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男人一起去看《我们这一家》。
未婚男人说:很一般,没有多大意思。因为他没有孩子,永远无法体会到男人的家庭责任和父爱的伟大力量。
已婚男人说:除了感动还有什么。一个女人能拍出这么感人的电影,除了经历就是用心。因为只有当了爸爸的男人才会真正体会到这种爱的力量。
这正是《我们这一家》的不同之处,但在汶川地震过后,更多的人都愿意去看,毕竟这种温馨的画面是我们最想拥有的,尤其是在生死瞬间。
《我们这一家》,张艾嘉诠释出来的男人温情电影,曾用名《一个好爸爸/黑爸爸》,但我感觉现在的名字更恰当,毕竟电影本身不仅仅只是讲了一个黑社会老大的好爸爸,还有更多的家庭、责任、母子、夫妻、事业等等更多的方面。
昨晚,抚摸三下看完《我们这一家》,匆匆坐地铁回家,回到家里的第一件事就是重复收听张艾嘉的那首老歌《爱的代价》。我只是想从歌声中听到一些感动,听到一些心灵上的回应,或许就是听到人内心最完整最纯朴的声音,因为我想从中找到张艾嘉的温情,如此了解家庭、男人和感情的女人,听着听着,就进入了梦想。
仿佛回到了电影里,和电影的故事一样,听到一个男人的讲述,从前世到今生,从过去到未来,唠唠叨叨,有些张爱玲式的悲伤,又有点周星驰般的幽默,再者又回到了张艾嘉式的温情感动,前半节以为还是音乐剧,再后来,越看越令人感动,因为当一个男人愿意为女人付出的时候,他人性中最闪亮的点就会被放大,为了孩子,为了爱,他可以伪装,可以改变,甚至可以放弃,但希望总归是希望,最终的幻想还是成为了泡影。最终,故事的结局比想象中温暖,至少在一丝悲凉中给了一个圆满。这也许正是张艾嘉所要表达的情感,想要得到的家庭。
古天乐饰演的李天恩健壮、勇猛,但在没有孩子之前的冲动,与有了孩子之后的细腻差距相当大,古天乐把握的很恰当,没有一丝表演的影子,反而显得特别真实,这也许就是古天乐的人格魅力,即便是在人生的最低谷也放射出强大的力量。很喜欢古天乐在电影中的两段场景,一次是母亲的离开,古天乐读悼词的那段话:我从出生到现在,只流过两次泪,一次是刚刚出生的时候,一次是母亲的离开。刚刚出生的时候,我哭我不知道,是母亲告诉我的。而这次我哭,母亲不知道,我想要告诉她,但她再也听不见了。在这两次的流泪中,我们之前一次次的争吵,一次次的互辱,一次又一次……。一个男人最动情的时刻发泄的淋漓尽致。还有一次就是他为了女儿,而去追女儿的男友,最终才发现自己原来想要为女儿设定的局都是幻想,必须要回到现实中才最真实。这一次,男人的沉入深思令人动容。
刘若英还是老样子,用她最傻傻的表演诠释了一个并不美丽女人的完美人生。从一见钟情,到怀孕生子,刘若英都演的超级傻,也许一个女人不是傻的可以,在那个时刻她是不会决定嫁给一个黑社会老大的。只到有了孩子,刘若英饰演的妻子才变的越来越真实,不再有幻想,不再有渴望,一点一点的付出,一次一次的拥有,让她变得更加自信,更加理性的爱家爱孩子。当然,其中最令人感动的是她发现老公有外遇后的表现,一个聪明女人最真挚的感情投入让她的变得更加博爱。喜欢刘若英的表演,也许这正是继承了张艾嘉师傅的真传,从年少到中年,记忆都令人刻骨铭心。
妈妈的戏份不多,但她的人生经历影响了李天恩的一生,一只到去世前,才彰显母亲的光辉形象,那种“口是心非”的脾气叫人理解了母爱的真正涵义。
女儿就像是一颗爱的种子,无论是儿时,还是童年,或者是青春期,都是在烘托李天恩的人性魅力,如果说李天恩是蛋糕,女儿就是周围的奶油。大家都知道奶油很好吃,但没有其中最平凡朴实的蛋糕,也就失去了吃它的意义。
爱的力量令我们感动,《我们这一家》所诠释出来的爸爸,真实,感人。抚摸三下喜欢这种感觉,就想是在梦中。

抚摸三下严正声明:原创稿件,新浪独家,未经本人许可允许,任何赢利性纸媒体、网站不得转载。策划约稿、宣传推广、专栏合作、情感倾诉请联系:
QQ:467068131(注明博客) MSN:lyj_12399@hotmail.com
E-mail:lyj_12399@sina.com
被首页推荐的精彩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