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香巴拉》
无名山上显神奇
300

神奇总在路上,此话一点不假。漫漫的旅途看是枯燥无比,其实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更何况是在川藏高原这片充满传奇的土地上。今天,我就讲述返程路上经历的一个神奇故事。

返程时我们选了一条新的路线:稻城--乡城--德荣--中甸。虽然多绕了100多公里,但据说路要好走些。不过根据实地考察,花费的时间都差不多----回到云南香格里拉县城都需要12个小时左右。沿路风景差不多,都是西部大山翻上翻下的,沿途金灿灿的落叶松林、高山草甸大同小异。不过让我选的话,我一定会选回来这条新路----这条路上有一个意外的神奇在等着你----虽然俺把它错过了!

川藏高原的横断山脉连绵不断,景色宜人,不过走的时间长了也难免审美疲劳,加上不停地盘上来再盘下去的晕车反应,大家都有些累了,只剩下夏师傅还在坚持着。翻过一个垭口,我们都建议停下来伸伸脚放放水唱唱歌,夏师傅也乐得其所。
这个垭口应该是这一路上最高的一个山口了,名叫“枯鲁柯”,不知其意,好在下面一行小字,估计是音译:无名山。一路上遇见的尽是无名的山了,这还真遇见一个叫“无名山”的山!路牌上表明了此地的海拔高度为4708米,和亚丁五色海的高度一样。

无名山垭口基本没什么看的,既没有茂密的植被也没有嶙峋的怪石,稀稀落落的高山草甸像个癞子头似的,早已枯萎。好在路边有一个很大的经幡堆,绚丽的色彩稍微丰富了这个环境的颜色。下了车,环顾四周,突然我的视线被牢牢锁定----远处的崇山峻岭中竟然有一座洁白晶莹的雪山!

用200mm的长焦拉近,只见这座远山气势雄伟、连绵不断,主峰突起,直刺云霄!通体被白雪覆盖、晶莹剔透,圣洁高雅。如此峻峭之山在我走过的西部这么些地方、拜访过的那么多著名雪峰中也是罕见少有的!而且距离那么远依旧睥睨众山,可见其高度不是一般!这是哪座山呢?可惜我们一行也无人识得,只能先行拍下照片再找机会向高人请教吧(这种认真求学的态度值得好好学习哈)。

休息完毕,准备上车前行。临行前,觉得这个经幡堆有些与众不同,更有一个分支延伸到路边的一个小山包,颇有些蹊跷----难道山包之上还有个什么庙宇或者别的什么供奉?本想咬咬牙爬上去看看,一则怕耽误时间,二来这些天实在太累,虽然山包只有几百米的距离,但是在4700以上的海拔。。。。。想想还是拉倒吧----这一下偷懒竟成了此行第二大的遗憾!
驱车前行,又是一个延绵数十公里的大下坡。未行多远,绕到山包的背后,远处层峦叠嶂的西部大山的尽头,两个尖尖的雪峰傲然耸立,明显看得出,它们并不是这组山脉的余脉,其山形更俊俏、更尖耸。同样的通体雪白、白雪覆盖说明他们的高度不低,至少也是6000米以上,看方向应该是在西偏南方向,和刚才看见的那座西偏北方向的雪峰遥相呼应,真是难得奇观!
本想叫车停一下,拍张照片。犹豫间,由于下坡速度飞快,转过一道弯就再也看不见这两座雪峰了,只好作罢----这一下犹豫竟成了此行最大的一个遗憾!

近一个小时后,车七拐八拐地下到了坡底,有个给轮胎加水散热的客栈,大家都下了车,夏师傅忙着给滚烫的刹车片降降温。旁边有两个当地包车的藏族师傅见我们从山上下来,过来打个招呼,一句话把我当场“镇”在那里:
“你们刚才在无名山垭口的小山包上看见梅里雪山和南迦巴瓦峰没有?”
!@¥%&#




!!!My God!!刚才看见的居然是:
南迦巴 瓦 峰 和 梅 里 雪 山!!!!!
天哪!!太神奇了,要知道地处西藏林芝的南迦巴瓦峰和云南迪庆州的梅里雪山一个是“云中天堂”、一个是“神山之首”,名列《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出来的“中国十大最美雪山”的状元和探花!他们都是世界上最不容易看见的雪峰,即便你专程到他们脚下跪拜都不一定得见尊容。一个人一生中能有一次机会看见他们中的任意一个就很有运气了,而今天,我居然在不到半个小时时间里,几乎同时看到了他们!!
但是,我竟然没有拍下来!我竟然没有爬上那个小山包----是不是就可以同时看见这两座神山了?!啊呀呀、我泪奔呀、我狂吐槽呀!!我拿大顶呀我!!真是鼠目寸光、有眼不识“泰山”呀!
当时,我就想返身回去----可惜时间、团队。。。。。不过,直到今天我还在懊恼:为什么,没有及时回去爬上那个小山坡!
不过,在一个多小时的路途后,在另一个叫做“马鞍山”垭口上,我再次看到了两座雪峰的尖顶,我认为那还是刚才看见的梅里雪山的两座主峰:卡瓦格博和缅次姆。虽然视角很不好了,但凭着梅里雪山在我脑海里刻下的烙印,我一眼就认出右边的是卡瓦格博,宽大伟岸大丈夫;左边那个尖尖的是他的妻子缅次姆,峻峭秀丽。也许还会有别的雪峰有这样的“刀脊”,但是双双并列而无第三座的“两口子”只能是卡瓦格博和缅次姆。赶紧拍照留影,稍微弥补一下缺憾。
以后再走这条路上去稻城的童鞋一定记住“无名山”这个地方有个神奇的景致!一定要爬上那个小山坡,拍几张照片,还可以拍张全景的照片,一定要寄给我看看!
最后要严重批评一下公路局的童鞋们,你们太没有创意了,这个“枯鲁柯山”咋还能叫“无名山”----开什么玩笑!!(难怪铁道部要撤销,你们也等着!)

车往前行,傍晚时分,路边山坡上寺庙吸引了我们的眼球。据当地人讲,那是两座寺庙。高处的是上热乌寺,现有僧侣102人,1位活佛,下山的为下热乌寺,仅有僧侣30余人。上寺和下寺分属不同教派,上热乌寺属白教——噶举派,下热乌寺属花教——萨迦派,是稻城最早的花教寺庙。两寺和睦相处数百年,从未出现过教派之争,实为罕见。
对于我们来说,热乌寺是用来远观的。寺庙依山势而修建,并没有明显的主体建筑,更像是一个修在半山坡的村落,平朴而稳重。寺庙四周的环境可以用荒凉二字来形容,背靠着的山仅生长了一些四季都是灰色调的高山灌林,靠近寺庙的地方连沙土都裸露着。荒凉的环境反而突出了热乌寺强大的生命气息,寺庙的前缘是一排白塔,洁白的塔身在一片灰色调中十分抢眼。

好像冥冥之中的安排,在我还没看到梅里雪山和南迦巴瓦峰的时候,我就把我请的最后一条经幡挂在了无名山的垭口, 当时不知道为什么会选择在这里挂,但是,我知道,从此以后有一条属于我的经幡在梅里雪山和南迦巴瓦峰的注视下,迎风飞舞,念诵着六字箴言,保佑我们大家平安吉祥!
《最后的香巴拉》
《最后的香巴拉》01:倒叙
《最后的香巴拉》02:“错误”的旅途
《最后的香巴拉》03:神奇总在路上
《最后的香巴拉》04:大小雪山
《最后的香巴拉》05:初见神山
《最后的香巴拉》06:相见不如怀念
《最后的香巴拉》07:香格里拉镇
《最后的香巴拉》08:龙同扎灌佛缘台
《最后的香巴拉》09:贡嘎冲古寺
《最后的香巴拉》10:观音菩萨仙乃日
《最后的香巴拉》11:旅行的质量
《最后的香巴拉》12:卓玛拉措
《最后的香巴拉》13:冲古草甸
《最后的香巴拉》14:夏诺多吉
《最后的香巴拉》15:亚丁村
《最后的香巴拉》16:只为与你相遇
《最后的香巴拉》17:贡嘎银河
《最后的香巴拉》18:央迈勇
《最后的香巴拉》19:孤独
《最后的香巴拉》20:洛绒牛场
《最后的香巴拉》21:念青贡嘎日松贡布雪山
《最后的香巴拉》22:雪山的正能量
《最后的香巴拉》23:曲玖札嘎舍身崖
《最后的香巴拉》24:俄绒措-牛奶海
《最后的香巴拉》25:吃货在路上
《最后的香巴拉》26:佛是一种态度
《最后的香巴拉》27:五色海丹增措
《最后的香巴拉》28:洛克与亚丁
《最后的香巴拉》29:十八罗汉
《最后的香巴拉》30:旅途上的家
《最后的香巴拉》31:仁村叶尔红
《最后的香巴拉》32:雪峰刀脊
《最后的香巴拉》33:香格里拉在哪…
《最后的香巴拉》34:别离
《最后的香巴拉》35:藏式民居
《最后的香巴拉》36:稻城拾零
《最后的香巴拉》37:敬畏雪山
《最后的香巴拉》38:转山转水转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