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庭教育产生的“人才链”

(2012-09-09 14:10:38)
标签:

苏洵

早期教育

教育孩子

人才培养

教育

分类: 幼儿早期教育

家庭教育产生的“人才链”

中耀

  在一个家庭或一个集体中,涌现或聚拢了许多人才的现象,人们称之为“人才链”。

  集体中的人才多,是人为聚拢人才的结果。虽然人才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互相促进,但并非是形成“人才链”或人才产生的原因。“人才链”或人才产生的真正原因,还在于家庭环境和家庭早期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古代几个家庭形成“人才链”的具体情况:

  “三国”时期,曹氏家族的“人才链”。

 曹家是书香门第的环境并具有早期教育的传统,加之曹操本人是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因此曹家形成了较好的“人才链”。

 曹昂:曹操长子。他“弱冠举孝廉”,是早期教育的神童,曹昂从小就才华过人。

 曹丕:曹操二子。他少年时就现了出众的文才。“少涌诗论及长而遍历五经四书,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他还突破汉乐府的篇幅,对诗歌的表现形式作出贡献。文学家王夫之赞美他:“长句长篇,斯为开山第一祖”。他写的《典论》,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有一定地位的文学评论著作。

 他在《典论自序》中说:“……余年五岁,上(父亲曹操)以世方扰乱,教余学射,六岁而知射;又教余骑马,八岁而能骑射矣”。可以说,曹丕可谓文武全才。

 曹植:曹操三子。十岁的他已能“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余少而好赋,其所尚也,雅好慷慨,所著繁多”。他的文才比曹丕还要高,他是“建安时期”,最杰出、最有代表性,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文学家。刘勰评论他:“陈思(指曹植)之表,独冠群才”。

 曹彰:可能是曹操的四子。他弃文学武,武艺高超。

 曹冲:曹操的儿子(不知老几)。少年时他以石载舟称象,被誉为“神童”。

 “唐朝”时期,白氏家族的“人才链”。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祖父、外祖父都是诗人,前者有文集10卷,后者在《全唐诗》中留有八首诗。

 白居易的父亲白季,有学识,曾任司户参军,县令等职,后升为别驾(皇帝的特派员)。母亲陈氏知诗书,尤其重视对子女教育。因此白家也形成了较好的“人才链”。

 白居易兄弟四个:

 白幼文(老大)。其学识和为人都好,任过梁县主薄,可惜没取得更大的成绩。

 白居易(行二)。六、七个月时就可以分辨疑难晦涩的生字,五岁学作诗,十五岁就写下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千古名句,终成为著名的大诗人。

 白行简(行三)。诗文俱佳,在《全唐文》中,他的作品独占一卷,他写的小说《李娃传》、《三梦记》均有一定价值。

 金刚奴(老疙瘩)。小时候的他,比三个哥哥还聪明。七岁就会背诵很多诗赋,八岁已博览群书,还会琴棋书画,可惜因病早逝。

 白居易在谈到母亲对子女的教育时说:“别驾府君既世,诸子尚幼,未就师学,夫人亲执诗书,昼夜教导,循循善诱,未尝以一呵一杖加之,十余年间,诸子以文学仕进,官至清近,慈训所至也”。可见,白家的“人才链”都是母亲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结果。

“宋朝”时期,苏氏家族的“人才链”。

苏氏家族的优秀人才有:“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苏洵的父亲苏序是个很有学识的人,他积极对孩子进行教育,使得苏谵、苏涣、苏洵哥仨都聪明伶俐。苏谵、苏涣少年得志,中举发迹。苏洵则琴棋书画兴趣广泛,还广交朋友遍访名山,因此不得中举。后来,

苏洵娶夫人程氏,程夫人将期望全部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终日教他们读书认字,却又自叹精力不足。苏洵从她对孩子认真管教上,看出了自己的顽劣和不足,他渐渐意识到自己如若继续散漫下去,将来可能会落到让儿子们耻笑的境地,他(二十七岁)这才开始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代文豪。

 苏洵接受自身的教训,加上妻子也有文化素养,因此夫妻二人倾心教育孩子。果然爷仨的学业均大进,“三苏”终于走进“唐宋八大家”的行列。

 

“人才链”不仅横向发展,还会纵向延伸。即在同一家庭环境下,兄弟、姐妹因受家庭门风的影响和父母教育而不断延伸了“人才链”。表现比较最突出的是四世纪时期的南朝齐国的开国皇帝齐高帝——萧道成一家。

“南朝”时期,萧氏家族的“人才链”。

 萧道成十三岁时已经学《礼》、《左氏春秋》,他博闻强记,学识渊博,虽忙于政务,仍著有文集多种。他家有早期教育传统,出了不少少时即有文采及长又有较高成就的杰出人物:

  萧子范:高帝之孙,因为文才出众,被誉为“奇才”七岁时就分封为官,著有诗文集。

  萧子云:子范弟,通文史,尤善书法。自作表章,文采甚佳,著有诗文集。

  萧衍:齐末封为粱王,乘齐内乱夺取王位,为梁武帝,执政后手不释卷,著有《通史》、《毛诗问答》、《周易讲述》等多集。

  萧统:武帝长子,即昭明太子。少年博览群书,善为诗文。曾与著名文人刘勰、王筠交往,编有《昭明太子集》。

  萧纲:武帝三子,六岁即能文,自云:“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后继位为太宗简文帝,著有诗文多种。

  萧纶:武帝六子,幼年博学能文,著有诗文集。

  从萧道成到五世纪五十年代的一百五十年里,涌现了很多文学家、政治家。

 这些人才所以产生在“书香门第”,一方面是家中长辈人有学识,重视对子女的早期教育;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些家庭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和较多的藏书,孩子们有较好的学习环境,当然,也和个人的勤奋好学是分不开的。

 人才的形成与家庭条件和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社会情况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如盛唐时期社会繁荣稳定,并且重视文学,因此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三大诗人的集团“人才链”。

 观以上情况,我们有充分理由可以说:“人才链”是家庭环境的促使,也是家庭教育的结果,那种认为人才和“人才链”都是天生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也是站不住脚的。

 

欢迎浏览点评以下文章

 走好人生的道路

欢迎加入《家庭教育随笔》博客圈http://q.blog.sina.com.cn/jy8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