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香巴拉》
念青贡嘎日松贡布雪山
9760

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的稻城,古名“稻坝”,藏语意为山谷沟口开阔之地。稻城高原由横断山系的贡嘎岭和海子山组成,两大山脉坐落南北,几乎占去了稻城面积的三分之一。在这青藏高原南缘、横断山脉东侧的莽莽群山之中,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极高山有10余座,但是脱颖而出的还是那三座呈“品”字形的雪山——仙乃日、央迈勇和夏诺多吉。
(这是一张让我极爱又极恨的照片,它是用6张片子拍后合成的,极爱是因为里面有央迈勇有仙乃日,极恨是因为当时为什么不把镜头向左扫90度多拍两三张---夏诺多吉也就在里面了,亚丁三神山出现在一个画面里.....看来高原缺氧的后果是脑子经常进水!)

初来乍到稻城亚丁的我们,很容易被当地对雪山的称呼所迷惑,光听当地人叫这三座雪山就有好几种叫法:最通俗的说法自然是“稻城三神山”,不过也有叫“三怙神山”、也有人叫“日松贡布”
雪山,还有人称之为“贡嘎日松贡布”
雪山,字最多的称呼是叫“念青贡嘎日松贡布”。那么,和四川康定那座有名的“贡嘎山”又是什么关系?是一回事还是重名了?呵呵,搞明白这些还的确不容易,听我细细道来,不对之处,更希望得到你的指点。

“贡嘎”的“贡”藏语是冰雪之意,“嘎”为白色,直译就是“白色冰山”,也意译为“最高的雪山”。“贡嘎岭”不是单指一座山,而是是指亚丁东侧与凉山州木里县交界的那座近东北走向的山脉,当地人习惯称其为“贡嘎雪山”,这的确和地处康定的横断山主峰贡嘎山十分容易混淆。“日松贡布”是佛名发音,意为“三怙神山”,一般专指亚丁景区内的三座圣山。因此,当地人经常连在一起就叫做“贡嘎日松贡布”。至于“念青”的意思更直接:在藏语中,“念青”是大神的意思,所以“念青贡嘎日松贡布”翻译的最终结果是:终年积雪不化的三座最高的护法神山圣地。

贡嘎日松贡布雪山的美在于雪山的形态美,有人说它是横断山最美的雪山。其实她的美更在于综合之美、全面之美。四川著名画家岳笑秋先生给了它更高的评价:“亚丁三神山集中了青藏高原除了札达土林外所有的美。比如雪峰之美、冰川之美、草地之美、海子之美、人文之美。”

组成贡嘎日松贡布雪山的三座雪山为海拔6032米的仙乃日雪山,海拔同为5958米的夏诺多吉和央迈勇雪山,其中仙乃日的海拔高度在四川极高山中排名第五。三座雪山呈“品”字形排列,雪山之间的距离约四到六公里,雪峰的形态也大为不同。雪峰的山麓分布着冰川作用形成的高山湖泊,五色海、度母海(珍珠海)、勒西措(牛奶海),晶莹碧透,如翡翠碧玉镶嵌。

山体中上部被又长又宽的古冰川U形谷分割,谷底平缓,冰川宽谷海拔为4000到4200米左右,与雪峰之间的相对高度差约2000米,这是四川众多高山中独一无二的高山地貌组合形态。山体中下部是被流水下切形成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峡谷两岸由高山栎、云杉、冷杉组成的原始森林苍郁挺拔,三座雪山的贡嘎银钩河水在宽谷中形成千回百转的蛇曲河,蜿蜓出迷人的曲线。

贡嘎岭横断山脉深藏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结合部,念青贡嘎日松贡布更是深藏于这片绵绵不断的大山之间。直到1928年,美国植物学家洛克在贡嘎岭山区进发时,“云层骤开,显现出雷光电闪的守护者的真面目——座裁剪过的金字塔。”误闯入圣地的他在这里发出了一声惊呼,由此敲开了“上帝留存的花园”之门。

此后多年,在希尔顿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这片凝聚了人类终极幻想的理想国,一时间以“香格里拉”这样一个美妙的名称,成为许多饱受世俗生活困优的人们所追寻的乐土,并掀起了一阵经久不衰的回归自然的浪潮。

所以,我们在提到“香格里拉”的时候,不能忘记孕育这片净土的“念青贡嘎日松贡布”雪山和这层峦叠嶂、透迤莽苍的贡嘎岭横断山脉。
《最后的香巴拉》
《最后的香巴拉》01:倒叙
《最后的香巴拉》02:“错误”的旅途
《最后的香巴拉》03:神奇总在路上
《最后的香巴拉》04:大小雪山
《最后的香巴拉》05:初见神山
《最后的香巴拉》06:相见不如怀念
《最后的香巴拉》07:香格里拉镇
《最后的香巴拉》08:龙同扎灌佛缘台
《最后的香巴拉》09:贡嘎冲古寺
《最后的香巴拉》10:观音菩萨仙乃日
《最后的香巴拉》11:旅行的质量
《最后的香巴拉》12:卓玛拉措
《最后的香巴拉》13:冲古草甸
《最后的香巴拉》14:夏诺多吉
《最后的香巴拉》15:亚丁村
《最后的香巴拉》16:只为与你相遇
《最后的香巴拉》17:贡嘎银河
《最后的香巴拉》18:央迈勇
《最后的香巴拉》19:孤独
《最后的香巴拉》20:洛绒牛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