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罗飓教育吧
罗飓教育吧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78,013
  • 关注人气:88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教育百家姓之110:女教师被人杀死校门口学校无牵连吗

(2007-05-20 19:50:10)
标签:

社会

家长

老师

学生

学校

教育

分类: 中国教育关键词
               女教师被人杀死校门口学校无牵连吗

    518日晨7点多,无锡一小学校24岁年轻女教师在校门前被一53岁老者连捅数刀杀害,现场十分血腥。经了解,可能是老者的孙子曾被该老师惩戒所致,后又有续闻说老者与该老师有经济纠纷,老者为某男青年讨要与该女教师一段破裂的恋情的损失费未果,引发争吵,以致杀死该女教师。

    这之前三天,即515日晨7点多,在大洋彼岸的日本,也发生了一件杀人案。不过,杀人者是一个少年,17岁,是会津地区若松市一名高中三年级学生,被杀者系其母亲。他弑母后竟割下母亲的头,然后提头到警察局自首。据了解,该少年案发前情绪不稳定,曾接受精神病医生的心理治疗。

    这两个案件发生在中日两个国家,但中国的这个案件,与学校结合紧密——杀人者虽然是社会人士,可杀人地点在小学学校门口,被杀者是学校老师,凶杀时间是上学时,校门口肯定人来人往,案惨现场肯定给目击的师生(尤其是不谙世事的小学生)投下了深深的阴影。日本的这个案件,有不一样之处——杀人者虽然是在校学生,可杀人地点不在学校(在家里),杀人现场没有其它的师生会看见,被杀的是其母亲,大多师生可能并不认识受害者,就算案件传扬开来了,也没有让师生直接目击那样的巨大阴影,而且杀人者已是高三学生(且有精神失常症),从学校的角度,受阴影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他所在的同班、同年级、同校的高中生,而高中生的自制力和判别力已经远比小学生强了。

    然而,事件发生后,两国的教育做出的“反应”却有些出人意料地不同:

“事发后数小时,记者和清扬实验小学进行了联系,有关工作人员对于当日发生的事情三缄其口。校方认为,这起命案发生在学校之外,和学校本身并无多大牵连,目前学校教学秩序稳定,相关细节必须以警方的说法为准。该校的主管部门南长区教育局办公室一负责人表示,目前该局已经获悉此事,并已将这一案件向有关部门进行了通报,能向记者透露的只有两点,一是被害者为无锡清扬实验小学的代课老师,二是该案是一起刑事案件,案件正在警方的调查之中。”

    “案情经媒体报道后,在日本引起很大震动。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盐崎恭久当天说:如果真的是这样,就太可怕了。福岛县教育委员会立即召开会议,商讨此事。委员会同时宣布,少年所在学校的学生全部停止上课,返回家中。”

    明摆着对孩子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可我们的教育却“安稳”得很,安稳得仿佛“没事人”一般,有一点不安稳的地方是立即把责任推卸干净——这和学校无多大牵连;知道了事件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日本的教育首先意识到这“太可怕”,并且主动“承担责任”,采取休假的方式来淡化事件对孩子的影响(当然,休假是不是最好的方式可能有待商榷)

    我真不知说什么好了——为什么会出现如此迥异的“反应”?为什么我们就认识不到惨案对教育工作的“可怕”影响?如果我们认识到了,为什么不像日本那样,甚至比日本还更积极地对受影响的人群进行有效干预?看来,我们的教育确实不怎么样,也难怪那么令人失望。或许,这种发生在校门口而不是发生在校门内或教室内的老师被杀案,确实无法让有些“搞教育”的人明白与教育有何关系,相比之下,我们的教育是多么可悲啊。这不是一个学校,一个地方的教育认识问题,也许我们的整个教育境界都远远没有到达日本那个高度——具体地说,就是我们的教育是应付上级或家长的,从根本上缺乏“人性美”,所以才会对很多“人性”的工作感到麻木或不愿意做。

    有一个姓贝的高二学生,他平时不是那种“好学”的孩子,上课老打瞌睡,一次跟我聊天,却聊到了我们国家的教育。他说:“我们的教育真不好,尤其是政治课。政治书上那些话,总是说每个人都要干好本职工作,要安分守纪,要老老实实做好手头的事,要有默默奉献的精神,好像我们一有一点非分之想,就是不好的,好像我们一下子就会变坏,所以要用这一套大道理来硬把我们压住一样。实际上书上说的可能是对的,但我们却无法记住,就算背下来了,也没多久就忘了。我真不明白,为什么不用另一种方式,用一种更感人语言,使我们对政治课更有感受一点呢?”我感到有些吃惊,虽然表述不是很精确,但这样一个孩子,居然说出如此深刻的教育道理,可能我们有些教育工作者都说不出来。后来想想,小贝能说出这样的话,实际上是出于肺腑之言而已,是肺腑之言,就一定有人性的光芒,所以也就能深刻,因为,真正的教育,就是唤醒人性。

    有了人性,一个高二的“差生”都能成为教育家,没有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一个教育家都可能比不上高二学生。不久前,我们的大学里不是在轰轰烈烈地传说着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事吗?说是高校政治课从教材到上法都太死板,学生不爱听,所以非改不可,于是就有了“高校政治课正在大幅调整”的传闻。这当然是好事,说明我们的教育已经认识到了自身的一些问题,认识到了课堂上学生不爱听课不仅是学生的原因,更是我们教育的原因,这当然是很可喜的,而且似乎是真的很有一些“人性”化了。但是,看了不少新闻,更多的是关于政治课程的调整、课目的变更和增删,我不知道,如果仅仅是这样改革,那些习惯了板着面孔照本宣科或高调喊口号的老师们,那些不肯在上课时把心掏出来给学生看一看的教授们,能不能最终把政治课“人性”起来而受到学生的欢迎。

    再者,我们认识到了高校政治课的问题,就应该推而广之,认识一下中小学政治课的问题,再推而广之,认识一下整个教育的问题。一个科目是学校众多科目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科目的问题不可能是独立存在的问题,其它科目必然也有类似的情况。最近听说高校语文教育也要加强了,理科生也不能不学语文了,这些做法是不是英明的,有待实践检验,但我还是乐见其成,因为如果我们一科一科地加以重视,就能一科一科的渗透“人性”,就能使整个教育都好转起来,就能在发生了非人性事件的时候,我们的教育都能从人性的角度去应对,去安抚那些受到了非人性事件的创伤的可怜的心灵。

 

 

从“操场春游”想到教育禁锢主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