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藏书,胜过金钱

标签:
回忆往事忆旧故事照片历史情感文化健康图片摄影图片旅游景观山水艺术健康军事财经理论娱乐时尚旅游图片摄影 |
分类: 幼儿早期教育 |
家有藏书,胜过金钱
中耀
捷克教育家、思想家柯顿斯基说:“图书——是造就人才的工具。”英国诗人、政治家弥尔顿说:“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
人只有读书,才能有学识、有才能。人不读书,一切都谈不上。因此,每个人都应当以读书为荣,以不读书为耻。
若想读书,家里必须有书,家里没有书便无从读书,即使能借到书,总没有自己有书用着方便。
古罗马政治家、哲学家西赛罗说:“没有书籍的屋子,就好像没有灵魂的躯体”。英国画家威尔逊说:“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没有窗户”他们的话都说得特别形象。
古今中外的很多学者、科学家、艺术家……大都出自“书香门第”,一方面是有文化修养的家长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另一方面是家里的大量藏书会给孩子以充足的精神食粮,博览群书能使孩子成为优秀人才。
我国古代众多的文人名士家中多有藏书,反映了知识分子求知若渴,爱书如命的心情。比如宋朝时,许多文人都以藏书为乐事,私人藏书动辄上万卷。如晏殊之子晏几道,每次搬家,妻子都要为搬书而烦恼;江陵有个叫田伟的小吏,藏书更是多达5.7万卷。大文豪黄庭坚看到他如此多的藏书惊叹道:“吾尝校中秘书,及遍游江南,名士图书之富,未有及田氏者。”;黄庭坚的舅舅李常,藏书也多达9000多部。
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爱书,他宦游各地总是经心收集各类书籍。他的私人藏书楼“天一阁”,有藏书多达7万卷。
每个家庭都应当有书,而且应当有较多的藏书。如果将全家族的藏书集中起来,就是一个小小的图书馆,就会方便全家人阅读。这样,就会对全家族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文革”前我曾有过不少的藏书,那是我从中学到大学乃至在北京“中央文学讲习所”学习时慢慢积累的。可惜在“文革”中,书作为“封资修的毒草”也难逃厄运。我想偷偷地保留这些书,一是没有地方存放(自身睡觉的地方仅仅能放一套行李);二是也没有胆量(害怕被怀疑想复辟),只好咬牙把自己最珍爱的书籍当废纸卖破烂了。
“文革”后,有眼光的儿子买了许多书,他自己留了一部分,又给了我一部分,这使我们都有了不少的藏书,也为我后半生的读书写作增添了情趣。
我在这里告诫大家要爱书、买书、藏书,只要是有用的书、有益的书就买,但更重要的是读书。否则,有书不读,
遗憾的是,现在有许多家庭没有藏书或者藏书不多。有些家长自己不读书也很少买书,所以也不愿意给孩子买书。他们认为书很贵,孩子上学读课本就够了,用不着再课外书读书。或者以为。孩子有两三本课外书就够看的了,这种想法是误己子弟的。
孩子有几本书就可以了吗?除经典的书和特定的情况,一般的书读上一两遍也就可以了,吸取了该书中的精华之后,再反复阅读就像嚼过的甘蔗渣滓没有意义。如果只是有限的几本书让孩子反复阅读,实际等于无书,其后果是难如人愿的。
作为家长,要培养孩子喜欢读书的兴趣,帮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人不读书就不能有学识,就不能提高思想修养,就不能提高聪明才智。一个不读书的人必定是一个愚人,而那些才华横溢的智者多是刻苦读书的结果。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饱读诗书气自华”。没有书、不读书,孩子是不可能成为优秀人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