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香巴拉》
孤 独
707

很久没有写过这种字样的文字:“孤独”。
也许是岁月的流逝让我们日趋“沉稳”、“老练”;也许是万丈红尘、浮华都市让我们的感觉日益麻木;也许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不愿再去触动那些曾经触动我们心弦的字眼。
但是,很多东西,特别是心底的东西,你是躲不过去的,也许某个灯红酒绿的转角、也许某个凄风厉雨的傍晚,蓦然回首,镜子里那个自己再熟悉不过的面孔,忽然变得如此陌生,于是,你便会感觉到有些东西已经渐渐地离我们远去,一如“孤独”。

那天早上,鬼使神差地一个人来到这里,这座叫“央迈勇”的雪山面前。
有的时候,一个人并不能代表什么、并不能说明什么,更不等同于就是“孤独”;正如“孤独”一样,它也并不是非要出现在夜深人静的独处,也不是一定代表伤心欲绝的忧郁,更不是一个娇弱矫情、“独上西楼”的状态。
记得年轻的时候经常会和自己讨论“孤独”,就连英语老师也会反复给你讲lonely,alone的区别。那个时候,也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确实是想探寻一下内心深处的东西,但是那种探寻是很肤浅的,因为毕竟缺乏人生经历。而如今,倒是早已经过了那个“强说愁”年纪,却也经常提醒自己不要再把“孤独”、“寂寞”挂在嘴角,不为别的,只是不想整得自己“文学中年”似的,或者让人觉得你老没有长大……
然而,站在这偌大的洛绒牛场里,站在这圣洁高贵的央迈勇面前,尽管晴空万里、尽管秋高气爽、尽管山河壮丽、尽管豪情万丈……尽管实在是找不到任何理由可以“负面”一下,但是,我分明感受到了一种那样的东西:
“孤独”!

其实,“孤独”并非凄凄惨惨,也并非面目可怕。它不等同于恐惧,也非脆弱,不同层次的人有不同的诠释。智者的“孤独”常用来思考,愚者的“孤独”经常需要买醉;高处不胜寒、独孤求败也是一种“孤独”,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摔琴破弦也是一种“孤独”;强者的“孤独”叫自负,弱者的“孤独”叫做自怜……
有时候,孤独是一种毒药,就像成熟女人不可抗拒的魅力,会让你越陷越深;有时候它是一味良药,可以帮助你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出路,磨砺你的心智,学会坚守信仰。更多的时候,我们之所以害怕“孤独”,只是因为我们内心脆弱、只是因为我们太过浮躁,不敢、不愿单独留下自己,细细地审视、静静地对话。
当下的我们奔波于都市的喧嚣、辗转于人情的世故,常常使我们迷失了自己,忘记了那些曾经的美丽,只留下世俗的忙碌和赶不完的饭局;繁华世界,心浮气躁、人云亦云;名利场上,争先恐后、趋之若鹜;又有多少人静静地问过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红尘俗世里,故事起起落落,心情沉沉浮浮,但这些与生俱来的情节,又能有几人能够静静地去体会?又能有几个人和自己的内心“孤独”地呆上一会儿?
幡然警醒,我们现在竟然贫匮到连“孤独”都是一种奢侈的地步。也许是时候了,我们应该适当的“孤独”一下,认真聆听一下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去细细品味那些悲欢离合的故事,认真对待自己身边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个人,用仅有的智慧灵光去捕捉如新雨后荷花一般的清新、东篱下采菊一般的闲适,为自己擦亮一盏心灯,在心里给自己留一个小小的空间。

“孤独”是与生俱来的东西,与你我如影随形,不是你想有就有,想解决就解决的,所以,由它去吧,不要夸大、不要忽视;无需害怕,更没必要回避,能够学会享受孤独的人,才是一个成熟的人。
而这个时候,“孤独”便是一种心境:一种超然于尘世之上的平静,是远离俗世的浮华给自己留下的一片精神净土;“孤独”便是一种守望:心底无私天地宽,得之淡然,失之泰然,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坚持;
“孤独”便是一种心灵的契约,一种自己和自己久违的沟通,是自己对自己的一份理解,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尊重;“孤独”便是一种成长,一种你跨过一级一级台阶步入成熟境界的、必须的历练。
“孤独”更是一种美丽的等待,当心中所有的美好的情感,经过岁月的积淀而终于绽放出惊世骇俗的花朵时,那种融于世俗却又绝不同于世俗的美丽!

感谢央迈勇,感谢这样的雪山,感谢这样的绝美,让我再次体会“孤独”。
于是,
站在这里,
我,静静地,
迎风拈花……
《最后的香巴拉》
《最后的香巴拉》01:倒叙
《最后的香巴拉》02:“错误”的旅途
《最后的香巴拉》03:神奇总在路上
《最后的香巴拉》04:大小雪山
《最后的香巴拉》05:初见神山
《最后的香巴拉》06:相见不如怀念
《最后的香巴拉》07:香格里拉镇
《最后的香巴拉》08:龙同扎灌佛缘台
《最后的香巴拉》09:贡嘎冲古寺
《最后的香巴拉》10:观音菩萨仙乃日
《最后的香巴拉》11:旅行的质量
《最后的香巴拉》12:卓玛拉措
《最后的香巴拉》13:冲古草甸
《最后的香巴拉》14:夏诺多吉
《最后的香巴拉》15:亚丁村
《最后的香巴拉》16:只为与你相遇
《最后的香巴拉》17:贡嘎银河
《最后的香巴拉》18:央迈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