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钱又叫榆实、榆荚仁,是榆树的种子。因其外形圆而薄如钱币,故而得名。新长出来的榆钱脆甜绵软,清香爽口。又因为它是“余钱”的谐音,家乡人在房前屋后种榆树也有讨口彩的意思在里面。因而就有吃了榆钱可以有“余钱”的说法。
榆钱不仅营养丰富,还是防病保健的良药。中医认为:榆钱还有清心降火、止咳化痰功效。常食能助消化,促进肠蠕动,防治便秘等。以至于现在,每到清明时节,我都要算计着时间,去市郊农村的田间地头或集市上弄点新鲜榆钱吃上一两次。
榆钱的吃法有很多种,仅我知道的有:生吃、蒸榆钱窝窝头、贴榆钱饼子、摊榆钱咸食(煎菜饼)、蒸榆钱巴拉子(这是我们老家的叫法,就是将榆钱洗净后洒上一层面粉蒸熟即可)。
无论是生吃,还是熟吃都各有独特的味道。不过用榆钱做成窝窝头,这是最妙的一种吃法。和面时加上适量盐,既能当饭,又能当菜。如果粗粮与细粮搭配恰到好处,不仅口感好,绝对天然绿色。我现在的身体很好,每每吃着榆钱窝头如同孩子们吃肯德基一样享受。或许返璞归真、粗茶淡饭,才是人们健康长寿的最佳美味吧!
说起榆钱,现在城里的孩子们大都没有啥印象,有的甚至不知榆钱为何物?可年长一些或是经历过艰苦岁月的人们,对榆钱却有着特殊的情感。
我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姊妹又多,所以额外饭后零食压根不敢奢望。不过大自然是公平的,人间四月赋予孩子们各种无污染的野生食物多得不计其数。如:榆钱、槐花、茅草根、茅茅针、等,还有很多叫不上名来的野菜、野花、野果都是孩子们喜欢的既能充饥又解馋的小零食。
还记得小时候跟着比我大的孩子们捋榆钱的点滴情景。阳春四月,村里的榆钱发芽了,一串串碧绿的榆钱挂满枝头,就像一串串霜凌冰挂,看花了人眼,馋得人淌口水。大一点的孩子们双手合抱比他们的腰还粗的树身,哧溜溜,哧溜溜,欢呼着竞相爬上树,岔开腿骑在树杈上。小一点的孩子们站在榆树下,眯起眼睛仰着脸儿,身边放着小篮子。
孩子们之间非常友好,大孩子们在树上会先折断几枝小心翼翼地扔下来。我们伸出双手接住榆钱,急不可耐地盘腿坐在树下吃起来,大孩子们随捋随一把一把地揉进嘴里。无污染的榆钱,吃在嘴里滑滑的,清香中带着点淡淡的甜味儿,越嚼越香。直到肚子饱了,衣袋鼓了,篮子也装满了方才罢休。
夕阳西下时,我们满载着大自然的恩惠,尽情享受着那个年代特有的快乐时光,渐渐消失在一抹残红的晚霞里。
我的榆钱情结,或许是源于这段美好的记忆,或许就是源于这人间四月天!
http://i3.ttsite.net/u/Mon_0804/Day_5/2084680_6954689_b636c7d75e7729b.jpg

榆钱窝窝头的用料及做法:
用料:鲜榆钱120克、玉米面200克、黄豆面50克、普通面粉50克、小苏打2克、水(酌情)

1、将鲜榆钱去梗;
2、用水清洗干净;
3、将玉米面、黄豆面、面粉、苏打粉拌匀;
4、再将清洗干净的榆钱放进面盆里拌匀,水慢慢往里加,和成软硬适中的面团,不能太软,否则捏不成形,最好饧20至30分钟;
5、在捏窝头前,左手先蘸点凉水,擦在右手心上,以免捏时粘手。用手团
成40克大小的剂子(图片上看着挺大,其实很小),按图做成窝头的形状;
6、锅里放凉水,篦子上铺上泡好的玉米皮或湿笼布,摆上做好的窝窝头,中火蒸20分钟即可。
http://photo.hexun.com/p/2006/0213/10240/b_86B7053ADC24B6FC.jpg
秀秀我家的其他美味:

金银卷
小刺猬豆沙包
红枣如意卷

彩色饺子
麦香馒头
猪蹄花卷

粗粮豆沙包
寿司 什锦蛋炒饭

夏日清凉面
黑芝麻元宵
红枣粽子

五仁月饼
手擀生日面
柠香红豆沙

黑芝麻开口笑 苹果马芬
萨琪玛

果仁桃酥
酸奶沙拉
果蔬沙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