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入选标准
(2010-04-21 08:18:11)
标签:
金陵十二钗曹雪芹红楼梦风之子文化 |
分类: 《风语红楼》(初始本) |
事实再一次证明,任何关于《红楼梦》的想当然的研究都是大谬。关于金陵十二钗的研究即是如此。在此之前,我受到的影响是如此之深,接受了所谓正册是小姐正室、副册是妾、又副册是丫鬟的观点。之后虽有修正,也是仅限于关于副册的认定,认为副册写的是与贾府相关但有人身自由的女子(参见拙文《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排序有何讲究?》、《关于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的重要更正》、《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有那些人》、《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副册有那些人?》和《曹雪芹的人才观与金陵十二钗》)。这种观点,显然还是没有摆脱那种妻妾丫鬟的正统观点。
可是,当我再度仔细的阅读小说文本的时候,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为什么?我们竟如此自以为是和短视呢?曹雪芹老先生已经写得明明白白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还要纠缠不休呢?同时,我也疑心,为什么红学研究延续百年,许许多多问题居然没有搞清楚,恐怕在于我们很多人都是在“闭着眼睛”自说自话呢。
惭愧!在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没有发现问题的喜悦,而是感觉到惭愧。研究《红楼梦》,你必须睁大眼睛紧盯着文本才行,否则,稍一疏忽,就会失之千里。
其实,关于金陵十二钗的入选标准,曹雪芹先生已经交代得再明白不过再清楚不过了,并不需要我们的想象和猜测。小说第五回:
那警幻便说:“也罢,就在此司内略随喜随喜罢。”宝玉喜不自胜,抬头看这司的匾上,乃是“薄命司”三字,两边写着对联道:
春恨秋悲皆自惹,
花容月貌为谁妍。
宝玉看了,便知感叹。进入门中,只见有十数个大橱,皆用封条封着,看那封条上皆有各省字样。宝玉一心只拣自己家乡的封条看,只见那边橱上封条大书“金陵十二钗正册”,宝玉因问:“何为‘金陵十二钗正册’?”警幻道:“即尔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宝玉道:“常听人说金陵极大,怎么只十二个女子?如今单我们家里上上下下就有几百个女孩儿。”警幻微笑道:“一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两边二橱则又次之。馀者庸常之辈便无册可录了。”宝玉再看下首一橱,上写着“金陵十二钗副册”,又一橱上写着“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其实,就在这一段描写里,曹雪芹已经把金陵十二钗的内涵和外延都原原本本的告诉大家了:
其一,金陵十二钗正、副及有副册写的就是金陵省内36位薄命女子,薄命司,谓此也。
其二,虽然金陵省薄命的女子很多,但主要是捡最薄命、次薄命及再次薄命的36位女子来说的,所谓紧要者,谓此也。
其三,如此一来,真相大白。正册之所以全是豪门望族的女子,请注意并不是全是贾府的,史湘云不是,妙玉不是,就在于她们身份地位高而结局凄惨而显得更加薄命而已;而副册则是社会地位仅次于豪门望族的女子,她们的结局同样凄惨,但因为社会地位稍次于正册人物,所以薄命的程度略次一等;而又副册则是地位低下的丫鬟,她们的薄命因身份低下而更逊一筹。因为,在一般的认知里,社会地位和身份越高就越有福,因此,正是在社会地位身份和命运的反差之中曹雪芹排出了所谓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以及又副册,也就是身份地位和命运反差最大的进正册,反差次之的进副册,再次之的进又副册。这是一个以薄命程度来划分的命运册。
其四,这再一次证明了我之前说过的金陵十二钗正、副及又附册人物的划分没有等级之分而只有相似的命运的类的归纳的判断,窃喜。
其五,所谓“紧要”,还可理解为薄命之甚已经影响到小说整个事件以及叙事的意思,也就是说,金陵十二钗三册女子不仅薄命,而且因其薄命的历程影响到整个小说的进程,因此补充十二钗副、又副册女子,当从薄命程度以及之后参与到故事情节的重要程度来考虑。
其六,小说叙述已经说明白了,不要说金陵省,就是贾府内所有的女子也不可能都列入金陵十二钗。这也就意味着众多红学家津津乐道的一百零八人的情榜纯属子虚乌有。
其七,这样的理解,也证明了妙玉出身的高贵(参见拙文《《红楼梦》中围绕妙玉有个大阴谋》),其实小说中已经有描述,妙玉进入正册是因为出身高贵,而且薄命,反差极大,而且在后面是影响故事情节的一个重要人物。
红楼千问系列文章:
贾宝玉和秦可卿到底是什么关系?
谁是《红楼梦》最痴情的丫鬟?
红楼梦中袭人的结局究竟怎样?
《红楼梦》中围绕妙玉有个大阴谋
《红楼梦》中养小叔子的到底是谁
曹雪芹的人才观与金陵十二钗
红楼梦尤氏为何进不了金陵十二钗
曹著红楼梦后四十回故事梗概之上
贾宝玉林黛玉是怎样一见钟情的?
秦可卿的言行具备公主气质吗?
揭秘红楼梦之贾府与甄府交往真相
红楼梦之贾兰为何非拐卖巧姐奸兄
刘姥姥的“存在主义”
从周瑞家的串门看红楼梦王派势力
贾宝玉是个“没头脑”吗?
贾宝玉该为金钏之死负责吗?
还原薛宝钗“选秀”被淘汰的情形
揭秘红楼梦之“养小叔子”者谁?
红楼梦之谁是伸向妙玉的黑手?
红楼梦之贾珍对秦可卿有感情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