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怎么急诊,楼市沉积下来的问题实在太多,怎么办?
以潘石屹先生为代表抛出了百日剧变论,这个结论或预言或判断本来最有现实借鉴意义,但由于随即潘先生又抛出了楼市见底论,削弱了该观点的主要内核。
我们将楼市的种种矛盾进行分析,发现根子在开发商。过去政府把开发商惯坏了,现在想慢慢地改变其不良习惯,何其难啊?!过去政府没有为楼市之门上锁,现在人家眉目混珠集在一起,想赶人家出来,何其难啊?!过去政府与开发商有福同享,现在有难了,想抛弃难兄难弟,何其难啊?!更不用说如不共济,缘何同舟?让开发商说,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但,长痛不如短痛,所以开发商与政府的不良关系,该断则断,这才是楼市走出困局危局的必要措施之一,也是楼市正常化的基本前提,说穿了,就是让门里的开发商死一批再说。
笔者说到,如果政府救市,实际意义就是给开发商放生,给投机者放生。
但我们也很容易发现,如果从死亡角度来突破,楼市有可能形成新的垄断。
看看国情,每个城市都有一个有行政级别的开发商,有的叫城开,有的叫城建总,这些毕竟是政府资产,所以我们可以象中央企业掌握行业平衡一样,强化国有房企在死亡之际对市场的平衡作用,由国家注入一定的血脉,为死亡后时代埋下缓冲种子。
另一个有可能在通过死亡法则来复苏楼市的可能负面结果就是基于市场供应的变化,让前辈地主们囤积居奇变为现实,土地附着的泡沫通过后续市场变现,可能为中国过热的经济火上浇油。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先行一步,对存量地严格执行时间控制与市场化开发控制,杜绝他们寻求出路,一来可以让房价沉下来,二来可以加速一些不法开发商突然死亡。
如此,政府的要义就在于通过非救市措施,甚至是进一步的调控措施,加速潘先生所预期的剧变,让幸存者承担市场化供应。
古代斯巴达人对初生婴儿采取的户外检测措施,剩存者才能进入公民队伍,似是适合楼市的方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