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些年70后集体稀罕的零食

(2012-05-23 08:41:21)
标签:

萨琪玛

芙蓉糕

山楂丸

排叉

米花糖

儿童节

沙果干

美食

分类: 塞外美食

据说,《舌尖上的中国》在60多个地区取材,只用了一年的时间,难怪有人说不过瘾,主创也为没拍到晒腊肉的大场面感到遗憾。如果我在电视中看到家乡的食物,可能会蹦起来。

美食和家乡联系起来,总能触及心底温情脉脉的故事,有一本美食畅销书就用《美食最乡思》命名。作为70后,经过了物资定量供给的时代,对家乡的食物有更深一层的记忆。

尽管食材有限,零食这档却不是空白。正如天上落雨,水里生鱼,存在即合理。这些可口的零食错落有致地投排在幼年的成长经历。可能一把糖果,身边多了几个“忠心耿耿”的跟屁虫,也能让闹别扭的小伙伴们重归于好。作为70后,哪些零食让你心头一热?

 

1、沙果是北方常见的水果,是苹果的迷你版。秋天树上结得密密麻麻的,吃不完就晒成了沙果干。那会儿小孩儿的衣服多是大人手工缝的,上下四个兜儿,经常用来揣瓜子、花生、糖果的。沙果晒干后,又酸又甜,小孩的衣兜儿里揣满了,鼓鼓的,跟哪家的伙伴好,就给谁一把。

那些年70后集体稀罕的零食

 

2、街上出现三两个人拿着长口袋卖这种米花糖,我已经读书了,那五颜六色的,像手杖一样,注定是小孩儿过目垂涎的美味。孩儿时的小九九——有意无意说起和大人上街的必要性。

终于有一天,和爸爸买过年的新衣服,路上却没碰见卖米花糖的。回家后看到妹妹坐在炕上,面前堆满了各种颜色的米花糖,原来她和妈妈从另一条路也上街了。妈妈说:“快给姐姐一些。”她二话不说,除了手中正吃的,全都放到了我的面前。

 那些年70后集体稀罕的零食

 

3、之所以叫它小杂拌,爸爸说还有大杂拌,我以为他是说笑。那年去爷爷家过年:爷爷有个老式柜子,每天变戏法一般给我们拿出各式糕点,那一次我见到了大杂拌,比这个大好多啊。爸爸又说那也不是大杂拌儿,他说的其实是一种酥皮点心。

现在家乡恢复了国营食品加工厂出产的各式糕点,可惜只有形似;只有这个小杂拌儿,得到原方的八分神韵,那个圆溜溜的是酥软的,不用发酵粉,有淡淡的碱香;那个长条的,是脆的。放在一起:杂拌儿。

 那些年70后集体稀罕的零食


 

4、它活跃在童年的某一阶段舞台,很大程度上取绝于它是一道甜食。膨化的米粒用蜜糖粘一起,又脆又甜,正是小孩吵吵嚷嚷向大人要的味道。还记得放学后一起去买米花糖的同学吗?

 那些年70后集体稀罕的零食

 

5、山楂从古到今都是倍受欢迎的,我觉得在调味方面它很像柠檬,直接食用口味上难以接受,易导致胃酸。但是很多果汁饮料或者果味馅料那种沁人心脾的口感都靠它来提味。山楂片、山楂糕、山楂罐头等都是70后喜欢的零食,山楂丸也是,虽是药丸,却是甜的。这个要在药店买到,家里谁头疼脑热了,去医院把脉,妈妈都会捎带着让医生开两盒山楂丸给我们打牙祭。美其名曰助消化嘛。

 现在的山楂丸已是食品包装了,算是归队。

 那些年70后集体稀罕的零食

 

6、这种糕点表皮是黄褐色和黑色交织的花纹,像虎皮一样,得名虎皮糕。里面是嫩黄色,口感松软细腻,和老牌蛋糕区别明显。

它的出现比老牌蛋糕和芙蓉糕晚一些,现在家乡看不到了,北京的老字号还有。那时候同学的父亲是家乡唯一的食品加工厂的厂长,她经常显摆她爸爸从北京买回的花裙子和新玩具,我等受益的是厂长每次出差回来门市部里多了几样糕点,由此推论——虎皮糕缘自北京。

 那些年70后集体稀罕的零食

 

7、母亲喜欢吃的零食有两个:一个芙蓉糕,另一个就是牛轧糖。她率先发现了牛轧糖的美味,母亲出资,唯她马首是瞻。

当时一块钱能买100块水果糖,或者70块奶糖,而牛轧糖只能买到40块儿。母亲无意中发现:同时吃水果糖和花生米能吃出牛轧糖的味道,家中的这项开支有所节省。

现在,这包牛轧糖要二十多块钱,比俺小时候的大一倍,通共十来块儿,还是奢侈的。

那些年70后集体稀罕的零食

 

8、某个晌午,母亲抱着我在门前送走了几个亲戚,那天家里多了这道点心—薄至透明的的坯层蘸满了蜜汁,在襁褓中的我记住了它的味道:甜,与众不同的甜。几十年后,我路过天津的一个小镇,在一个商店买水,一眼认出了它,商店里却没人知道它真正叫什么。后来发现北京的老字号也有,明码标牌:姜汁排叉。

那些年70后集体稀罕的零食

 

 

 

70后喜欢的美食

 

 那些年70后集体稀罕的零食

    山楂糕

 京味鈥斍锒崩媳本┑爰堑幕仆

    褡链火烧

 年终奖鈥斺敽涂狙加幸槐鹊牡率娇局庾

     北京门钉肉饼

 娜塔莎阿姨最拿手的俄式牛肉包子鈥斢驼ò

    俄国油炸包

 衣食住行看宝钗黛玉谁更时尚?谁热爱生活?

     藤萝花饼

娜塔莎阿姨最拿手的俄式牛肉包子鈥斢驼ò

  芙蓉糕(萨琪玛) 

 1957年北京国营店出品的蛋黄饼干是啥滋味

 老牌蛋黄饼干

 一棵大白菜三个芥末墩儿鈥斃媳本┙婺┒盏淖龇 

 一棵大白菜三个芥末墩

 年终奖鈥斺敽涂狙加幸槐鹊牡率娇局庾
   冰糖煨猪头
 港味: <wbr><wbr><wbr>一只香港人喜欢的菠萝包

      白糖糕

 

中式汉堡鈥斆缀罕た局砭比

    小米打菜包 

 《红楼梦》中的吃虾方式鈥斺斚和杓ζぬ
    桂花杏酪
 难忘儿时过年最香的酥白肉
     酥白肉
 Office一族瞒天过海吃西瓜大法

   宫廷奶酪

 六一的古早味—像绢绸一样的老豆油饼

    老豆油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