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为着经营自己的博客自留地,还是真有爱国之拳拳之心,房价都是一个业内人必不可少的功课之一。另外求名求利的本能也使得对房价进行研究的不懈。如果把中国有货币化住房消费以来的房价进行曲线描述,很容易看出规律是“在一序列正态分布并非均衡条件下叠加后成标准正态分布”。
由于对博客的图表使用不大会,用言语表达一下:
第一阶段:八十年代到九六年宏观经济软着陆是第一个正态分布期,这轮泡沫生长完全系投资过猛所为,故伴随经济的复苏嘎然而止,对后市并未产生影响。
第二阶段:此后除教育等半事业型单位的住房未商品化,至住房货币分配政策化这一极短时期,产生了中国第一代炒房族,但由于开发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面对的商品市场并无紧缺之惑,所以量价基本与其他商品消费市场无异,但这一阶段现在分析,是中国炒房原始积累完成的一个时期,也是炒房经验积累的一个时期。
第三阶段:完全货币化至政府正式提出支柱性房地产业这段时期,在沿海发达地区产生了第一轮真正的炒房战。为调控时期房价的坚挺准备了基础与条件。
第四阶段:调控前后的阶段是炒房的星火燎原时期,这一时期的炒房如同炒股,有智勇双全的老者,有身强力壮的中坚,有丰满的邻家大嫂,也有无所畏惧的先进后生;大约至零六年开始,新晋投资炒房族快速崛起,并且如同形成股市散民化般的在全国范围蔓延,支撑着房价一路高唱而来。
从中我们很明显地看到房价的支撑力量确实与投资投机有不可磨灭的关系。但是如果象股市一样,存在一种血本无归的可能,也可能是盘满钵满,则楼市的调控效果早就会显现。问题是不动产应付通胀、应付无暴发倾向的投资食利阶层是相当合其“味口”的。正因如此,自货币化开始之时,投资产生房价泡沫就与继后一个时期的房价高涨结上了姻亲,至如今的第四阶段形成全国性泡沫投资链。
助涨这种泡沫运行的几个关键背景是:
第一阶段的历练诞生了中国第一批品牌开发商以及生意型开发商,他们坚定认识到房地产的大有可为,这一阶段对后期房价高涨没有实质影响,但如同行军,奠定了中国楼市的走向。
第二阶段的土地财政原始积累牺牲了国家利益成就了地方政府与第一阶段积累了经验与教训的中国首批开发商。地价偏低储备了这一轮炒房者获得炒房第一桶金的原始基础。尤其这一时期后半叶即零三年中下期,房价飞涨,让炒房族在发达城市扎下根据地,完成进军内地的质变。
第三阶段的土地储备为当今房价高涨储蓄了大量势能。这些储蓄的用地势能并不能仅仅靠税费控制就能稀释。因为随之而业的还有一个重大背景就是:十六大对灰色收入进行了部分释放、城市化成为主要城市的发展主导思想、公务员队伍开始稳定并吸引了社会关注、趁着反洗钱法尚未出台通过不动产洗出了大量投资。这个重大背景与第三阶段的土地储备相结合,为第四阶段的房价高位持续运行提供了生存土壤与发展环境。
正是因为房地产价格低位运行时储备了炒房的原始积累、土地供应价格低位运行时储备了囤地发展的泡沫运行土壤、私产保护预期/灰色收入释放/洗钱运动则加剧了投资型消费,尤其是零三年下半年至零五年八月的“投机型消费”。调控第一年未涉及投资流动,结果这一时期是第二、第三阶段积累的泡沫集中于市场“猎现”的时间。现在,外资从门缝中往里挤,闲资与外资结合滋生出“控制性投资消费”,新一轮房价继续高位运行,自然是得体而得当的结论。
由此我们也可以分析看到,抑制房价靠房地产领域的消费制动、靠供应的紧缩、靠大力保障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权益,短期无法生效的根本原因。
中国如今的住房史应该是全民写的,不能刻意怪罪于哪一方或哪一个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