,因为,我没有钱,但我可以有自己的话语权,可以有自己的愤青园地,有自己的评说与是非判断。
是不是亘古的中华历史不足以容纳百家呢?
显然不是,是你的讲坛太小了:千古春秋岂是轻易中天之举,花上百来个小时,伴随几断历史断代性的解读,就完事了呢?再说,目前社会所缺少的亚文化,市井之余,恶世之上,谁是你的迷?三十六计用社会来进行述说,浸染还是宣教?三十六计所以成书,是因为妇孺皆知且皆懂,加上旁证博引充其量是锦上加花,无法让其与百家讲坛当初的文化定位吻合起来。
论语了,因为当初许多人不太懂,也不自觉地运用了论语们的力量或元素;三国了,因为人们发现原来历史可以这样说,曹操也有被忽悠的时候!为清史翻案了,因为皇城根儿许多敬仰被终于找回!
收藏术可以上,史书可以上,文化之道可以上,为什么就不能因小放大,因旧守新呢?
比如中国的商经,比如汉文化与周边文化之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比如女性的史学地位,比如就业途径难道就不能从史上找出些珠丝马迹?
现代社会是一个营销的社会,你不能营销,自然会走向没落。所以百家依然有营销的必要,光请个顾问,本身又是讲师无法完成这个事情。
还没有看到哪个草根登上百家的讲坛,让我们翘首以待吧!
降息刺激消费大错特错
楼市2009崩盘VS回暖的决定力量
房价无底,2009买房波动中藏玄机
新房奴的五大标签
金地们为什么亏本卖房
房价反弹是救市走向深入的前提
现在是富人理想的买房时间
效尤者为什么愤恨万科
1\欲罢不能。(逐步将博首文章汇集于此的一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