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智力发展十要素

(2012-05-19 11:31:37)
标签:

早期教育

育儿成才

培养人才

教育孩子

家长素质

神童

兴趣习惯

智力智商

分类: 幼儿早期教育

幼儿智力发展十要素

中耀

  想把孩子培育成为优秀人才,必须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这是已经被实践所证明的教育规律。然而,我们在强调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不可忽视对孩子的智力教育。因为智力对一个人的成才与发展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与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等多种因素有关,要想孩子智力出众,家长应从以下十个方面去培育孩子:

  一是讲求优生学。遗传因素对一个人的智力好坏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比如父母都思维敏捷,头脑活泛,其孩子多聪明;反之,如果孩子的父母反应迟钝,或者先天痴呆,受其遗传基因的影响,出生在这样家庭的孩子则不会太聪明,更谈不上智力出众。

  这种因果关系告诉人们,找对象、结婚和育儿的过程中,始终要讲求优生学。但也不要把遗传因素绝对化。因为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程度往往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辩证地看这个问题。

  二是保证良好的营养。营养科学表明,智力与大脑的发育质量密切相关。幼儿时期是孩子身心特别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而“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方式”,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充足而良好的营养,这是保证孩子智力发展的物质基础。

如果幼儿时期缺乏足够好的营养,即使遗传因素好,孩子的智力也难以得到最佳的发育。事实已经证明,凡是在婴幼儿时期营养不良的孩子,其身体和智力发育都会很差。

  三是加强体育锻炼。现代医学认为,体育锻炼能促进幼儿身体和大脑的发育,还可以提高其神经的敏锐性。所以,家长应当加强对婴幼儿的体育锻炼(适合婴幼儿生理特点的活动)。如果忽视婴幼儿的体育锻炼,仅仅着眼于孩子的智力教育,不仅是片面的,也是不可取的,甚至会影响孩子的智力最佳发展。

  四是给予感官良性刺激。智力是一个人神经系统的高级活动,大脑是神经的中枢,神经系统从感觉、知觉起步。为了提高婴幼儿的神经系统的应变能力,家长应从婴幼儿的感觉和知觉开始训练。即在胎儿五个月后至六岁前的大脑发育期,对婴幼儿的感官进行广泛而有益的良性刺激,以促进其神经系统的发育。

  五是早教孩子说话、识字。语言是人类思想情感交流的工具,家长尽早教孩子说话,是良性地刺激其感官、促进其思维能力、提高其智力的有效方法。因此,早教孩子学话对提高孩子的智力具有重要意义。

 文字是语言的符号,是语言的继续。尽早教孩子识字,会对孩子及早掌握文字、提高其书面语言的能力也是必要的。但是,那种以为识字是提高孩子智力的唯一方法则是片面的。

  六是让孩子多接触复杂的环境。多层次、多方面的人际交往,能对孩子提供多方面的认知刺激,使孩子在应对复杂的环境和事物的过程中,及时做出多种多样的应对反应。这对提高孩子的智力,以及提高应对复杂的环境和事物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人们普遍承认:如今的小孩子比几十年前的小孩子更聪明;城市里的孩子比偏远山区里的孩子聪明…….这完全是社会环境“复杂化”作用的结果。

  七是传授给孩子经验和知识。受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的孩子,一般智力都优于没有接受教育和训练的孩子。各种技艺的传授和训练,各种知识的教育和辅导,都能开发孩子的智力。因此,家长积极对孩子进行广泛的、多方面内容的技艺训练和学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八是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智力活动重要内容是思维,所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是提高其智力的重要手段。家长可以教给孩子思维方式、方法,平时可以向孩子多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多动脑筋、习惯自己思考,不要轻易给孩子答案。特别是鼓励孩子打破陈旧观念,创造性的思考问题。

  九是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包括智力活动,离不开生活实践。所以,应当让孩子及早地接触生活实践,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去做事,使孩子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提高智力。有些家长出于溺爱孩子,凡事代替包办,其副作用是相当大的。

  十是注意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智力的发展不仅仅限于智力自身,非智力因素——思想品德、综合素质、动机情绪、意志毅力、兴趣爱好……往往会更多地影响智力的发展。所以,想把孩子培育成为优秀人才还必须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下功夫。培养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正确的学习动机,坚定的意志力,良好的兴趣,勤奋刻苦的精神,健康饱满的情绪…..

相信,家长如果对孩子进行了上述十个方面的培养教育,那么孩子的智力一定会较好的发展,也一定会成为优秀的人才!

 

 走好人生的道路

欢迎加入《家庭教育随笔》博客圈http://q.blog.sina.com.cn/jy8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