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是著名作家王小波去世十周年的忌日,每年的4月都会有许多的小波粉丝像我一样来进行对他的文字进行祭奠、品读乃至膜拜。
4月8日,小波的妻子、著名社会学学者李银河在上海举办的一个活动上谈及小波笔下的情与爱时,提到情爱描写在王小波作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笔下的情爱描写极具个人特色。他笔下的情爱是极自然与干净的。在小波出名之前,小波曾在台湾得过一个中篇小说大奖。由五个台湾很著名的文学评论家组成的评委会中,有一位女评委觉得小波写的东西难以接受,她疑惑地问:“他干嘛要大量地写性呢?”其他评委却说,他写的不是性本身,而是反抗,是颠覆。
的确,小波的作品中,有很大的篇幅都在描述性,和传统的中国文人观念来比,是相当叛逆和震撼的。记得刚刚接触小波作品的时候,和无数的正常青少年一样,我对性充满着好奇和向往。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有许多人认为身为高龄处男和处女相当可耻。可是我没有这种想法,倒是觉得有点失落。只是偶尔看到了小波写过的一句诗:我走在天上,把阴茎倒挂下来。我非常喜欢,因为它张扬而宏伟,昭示了人们对性的崇拜。可是更多的人会感觉太肮脏,怎么可以把性器官写到诗里面。可是,由性器官想到性是正常的,由性再想到肮脏是不正常的,现在这些人直接由性器官而想到肮脏,这是一个简单的逻辑推理,大家都知道,这也是不正常的。所以说,小波的性器官写到诗里面比那些有自认为身为高龄处男和处女感到可耻想法的人干净多了。
告子曰:食色,性也。中国是一个含蓄的国家,性是人们语言的禁忌,但是小波打破以往的传统,用自己尖锐和犀利的笔风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其实性和吃饭一样,没有什么不可以说。而且性本身就是一种本能,不应该有什么神秘,当然也不应当乱盖帽子。所有大多写两性文字的人,都是性情中人,懂得人最需要的是什么,最想看到的是什么,应该带给人什么样的感受,近而让人受到什么样的启发。但是人们往往就会有误解,会认为作者描述的性爱就是自己的性经验,这太不切合实际,更像是对作者的不尊重,也是在抽自己的嘴巴,因为说这话的人根本就是对性的认识不够、态度不端正,更没有从性爱的描述中读懂一些本质的东西。
很喜欢纪念小波的一句话:“小波的生命就像樱花,盛开了,很短暂,然后就溘然凋谢了。樱花虽然凋谢了,但它毕竟灿烂地盛开过……”。小波带给我的并不仅仅是干净的性爱描述,更重要的是影响了我的一生。花开花谢,你笑容依旧。小波,叫我如何不爱你。

抚摸三下严正声明:原创稿件,新浪独家,未经本人许可允许,任何赢利性纸媒体、网站不得转载。策划约稿、宣传推广、专栏合作、情感倾诉请联系:
QQ:467068131(注明博客) MSN:lyj_12399@hotmail.com
E-mail:lyj_12399@sina.com
被首页推荐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