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整理去年夏天在北京雒诵堂访学的照片。不觉心头温暖,关于经典,关于诗词,关于湖水与菡萏,还有满园紫竹。今年呢,值得期待……
有缘和首师大的檀作文老师认识,也曾经利用假期带春子去参加过几次雒誦堂的课程。深感雒誦堂是目前不可多得的少儿国学课堂。孩子们在此不仅可以学习到中国古典文化,而且在和老师的相处过程中,也能体会、学习到什么是真正的君子之风。
壬辰年夏,与致謙学堂几位读经少年专程回国参加了雒誦堂的国学课程。檀作文老师为了回国参加课程的学生能更好更全面地体会传统文化之美,特地把课程地点选在了北京紫竹院公园的碧澄山房。(按:以下部分照片来自檀作文老师微博)
抵达北京第二天,华裔少年与雒誦堂弟子在碧澄山房相聚。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为了欢迎海外华裔少年,檀老师特别安排了此次访学课程的雅集活动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德国汉堡致謙学堂少年学生展示所学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康康和春子作为致謙学堂儿童班学生代表也为大家助兴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雒誦堂弟子美仑吟诗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从惠州赶来参加课程的格玥,晨晨,雒誦堂诵读班小弟子小博以及春子康康一起千字文接龙
第二天,课程正式开始。此次课程分两部分。上午为《论语》讲读。德国华裔少年们诵读《论语》都已超过五十遍,此次他们讲在檀老師的帶領下逐句讲读论语,参考底本为何晏《论语集解》。
下午的课程为诗词课,具体分为《声律启蒙》学习,《雒誦堂选唐诗》学习和诗词写作学习。
雒誦堂声律启蒙和雒誦堂选唐诗。用心编选,用心排版。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万老师给学生们上声律启蒙课。万老师的吟诵调格外优美,颇得孩子们钟爱。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碧澄山房外即是紫竹院大湖,景色宜人。
无论是对对子,还是写诗句,孩子们都喜欢在这里找灵感。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廊间小坐,佳句偶得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或者跟着来公园锻炼身体的北京大妈走一趟八卦步(?)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亦步亦趋,
不亦乐乎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春子和康康在做什么?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嗯,这是……蜗牛雅集!康康和春子同学的大作。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午间休息。有在爷爷帶領下在回廊里吊嗓子唱戏的小姑娘。添添看得出神。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小春子也凑上来聆听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格玥也在学习戏曲,自然也要来一段。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对联课点评时间,孩子们表情各异。呵呵。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古色古香的课堂,韵致清雅的诵读,饱读诗书的先生,求学若渴的弟子……这,是不是你梦想中的国学课堂?
虽然致謙的学生都在在德国长大,但是因为三四年的读经学习,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不陌生,而且非常喜爱。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德国的华裔学生们读经和阅读虽然不少,但是毕竟在国内居住时间有限,很多书中的风土名物没有切身的体验。
这次雒誦堂访学,他们每日置身于亭台楼阁,园林水榭间,全方位地浸润于传统文化之中。
第一天上课对对对子,檀老師出“琉璃瓦”,连续三名华裔少年问“什么是琉璃瓦”,只听的一旁的父母们汗下。于是,下午的诗词课上,檀老师带学生们走出山房,一路聊天,一路指点。
所见植物建筑,一一娓娓道来。孩子们听得频频点头。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太湖石”,没错。讲完了掌故,对下联吧。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还有回廊,飞檐,斗拱,瓦当……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此情此景,令人想起论语中一句——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知道这是古诗中常常提到哪种植物吗?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拱桥,垂柳,碧湖……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讲解拱桥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紫薇——痒痒树?大家禁不住好奇纷纷一触。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边走边学,檀老師给众人讲解何为对景。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荷花荡的诗意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路中一亭,名曰菡萏。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小坐片刻,就地取材,此地名为四象桥,那么“四象”可以对什么呢?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八宜轩小伫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题壁上有诗句,吟来看看。
四天课程之后,我带春子启程前往台湾参加会议,但是心中惦念著这些在酷暑中学习国学的孩子们。半夜到了台湾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上网看檀老師的游学班笔记更新。那日,孩子们开始写诗钟了……再过几日,会议结束,孩子们的游学班也进入尾声,他们不仅在檀老師的帶領下,逐字逐句学习了五篇论语集解,而且已经写了不少诗钟和绝句。在台湾从网上读到孩子们有生以来第一次写作的五绝,泪水没有忍住……
孩子们初习之诗钟、诗作,用笔稚嫩,但是对于初次学习的海外华裔少年来说,他们的表现令人对传统华文教育的效果充满信心。当然,更要感谢檀老师和万老师两位善于引导学生、教育学生的先生。没有先生的循循善诱,孩子们的诗词情怀或许还未展现,就在日日的忙碌中消磨殆尽。
从檀老師教学笔记中摘录孩子们的诗作如下:
添添:“花雨四唱”:秋日菊花似玉盏,春朝细雨如轻丝。
嘟嘟:“雨花四唱”:潇潇秋雨盈窗冷,灼灼春花满院香。
咏荃:“雨花四唱”:轻风飘雨潇潇响,云叶雪花淡淡香。
妞妞:“花雨四唱”:修竹缀花蝶起舞,茂林着雨雁离飞。
咏莲:“花雨四唱”:春日飘花摇荡荡,秋风落雨静潇潇。
分咏鸭·莲花
茂茂:紫白纷蓝开满园,黑黄相间水中浮。
嘟嘟:春日绿头浮碧水,秋天残藕覆清池。
妞妞:遥闻黄羽凌波别,忽念红妆随夏回。
咏荃:西湖水面莲花荡,野鸭边岸绕华池。(不工。格律有误。)
影香四唱
咏荃:弯弓月影华池覆,曲岸浮香薄暮飘。
茂茂:弯弯月影湖中映,朵朵莲花水上漂。
妞妞:杨柳芳香风淡淡,海棠春影月浓浓。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孩子们在课程中早就成了好友。看,美仑在给大家讲雒诵堂绣虎的作诗轶事。大家开怀而笑。
近体诗作品
咏莲:春雨落边来。金鱼游碧台。花香飘此岸,万里念家回。
茂茂:花朵叶中见,芳香处处闻。白云湖上散,蝴蝶舞成群。
咏荃:半池红菡萏,女子咏歌声。一句美词唱,芳池紫叶迎。
妞妞:淡云飞羽芳菲夜,迎暖青莲孤月伤。曲水波心坠玉碗,思乡愁日咏红妆。
嘟嘟:窗前杨柳随风舞,窗外芙蓉立柳塘。自是红妆偏爱冷,碧圆小扇扇清凉。
咏竹
添添:浮香绕绿岸,竹影映清池。杨柳长青叶,海棠垂碧枝。
咏莲:一路琴声响,清凉碧柳香。吟唱几人过,池塘落日光。
妞妞:杨柳迎风绿映水,花开云荡燕欢娱。弯弯小路人如海,桥上回头又一图。
改为:迎风绿映水,云荡燕欢娱。小路人如海,回头又一图。
嘟嘟:亭畔翠筠映水清。竹枝经雨更莹莹。偷来杨柳三分翠,借得苍松岁岁青。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十天的国学课程,短暂而珍贵的同窗情谊。雒诵堂、致谦学堂的两位绣虎相拥告别。
惜别之际,赋诗相赠。
离别诗:
咏莲:寸光流水过,泪落静相思。一路别离送,不知再见时。
妞妞:澄碧山房盈笑语,荷花渡口情依依。不知此去何时聚,云荡风迎已盼归。
咏荃:竹寒来古韵,吟诵律诗辉。海淀时光逝,不知何日归。
嘟嘟:潇潇细雨窗前落,凋落黄花益见凉。一去与君隔万里,百年相动如参商。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 [转载]壬辰之夏 <wbr>游学雒诵堂](//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壬辰之夏,紫竹院中……
附:
檀作文老师访学班教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