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在蓝色的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半岛环线自驾游游记之伊斯坦布尔(上)

标签:
伊斯坦布尔金角湾苏莱曼尼耶清真寺独立大街旅游 |
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位于巴尔干半岛的东端尽头和安纳托利亚半岛西端尽头马尔马拉海的北岸,扼守着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的两岸。其面积为5343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市城六区总面积的四倍,北京市城乡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偌大的城市、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沉淀、东西方多种文明相互融合的积累、以及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都让伊斯坦布尔拥有其他地方无法与之相比的旅游资源。对于游客来说,想在数日内尽可能多地看到不同角度的伊斯坦布尔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三、伊斯坦布尔:
伊斯坦布尔主要的古迹、博物馆和集市都在伊斯坦布尔旧城区和欧洲新城区的老城里面,老城街道狭窄拥挤,根本不适合自驾游览。相对地,伊斯坦布尔的城市轨道交通(轻轨、地铁和有轨电车)则基本上能够覆盖大多数游客常去的旅游景区,包括伊斯坦布尔老城、欧洲新区和亚洲区的局部地区,可以满足主要景点之间的交通需要。基于这样的前提,我们在伊斯坦布尔停留的四天时间全部行程都是乘坐公共交通或步行完成的。
像大多数初次游览伊斯坦布尔的游客一样,我们的这次游览主要包含了寻访主要的历史古迹和与历史文化相关的博物馆,了解其独特悠久的历史;巡游博斯普鲁斯海峡,体会穿行于欧亚大陆之间的感觉;漫步城市的主要街道,领略现代伊斯坦布尔的风情与文化。当然,不能少的事情就是寻找中意地标的拍摄地点与拍摄时间。
3.1、伊斯坦布尔旧城:
伊斯坦布尔旧城位于金角湾与马尔马拉海之间的地岬上,始建于公元前658年那段希腊化的时代(Hellenic),初期城市的名称为拜占庭。历经波斯人、马其顿人统治,在公元2世纪被罗马帝国征服后并入罗马帝国的色雷斯行省。
公元324年,战胜了其他罗马奥古斯都之后成为罗马帝国唯一统治者的君士坦丁大帝从罗马迁都于此,并改名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又译康斯坦丁堡)。因此,君士坦丁堡也有“新罗马”之别称。
直到公元395年1月,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346-395年)在他临终前,将罗马帝国分成东西部分交与两个儿子继承。其中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东罗马帝国延续了近千年之久,在此期间它一般被人简单地称为“罗马帝国”。到了17世纪,西欧的历史学家为了区分古代罗马帝国和中世纪神圣罗马帝国,便引入了"拜占庭帝国"这一称呼。
在东罗马帝国衰败末期逐渐壮大起来的奥斯曼帝国最终在1453年彻底消灭了这个强盛1000多年的拜占庭帝国,并将奥斯曼帝国首都的首都设在君士坦丁堡,并将其更名为伊斯坦布尔。
在奥斯曼帝国统治的六百多年时间里,伊斯坦布尔一直是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因此,除了一些重要的建筑之外,其实拜占庭帝国在君士坦丁堡所留下的遗址,今天能完整看到的并不算多。最典型的是拜占庭时期的君士坦丁堡赛马场(Hippodrome),今天的苏丹阿赫迈特广场(Sultanahmet Square)之上,根本看不到当年赛马场的任何痕迹,仅存的图特摩斯三世方尖碑、青铜蛇柱和君士坦丁方尖碑等少量遗址勉强可以追溯到拜占庭时代。
实际上,伊斯坦布尔之名在奥斯曼帝国征服之前至少存在百余年历史了,如1403年西班牙国王遣使觐见帖木儿大帝,使臣途经君士坦丁堡,在回忆录中提到,希腊人也称此地为伊斯坦布尔(见《克拉维约东使记》商务印书馆汉译本)。但西方国家普遍认为奥斯曼帝国是此地的侵略者,所以依然坚持称此地为君士坦丁堡。一直到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建国后,伊斯坦布尔才成为国际上的正式名称。
现在的伊斯坦布尔的市区早就扩大到金角湾以北,并将博斯普鲁斯海峡东岸的于斯屈达尔也纳入其中,已经成为地横跨欧、亚两洲的现代化城市。
我们在伊斯坦布尔旧城的游览基本上集中在阿塔图尔克大道(Atatürk Blvd)以东的君士坦丁堡老城区域(即瓦伦斯水道桥以东)。除了游览主要的市场、古迹和博物馆之外,我们还会结合公交在景点之间安排了少量步行路段。
经过多年旅游市场的发展,在老城最主要景点之间的街道上已经很难找到想象中最纯粹当地人生活的场景了,不过要是能稍微深入在其中走走、坐坐,还是能够感受到本地人生活气息的。
穿街走巷还能发现许多融合了东西文明、且极具土耳其特色的各类建筑与装饰。
地处欧亚大陆交汇处的伊斯坦布尔一直都是贸易发达、商贾云集的地方。也正因为如此,伊斯坦布尔的各类集市一直都非常著名。如果说在伊斯坦布尔旧城区有什么绝对不容错过的集市的话,那一定是大巴扎和香料市场。
伊斯坦布尔的大巴扎(Grand Bazaar),又被称为卡帕勒市场(Kapali Carsi),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室内集市之一。
大巴扎由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修建于1455年到1461年,其包括12个主要建筑物,一共拥有4个大门,出入口多达26个。其中最主要的两个门是Nuruosmaniye大门和Bayezid大门。位于西南角的Bayezid大门是大巴扎最具代表性的大门,在大门上方的横匾上,有苏丹阿布都哈密德二世亲笔书写的“真主喜爱经商的人”。
大巴扎采用全封闭式的设计,占地30万平方米,有至少58条室内街道和4000多间商铺,规模非常宏大。主要出售首饰,陶瓷,香料,地毯等物品。许多摊位被分类集中经营,例如皮衣,黄金首饰等等。
大巴扎里围巾、衣服、金饰、地毯、蓝眼睛、苹果茶、甜点、咖啡等各式各样的土耳其当地特色产品应有尽有。逛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想在拥有近550年历史的集市中讨到便宜,不是一般的讨价还价本领能够做到的。
香料市场,又称埃及市场,位于伊斯坦布尔最古老的广场——埃米诺努广场(Emin?nü Square)当中,紧邻耶尼清真寺(新清真寺)。在历史上以香料荟萃的大集市而著称。它始建于1664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最开始是耶尼清真寺的一个部分,清真寺向市场商家收的租金,主要用于维护清真寺和各种慈善活动的开销。
在奥斯曼帝国时期,埃及属于奥斯曼帝国,当时埃及人通过海运在此开创香料市场。以出售从开罗运来的各种商品为主,因此这个市场在当时叫“埃及市场”,这个名字一直延续至今。香料生意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曾经给奥斯曼帝国带来巨额的贸易利润,世界各地的商人们也用香料换取当时的各类硬通货带回自己国家。
现在的埃及市场里依旧聚集着几百家商铺,每天来采购的客商和游客络绎不绝。只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及香料购销渠道的变化,市场上销售的商品虽然依旧是以香料为主,但埃及市场早已不再是那个单一的香料市场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开始出现在这个市场当中,尤其是各类面向游客的商品。
在伊斯坦布尔旧城区域内集中着伊斯坦布尔最主要的集市、古迹和博物馆。游览时把住宿安排在旧城区内,就可以大大减少游览行程中的车马劳顿。因此,我们在游览旧城区的时候,住宿选择在紧邻“土耳其与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伊斯坦布尔阿卡迪亚蓝酒店(Hotel Arcadia Blue Istanbul)住了三个晚上。
阿卡迪亚蓝酒店的顶层有一个能将圣索非亚大教堂(Hagia Sophia)、蓝色清真寺(Blue Mosque)、博斯普鲁斯海峡(Bosphorus)和马尔马拉海(Marmara Sea)等主要景致尽收眼底的自助餐厅,每天早上在这里享用丰富早餐的同时可以享受视觉的盛宴。
酒店距离蓝色清真色直线距离也就300米左右,每天早上日出时分从蓝色清真寺高音喇叭中传出的宣礼歌声基本成了我们起床的叫醒服务。
入夜,窗外映入眼帘的则是伊斯坦布尔旧城以及马尔马拉海两岸璀璨的灯火。
阿卡迪亚蓝酒店顶层自助餐厅是拍摄蓝色清真寺和圣索菲亚大教堂最佳机位之一,如果旅游旺季酒店价格太贵的话,可以考虑到餐厅吃顿晚餐。晚餐前后拍摄时间也是很好的。
3.2、新皇宫:
奥斯曼帝国的新皇宫,全名应该是“多尔玛巴赫切宫(Dolmbahce Palace)”,建于1843年,1856年完工,它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的欧洲一侧,绵延600多米。
从旧城区前往位于欧洲新区的新皇宫,可以选择乘坐轻轨TRAM(T1)在终点站Kabatas站下车,再往前走不远即可抵达。
现在新皇宫开放游览的区域包括新皇宫主体(Selamlik)部分、后宫(Harem)部分,以及一个绘画博物馆、一个钟表博物馆和一个水晶宫。
新皇宫内部游览过程是不允许任何摄像拍照等活动的。
新皇宫占地七千公顷,有43处厅堂、70间浴室及285个房间。装饰新皇宫的大理石是从马尔马拉海运来的,雪花石是从埃及运来的,红斑石是从贝加蒙古城运来的,而室内装潢和照明都是意大利和法国艺术家设计的。
多马巴切意即“填海而造的花园”。十九世纪中叶,已步入王朝衰落末期的苏丹,眼看着英、法、德等国日益强盛、迅速崛起,也想效法欧洲。于是在宫殿建设上全盘照搬西欧设计,想媲美法国、英国皇宫。因建在填海而成的地基上,为减轻建筑自重,采用了木结构外包大理石、雪花石来建造宫殿,极尽可能去彰显奥斯曼帝国最后的辉煌。
皇宫内极其奢华,宝藏令人目不暇接,豪华的水晶灯、象牙、黄金制品比比皆是。据说皇宫总造价耗资十亿马克,为了装饰整个宫殿,一共用了14吨黄金和40吨白银。为了建造多玛巴切宫,奥斯曼王朝欠下了大量的外债。奥斯曼帝国最后的六位苏丹以及伊斯兰教领袖阿布都麦吉德曾住在这座宫殿里。
宫内还收藏有不少名家名画,分布于大厅及客房。新宫的后宫建筑更加气派,尽显奢华,让人叹为观止。浴室和卫生间全用白色大理石镶嵌,所有的门窗都是优质木材精雕细刻。卧室宽敞明亮,摆满豪华家具,一张巨大的铁床摆在房间的显要位置。门口台子上摆放的两个来自东方中国的精制大花瓶会让我们格外关注。
当时的奥斯曼帝国,尽管正在致力于改革,国家的形势略有起色,史称“坦齐马特”改革时期,但毕竟已步入日趋衰落的王朝末期,国势已大不如前。而此时的欧洲,经历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和文艺复兴,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处于蓬勃向上的时期。多玛巴切宫在建设上全盘照搬西式设计,无论是建筑的外观还是内饰都极为欧化,富丽奢华超过欧洲任何一座皇宫。
多尔马巴赫切宫是奥斯曼王朝最后6位苏丹执政的地方,算是见证了奥斯曼帝国的衰败过程。同时,多尔马巴赫切宫也见证了土耳其共和国的成立。土耳其共和国的缔造者阿塔图尔克·凯末尔将军在这里一直居住到1938年去世,土耳其共和国建国初期的许多活动都是在多尔马巴赫切宫内进行的。
3.3、欧洲新区:
相较于伊斯坦布尔旧城区,早在东罗马帝国时期,君士坦丁大帝为了模仿罗马“横跨台伯河”的格局,就开始将君士坦丁堡扩大到金角湾以北的地区;科目宁王朝之后,金角湾以北成为意大利商人的主要聚集地;到了奥斯曼帝国的后期更是把新皇宫都建设在了欧洲的新区里。
相信现在的伊斯坦布尔欧洲新区要比土耳其共和国建国前的欧洲新区要大许多。不过,欧洲新区重点值得游览的地方除了新皇宫之外,主要的都集中在马克西姆广场和加拉太塔之间。
从老城区乘坐M1线地铁到塔克西姆广场下车,之后沿独立大街一路向南一直到加拉太塔,再到金角湾后过加拉塔大桥抵达旧城区的艾米诺努,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步行游览线路。
塔克西姆广场(Taksim Square)位于伊斯坦布尔欧洲新区中心的贝伊奥卢路,是伊斯坦布尔最大的广场,是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城市中心、也是制高点之一。这里有伊斯坦布尔最热闹的商业街,也有世界上最短的地铁。
塔克希姆广场。这个饱经沧桑的城市广场见证了无数重大事件和激动人心的时刻,毋庸置疑地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文化中心。广场南面矗立着环形独立纪念碑,用来纪念共和国的创建者——万千土耳其民众无比敬仰的国父凯莫尔。栩栩如生的青铜浮雕将这位国父当年的风采展示在世人面前。每到重大节庆日,总会有许多土耳其人自发送来花圈。塔克西姆广场北面宽广的开阔地带曾经是一个大型蓄水池。紧邻广场矗立的高大深棕色建筑是阿塔图尔克文化中心。广场西面是塔克希姆公园,这里曾经是奥斯曼帝国时期的一个大型炮兵营。穿过共和国大道便到了炮兵营的阅兵场。
在塔克西姆广场的最南端可以走进伊斯坦布尔最著名的街道——独立大街(Istiklal Caddesi)。
独立大街位于伊斯坦布尔欧洲新区,东北端开始于塔克西姆广场,南端连接加拉太塔附近的Galip Dede Cd.——昔日的热那亚社区,是金角湾北岸市区中心的最主要的街道。它的地位形成于19世纪,那时它所在的Beyo?lu街区还叫旧的希腊名字Pera,这条街也就叫做Pera大道。这一带当年是伊斯坦布尔的基督徒,包括希腊人,亚美尼亚人,以及欧洲侨民、西方各国使馆所在地。在当时伊斯坦布尔,乃至全奥斯曼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均占有重要地位。至今一些伊斯坦布尔著名的建筑和机构仍然在这条街的两侧,包括许多各派教堂、各国领馆、著名饭店等等。近年来伊斯坦布尔政府在大力复兴这一带,所以它又恢复了伊城重要商业街的地位,并成为了全城最大的步行街。沿街汇集了大批商场、书店、餐饮、娱乐设施,本地人和外国游客纷至沓来。傍晚也有许多酒吧,是年轻人社交的好去处。
不足两公里的步行街道上,每天都熙熙攘攘地挤满来自土耳其各地、以及世界各地的游客。
在独立大街还有许多可以深入游览的景点,如果时间充裕,都值得细细游览。街道两旁有很多独特的希腊建筑,其中最吸引游人注意的是伊斯坦布尔帕多瓦的圣安多尼主教座堂(Basilica di Sant'Antonio di Padova),它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最大的罗马天主教教堂。原来的帕多瓦的圣安多尼主教座堂由伊斯坦布尔的意大利人兴建于1725年,后来被拆,1906年到1912年在原址兴建了目前这幢威尼斯新哥特式风格式的建筑。
教堂内的彩色玻璃窗和雕塑都十分精美,值得细细欣赏。
继续向南,走出独立大街不远就来到伊斯坦布尔重要地标之一的加拉太塔(Galata Tower)的下面。
现在加拉太塔的前身是拜占庭皇帝阿纳斯塔修斯在507年修建的灯塔,最初用木头建造,后来在十字军东征时被焚毁。直至1348年由热那亚人用石料重建,成为当时堡垒的最高点。之后又经历多次重修,在数次地震和战争劫难中,这座塔都安然无恙。
历经沧桑的加拉太塔还曾身兼数职,包括警卫塔、监狱、天文台等等。
这座始建于中世纪石塔高9层、66.9米,游客可以乘坐电梯直至塔顶,360度观看蔚为壮观的伊斯坦布尔城景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风光。到了傍晚,这里更是拍摄日落美景的绝佳地点。登上塔顶鸟瞰伊斯坦布尔是如今游览伊斯坦布尔的重要游览活动之一。
不过,等待登塔的游客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如果想登塔拍摄日落美景和城市夜景,需要掌握好时间,提前过来排队。我们一行,则是因为来的较晚,看没有机会在日落前登到塔顶就放弃登塔的考虑了。
从加拉太塔下面顺着石阶走下山坡,就来到分割欧洲区新旧城区的金角湾了。
金角湾(Alt?n Boynuz)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西岸,从马尔马拉海伸入欧洲大陆,长约7公里。虽然在金角湾的尽头有两条河流——阿里贝伊柯伊河(Alibeyk?y Deresi)与卡厄特哈内河(Ka??thane Deresi)——汇入金角湾,但是从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向欧洲大陆内部延伸7公里左右的部分是海湾,不是河流。
金角湾上横架着三座大桥,三座大桥连接着伊斯坦布尔的新老城区,从入海口上行分别是加拉塔大桥、阿塔图尔克大桥和老加拉塔大桥。
其中,加拉塔大桥(Galata K?prüsü)被视作是伊斯坦布尔的标志性建筑,自19世纪起,这座大桥经常出现于土耳其文学及艺术作品中。160年来,加拉塔大桥一直是这座城市的主要交通要道。
加拉塔大桥曾经过多次重建,现存的加拉塔大桥已经是其历史上的第五个版本,于1994年建成。大桥全长490米,桥上有T1线轻轨通过,桥面中间还可以打开让大型船只通过。
桥面上最大的风景是一个挨着一个举着鱼竿的钓鱼人;桥底下的风景是可以看着蓝色海水就餐的烤鱼餐馆;桥头边最大的风景是在海湾中一直颠簸着的卖烤鱼汉堡的船。
3.4、苏莱曼尼耶清真寺(Suleymaniye Mosque):
苏莱曼尼耶清真寺(Suleymaniye Mosque)位于金角湾南岸耶尼清真寺(新清真寺)后面的一个小山坡顶上。整个建筑群建在复杂和陡峭的第三山丘上,使用了出奇的建筑方案将山丘和周围的街巷结合到一起,其中最后完工的第三和第四伊斯兰学校是以阶梯状地向金角湾下降。整个建筑物看来十分雄伟壮观,也被称之为伊斯坦布尔最美的清真寺。
因其山顶明显的地理位置,苏莱曼尼耶清真寺常常会出现在拍摄金角湾的各种照片及影视作品当中。
事实上,苏莱曼尼耶清真寺是伊斯坦布尔第二大清真寺(第一大是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即蓝色清真寺),这座清真寺是由奥斯曼帝国第十代皇帝苏莱曼一世下令建造的,因此习惯上人们也把它称着苏莱曼清真寺。
清真寺是苏丹苏莱曼大帝时期一位伟大的奥斯曼建筑师科查·米马尔·希南最重要的杰出作品。建造工程始于1550年,在1557完成。这座清真寺一部分是仿照了拜占庭式教堂的风格,尤其采用了不少圣索非亚大教堂的设计,不知道这位设计师是有意识向圣索菲亚大教堂的设计者致敬,还是有意识的让这个城市建筑有一个连惯性,象征着这个城市对历史的延续与保护。
从苏莱曼清真寺庭院可以俯瞰金角湾,眺望欧洲新区。
清真寺位于一个216米长、144米宽的庭院里,其中还包括突北(Turbe)和一座墓地,以及长108米,宽73米的内院。清真寺本身的建筑为59米长、58米宽,院子为46米长、32米宽。主拱顶有53米高,其直径为27.25米。塞利米耶清真寺和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的规模和它差不多一样大。在主拱顶内锡南在墙里嵌入了64个直径0.5米的瓮,这样使得整个建筑拥有极好的声学效应。科查·米马尔·希南借鉴了巴耶塞特二世清真寺和圣索非亚大教堂的建造方式,清真寺由四根主支柱支撑主拱顶系统,此外还有两个半拱顶和两扇山墙。但是他的建筑的空间感与其榜样完全不同。苏莱曼清真寺被看作是奥斯曼建筑顶峰初期的代表作。
为了支撑整个建筑的重量,科查·米马尔·希南在使用桩子来加强地基。地基本身是用特殊的水泥做的,而且水泥是非常缓慢地凝结的。直到地基完全干了,达到了所需要的强度和抗地震效应后他才开始建筑主建筑。清真寺的内院由四座宣礼塔环绕,其中朝向清真寺的两座比较高(81米)。
据说参与建造该建筑群的主要是来自奥斯曼帝国各处的自由工匠,其中包括许多希腊人和亚美尼亚人(约50%为基督徒)。新军士兵主要做助手工作,他们占约40%。不到5%的人是奴隶,主要是在船上搬运建筑材料。总共有约2,500至3,000人参加了这个建筑工程。
苏莱曼尼耶清真寺内部首次使用了红色的依兹尼克瓦片,是建筑史中的杰作。
苏莱曼尼耶清真寺以其内部装饰华美而著称,尤其是窗户使用130种不同颜色的玻璃,拼成绝妙的书法,让光线射入,使内部用的色调更明亮,看起来更宽阔,堪称胜景。
苏莱曼尼耶清真寺虽雄伟华丽,但是因为是建在山顶上,交通不算方便,所以到这里来的观光客,甚至当地的朝拜人都远比蓝色清真寺或新清真寺少很多。因此,如果是喜欢在城市漫步的朋友,选择乘车到附近再步行上山来此游览,是非常值得的。毕竟,这里相对安静的环境才是好好欣赏这样杰出建筑作品的好地方。
【未完,待续】
【本文相关的路书、行程安排、攻略、景点及航线GPX等文件,可以通过在本号回复“2018TK”获得下载链接和提取码】
《醉在蓝色的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半岛环线自驾游游记(预计目录)
01、行程概要及攻略要点
02、伊斯坦布尔(上)
03、伊斯坦布尔(中)
04、伊斯坦布尔(下)
05、以佛所
06、棉花堡
07、利西亚半岛与D400
08、安塔利亚
09、科尼亚
10、卡帕多奇亚(上)
11、卡帕多奇亚(下)
12、安卡拉
13、番红花城
14、小结
============================================
关注老范游记公共账号(V-Trip):![]() “掌”握老范游记,随时与老范互动。 |
《在雪山与冰湖之间寻访无敌美景》
——加拿大落基山脉自驾游(连载目录):
01、自驾游览洛基山国家公园群的精华02、班芙镇与弓河谷地
03、三访路易斯湖
04、惊艳梦莲湖与翡翠湖
05、冰原大道(上)
06、冰原大道(中)
07、冰原大道(下)
08、贾斯珀镇周边及小结
============================================
醉在纯美山水间
——慢游“千湖岛国”新西兰(连载目录):
01、行程概要02、凯库拉海钓
03、凯库拉半岛步道
04、漫步特卡坡
05、普卡基湖
06、瓦纳卡
07、哈威湖、瓦纳卡到皇后镇
08、皇后镇
09、怀卡提普湖
10、格林诺奇与天堂谷
11、米尔福德峡湾
12、蒂阿瑙周边
13、返程及小结
============================================
留在纯净世界里的记忆
——新西兰南北岛自驾游游记(连载目录):
01、缘起、准备02、奥克兰
03、科罗曼德半岛到丰盛湾
04、北岛,一路向南
05、惠灵顿、穿越海峡
06、塔斯曼海湾
07、送别角到凯库拉
08、凯库拉半岛
09、从白鹭湖到铁卡波
10、库克山下胡克谷步道
11、一路湖光山色
12、奥马鲁到摩拉基
13、达尼丁
14、南部景观路
15、温带雨林凯普乐步道
16、格林诺奇与皇后镇
17、箭镇秋色
18、瓦纳卡、错失冰川
19、西海岸到阿瑟山口
20、从班克斯半岛到基督城、难忘的回忆(小结)












诗画·荷花

听听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