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早期教育

标签:
早期教育育儿成才培养人才教育孩子家长素质 |
分类: 幼儿早期教育 |
鲁迅的早期教育
中耀
一是曾祖母“九太太”给他以最初的启蒙(尽管最初的启蒙是唠唠叨叨的形式)。
二是祖母给他讲了大量的故事。祖母熟知很多民间故事,在盛夏之夜,她常常给孩子们讲各种故事,启迪了鲁迅幼小的心灵。
三是母亲对鲁迅的早期教育。母亲爱每一个孩子,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教育他们,这是鲁迅茁壮成长起来重要原因(可惜这方面的资料太少)。
四是保姆长妈给鲁迅的早期教育。长妈是周家的保姆,她为人质朴、善良,尤其对鲁迅很好。长妈是旧社会长大的家庭妇女,免不了封建迷信的“婆婆令”太多,对鲁迅有许多限制。以致小孩子时的鲁迅对她很有意见。可是长妈会讲太平天国闹“长毛”的故事,她还常常讲给孩子们听当年太平军打入绍兴,周家被迫逃到海边的情形……鲁迅特别喜欢听。
鲁迅有个远房叔爷,他有四本绘图的“山海经”,书上画有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支脚的鸟、还有带膀的人……鲁迅十分喜欢看这四本书。后来长妈居然给他买来了,这使鲁迅非常高兴,这四本书成了鲁迅一小的最爱。鲁迅认为,因为读了这本书,使他对读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进而走进了书的大门。
鲁迅对长妈的感念是极深的,他在《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这样祝愿长妈:“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灵魂……”
五是尤和尚给鲁迅的早期教育。鲁迅一小身体羸弱,家里怕他不好养活,于是在他一岁时送他拜长庆寺的尤和尚为师父,意思是他已皈依佛门,将会得到佛的保佑。尤师父给他起了个法名“长跟”,还给他法宝“百家衣”、“牛绳”。这位尤师父年轻时即漂亮又善于交际,还会各种乐器,很有些才气。可是他不守佛门法规,竟取了个漂亮的老婆,还生了儿子。鲁迅常常去他家玩,管他二儿子叫“三师兄”。鲁迅在师父、师兄那懂得不少新奇的知识。
他曾抄《南方草木状》、《花镜》、《广群花谱》,进而又尝试种起花来。还收集了许多资料考察植物种源,几乎成为小植物学家。
1893年,祖父为科举一事吃了官司,家境顿然下降。父亲因此焦虑患病,医治无效也随祖父病逝了。鲁迅在父亲为治病、借债和买药的过程中进一步接触了解了社会各阶层的精神状态。
通过读书,激发了鲁迅对学习的强烈兴趣,也让他树立了远大的人生理想。于是,在1898年,十七岁的鲁迅揣着母亲费力为他筹集的一点路费,远赴南京水师学堂求学。
这学校名义上是“洋教习”,却不过是封建底子上披了件资本主义外衣。让人不解的是:水师学堂却不接触水,学堂原有个小游泳池,也因为淹死过学生便填死了,为了“镇鬼”竟愚昧地在上面建了座了关帝庙。每到七月十五还要放焰口,做盂兰盆会。
学堂的老师也多是老古董,作文题竟有《云从龙、风从虎论》《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论》,有位老师竟教授学生:地球有两个,一个叫东半球,一个叫西半球……
1899年,鲁迅考入南京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物铁路学堂,在这里鲁迅学了数学、地里、历史、绘画、体操等新科。
全班二十九个学生,他年纪最小、学习成绩最好。如:他描画的地图,既形似又准确。其他同学,有的照他的绘,有的求他绘。每到考试大家都起早贪黑用功时,鲁迅却特别轻松,而且最先交卷总是考得第一名。
学校有个奖励规定:作文每周考一次,其它学科每月考一次,凡成绩优秀的都发给一枚三等奖章。学校还规定:四个三等奖章可换一枚二等奖章;三个二等奖章可换一枚一等银质奖章;两枚一等的银质奖章可以换一枚金质奖章。而全校,只有鲁迅一人获得这种过金质奖章。
1902年二月,鲁迅以“第一等”的成绩毕业了。
鲁迅在学期间,正是康有为《上清帝第一书》(1888年)“百日维新时期”。很多爱国者振作起来了,有很多革命内容的报刊和新书出版。鲁迅如饥似渴的阅读这些书籍,还读了外国的《天演论》、《物竞论》、《原富》……树立了为新的中华决战的雄心壮志。同时他也浏览了《茶花女》、《福尔摩斯探案》等文艺书籍。
当时人们认为,只有走日本“维新”的道路才能救中国。刚好,当时的江南督练公所要选派学生留日,鲁迅就在同年三月,乘日本《大贞丸》号轮船去了日本。
四月,鲁迅入了“东京弘文学院速成班”补习日语。不久,鲁迅就可以读日文的书了。鲁迅不仅读了大量的西方书,还读了显得革命内容的书。当时,有许多中国的爱国志士在日本搞政治活动,鲁迅积极参加了他们组织的集会、讲演……鲁迅赞同革命,他是第一个带头剪辫子的人。为此,引起江南班鉴督姚文莆的不满,要遣送鲁迅回国。后来,他因为与一女子通奸,被邹容等五个留学生打了嘴巴并剪了辫子示众,只好自己偷偷溜回中国。
鲁迅剪掉辫子后,拍了一张照,在照片后面提了一首七律送给好朋友许寿裳: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语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表达了鲁迅当年强烈的爱国激情。
这期间鲁迅常常针对革命形势,发表许多很有影响的文章。
1904年,鲁迅从弘文学院结业。因为在父亲治病过程中,他深感中国医学的落后,又因为从书上看日本“明治维新”有赖于西方医学的启迪,出于为国为民的心理,他转入“仙台医专”。
一次看幻灯短片,在日俄战争中的日本人抓到一个据说是给沙皇当间谍的中国人。临刑时,很多身体强健却精神麻木的中国人竟毫无动情的围观。此时,他看到日本学生高呼万岁!这使鲁迅感到受到了极大侮辱,于是他决心以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救中国,进而弃医学文了。
1909年夏天,辛亥革命前夕,他怀着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热情回国投入中国革命的洪流。
鲁迅思想敏锐,文笔犀利,他的作品有强大的战斗力。这当然是他刻苦学习的结果,也是他长期参加革命斗争锻炼出来的。但在这之前,我们不能忽视他少年时期所受的早期教育的积极作用。
欢迎浏览点评以下文章
欢迎加入《家庭教育随笔》博客圈:http://q.blog.sina.com.cn/jy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