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座公选只考一道题传达了什么信号?
(2008-11-16 23:14:04)
标签:
北京局座公选中组部一道题组织部门干部选拔品牌中国王永杂谈 |
分类: 社会观察 |
局座公选只考一道题传达了什么信号?
前几天,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新闻,北京在此次副局级领导干部的考试中,只有一道题目,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写一篇施政纲领,说说你上任以后打算怎么办?对此,有些考生觉得难以适应,之前准备的那么多选择题、填空题,买的那么多备考的书籍都没有用了。有人认为只考一道论述题会使评判缺少客观尺度,而主观空间过大,基础知识扎实的考生会不占优势。还有人抱怨说当领导干部就是要对一些政策有所了解,应该对国家的法律法规,熟悉党的十七大报告等纲领性文件,要有一定的理论高度,一道题很难考察这些东西。当然也有考生认为,局级领导干部的考试就是在能力上见分晓,申论题可以展示考生的文笔,也可以展现考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还是比较客观和合理的。在人民网《北京局座公选,3个小时只考一道题,能否反映水平》的文章后,有网友评论到:“能,太能了!应该这才叫考试,可以考立场,可以考思维,可以考观察---总之,从这题能考出太多的东西,什么叫少而精,这就叫少而精!!!”
我个人认为,这是我国干部考试与任用改革过程中可圈可点的大好事!值得好好表扬,更值得各地组织部门借鉴和学习。
前几年我本人也曾参加过东北某省副厅级干部的公选,那次考试要求处级以上干部才能报考副厅,而我之前没有正式的从政经历,该省的组织部门因为我是全国青联委员,准予我参与公选,对此我非常感谢。后来发现副厅、正处、副处三个级别的考试题目都是同一套,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客观题,基本上没有什么主观题,其中一些客观题“客观”得让人觉得可笑又无奈!那样的题目恐怕最适合刚刚参加完高考的高中毕业生,或在政策研究室工作的干部。想考察领导才能?无异于天方夜谭!所以题目拿到手里,我首先解答申论题,可以交卷的时间一到我就第一个交卷了,或许这也是一种无声的抗议吧!
我曾应中组部干部考试与测评中心的邀请,担任了某特大型国企子公司公选一把手的命题工作。那次我出的题目获得了中组部干部考试与测评中心相关领导和该大型国有企业总经理(现任某部委正部级领导)的好评,同时也得到了所有参加公选的考生们的赞赏,他们很多人都在面试时表示,这次的题目出得很好,考得心服口服。然而,即使是这样一套颇受好评的试卷,我还是没有敢做如此大的突破,出题的式样还是参照了中组部考试中心提供的样卷,只是在内容上做了突破,尽可能地让所有的题目都成为主观题,跟实际工作相关,而且做到了准备和不准备都不影响考试成绩。那次命题,据说也是中组部考试中心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一位专家独立出题和独立阅卷。根据惯例,中组部一般要求三个以上的专家联合出题和阅卷。为什么获得各方面的好评呢?简单地说,那套题能够考察出真正的领导能力。事实上,这次选拔出来的总经理在负责公司的运营后,2007年的利润和他上任前同比增长了22倍!这个数字也许不能够绝对地说明试卷的重要性,但至少从某些方面佐证了知识和能力是有区别的!
如何区别知识和能力?简单地说,能通过学习在短时间内提高和掌握的就是知识,不能通过学习在短时间内提高和掌握的就是能力。
公选领导干部不等同于招考公务员,公务员是工作人员,考察的重点应该是基本素质和执行力。而领导则是一个单位的舵手,领导的思路、格局决定着单位的发展方向,所以我们应该看重的是领导的思路、方法,或者叫决策力,而不只是关注那些细枝末节的知识点。我这样说,不等于我认为干部不需要熟悉党的政策、中央的精神和有关的法律法规,事实上这些东西完全可以在客观题中得以体现。再说了,即使对相关的知识有所欠缺,可以通过去学习在短时间内弥补,而思维方式和工作能力则是一时半会儿学习不来的。
所以,我要郑重地为北京市局座公选领导只出一道论述题叫好!这是我国领导干部公选的一大进步!我建议组织部门将这一做法推而广之!这一做法也进一步给社会传达了国家真切希望选拔优秀人才的强烈愿望,相信这样的信号将吸引更多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参加公选,也希望通过这样的考试,能够挑选出那些真正有能力,有思路,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新型领导人才!
PS:由于明天要上班和上课,我和太太、女儿今天提前结束了在三亚的旅行,于晚上9:50搭乘南航的航班回到了北京,爸爸妈妈和二噶明天回来。这篇文章是在飞机上最后修改完成的,一到家便发上来了!哈哈,大家上飞机的时候都是短袖短裤,一到北京才感到寒气逼人。祖国真大呀!
最新博文:牛根生真的无可原谅吗?
【近期热点观察】
油价此时不降更待何时?
六问中石油:国际油价暴跌而国内反涨正常吗?
我给央视新楼起的新名字(图)
有关明星移民的几点看法(图)
品牌建设的三项道德准则
“奥巴马”品牌成功的三个关键词
微软黑屏门或成民族软件契机
林毅夫告诉你什么是金融的本质
【我的个人生活】
晒一晒我宝宝的超级可爱照
我给爸爸过六十岁生日
衡阳师院,我回来了
【品牌节系列博文】
我策划了奥运后国家体育馆的第一次活动(图)
北京奥运对中国品牌的六点启示
【顺风车系列博文】
李连杰为我的“顺风车”支招
世界上载人最多的奔驰轿车
继“免检”之后最该废除的制度是什么?
关于三鹿乳品案的几点思考
【汇源案系列博文】
艾丰评汇源收购案:一百头猪都不如一个儿!
令人心痛的汇源品牌之殇
【保护自主品牌系列博文】
从座驾看西方元首如何保护民族品牌
中外品牌并购比较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