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意买“攒的书”
(2012-02-13 16:20:00)
标签:
攒书出书书店书籍图书书市书架书迷读书写书 |
分类: 北漂日记 |
不愿意买“攒的书”
李晓东
所谓“攒书”,顾名思义就是摘抄别人的文章或者网上复制下来的文字,再加以不同程度改写编辑成的书。
以“攒书”的形式编书,可能只有中国存在,而且近几年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种中国特色的“攒书”形式,可称之为 “码字”,或曰“拼凑书”。如今,什么人都可以“编书”,剪剪贴贴、修修改改就能“鼓捣”成书,什么人都可以“出书”,简直不能让人想象。
《北京娱乐信报》曾做过调查,他们认为全北京以“攒书”谋生的写手大概有10万多人。有的攒书者,一个星期就可以攒出一本书。据说有个叫王同忆的攒书高手,一个人一年可以“攒书”数亿文字,那才叫抄袭剽窃的“大师”啊!
“攒书者”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经过东翻西找,堆砌罗列了一大堆内容相近的文字,将其东拼西凑、前后颠倒、改头换面敷衍而成书。其实,全是别人“嚼过的馍”,根本不是有阅读价值的书。他们无非将是不同作者的书,内容相近的文字分门别类地归纳成“标准件”式的素材。然后,重新编辑并同时引用于数十种书稿中。这种拿过来就可以随便使用的文字素材,有些像饭店的“菜肴”,任凭厨师(攒书者)“改刀”“变型”再重新组合,就会拼凑出一道新的“菜肴”。
“攒出的书”能否销路好,能否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关键要给书起个吸引读者的书名。其次,书目也要极具诱惑力。第三,还要有吸引读者的封面广告语。只要考虑好上述三方面,再配以漂亮的封面吸引读者就可以了,书里面的内容不必太讲究。
“攒”的书与“创作”的书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做”的痕迹明显。比如章节的标题虽然规范,但其“八股”味特浓。该详说的地方没有说透,且书的内容偶有逻辑混乱;该简略的地方,为了相互对称却又故意冗长文字、画蛇添足。而后者多注重内容,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章节并无人为的固定。
我在了解了“攒书”的猫腻后,再逛书市时就谨慎了许多。当我拿起那些封面华丽的书,翻开书里面的目录,看着那些极具诱惑力的书名,吸引读者的封面广告语和规范的章节标题,就会判断这是一本“攒”出来的书。
我就像进了一个鱼目混珠、赝品充次的集贸市场,买书时总是小心翼翼,生怕买到一本“剪刀加糨糊”、东拼西凑成的垃圾书,或者那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拼凑书。
欢迎加入《家庭教育随笔》博客圈:http://q.blog.sina.com.cn/jy81
下面是我博客的内容目录,请您选择浏览,恳请点评!!!
-
■谈孩子学习的“最佳期”
“胡萝卜加大棒”■ -
■关于学生的“实话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