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二十九)

标签:
福建少木森诗与禅漳浦文化 |
分类: 近期新诗作 |
《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二十九)
(六)漳浦,我心动的地方(三首)
海月岩
佛定居下来的地方,一定是
人的渴望,盘亘过的地方
在这之前,渴望
像风一样不可捉摸
而现在——渴望
供在佛前,也缥缥缈缈
犹如一柱香在信仰中点燃
海月岩,寺内的石壁上
有一尊如来佛像,旭日初照
阳光就照在佛像上,被称为
——日出窥禅。据说
在中秋之夜,月光照着
岩下羊角潭水,恰好
反射到佛像胸部,又被称为
——月照禅心。更有
一轮岩璧如月,升自海天
风过可动,人推可动
这风动石,难道就是
人的欲望写照?细微的声响
是否也算一种驿动?抬头一望
有袅袅的香雾,牵引我
注目岩璧,注目佛像
也注目佛像之上的天光
在海天之间,有那么一片白云
既不被钉着,也不被挂着
任性飘游,随意舒卷
——真可谓,海气凝云
云气结成罗汉相;月光映水
水光返照菩提心
然而,在海月岩旭照里
满眼的风光,是不是太迷人呢?
我竟是这样,和着一些传说故事
在起飞的鸟声中,心随事转
次第飞翔,我又一次陷入
风一样不可捉摸的渴望。佛前
我还得净了净心,点燃一柱香
过旧镇:见不远的灯火
谁能影响我在影子里生存
谁能遮蔽我思想的明暗
显然,灯火是其中一种
有人说——
近处的灯火——能给人温暖
不远的灯火——能给人方向
远处的灯火——能给人憧憬,希望
当某一个夜晚,近处灯火忽然熄灭
我被包裹在触手可及的阴暗里
那不可怕!不远的灯火
就像某一种方向,其实更在
方向之外,给我一种浪漫
有些邂逅会一笑而过
有些邂逅会刻骨铭心
我们邂逅在黑灯瞎火的夜晚
这一切的一切,或许有宿命的意味
这一切的一切,或许终生不被遗忘
走吧!蜡烛就别找了
我们,翘首去看不远的灯火
走吧!去看灯火,去看不远的灯火

灿
茶是出世的,品茶谈禅
禅茶一味,我常把这
比作一苇渡海,但见
海天辽阔,烟波浩渺
然而,盘陀镇有天福茶博物院
在那儿——茶与壶,茶与诗
茶与画,茶与人类健康
以及茶叶多元化利用
让人感觉,茶既置身世外
又挤身世间。有茶友要我谈
到天福茶博物院的感受
我想了想,就指着一棵树
说:就像见这棵树一样了!
这一棵在盘陀镇见到的树
满树黄花,犹似紫藤花穗
一串串挂垂着,旗帜般猎猎迎风
或仰面或侧目,我旋转着不同视角
看着它,似乎是我的目光
看得它亢奋起来
它的那份灿烂热烈,使得它
不像一株植物那样
置身世外
于是,我感觉它跃跃欲试
一直想参与我们的生活
那些人来人往的场景
是不是把它的心情踏乱了
每一个开花细节,都染着人的气息
像人要做些什么,不做些什么一样
它要开些什么花,播些什么香
似乎都构思过度了——繁花似锦
为我们营造热烈的向往
我想象着它简单的一面
披着每年如期长出的绿叶
素面朝天,没有什么人会注意到
这可能是一棵与众不同的树
可它的简单的一面,其实
始终不为人所知
它就是这样开着自己喧闹的花
迎来或送去那些蜂蝶
一开一落之间,才招引那么多目光
为什么有人叫它腊肠树呢
就因为它结的豆荚果像腊肠吗
又为什么有人命其名为桃花心木
是因为它的木质艳如桃花吗
人的每一个企图,其实
都破译不了它,只能虚构着它
每一个结论都是徒劳的,站不住脚
它就开着它灿烂热烈的花吧
我其实也喜欢这样一棵热烈的树
一些人叫它腊肠树
一些人叫它桃花心木
我在它树下转了一圈又一圈
这是又一本新书。但是,书里的却不是新作,而是多年来的“旧作”了,是我这多年来,出差福建各个市县,从事文化活动或业务活动时留下的痕迹,是这些活动的“副产品”。
回想起来,似还可以为自己得意一下——哈,看来,我还算是一个有点儿恒心的人!
多年前,我给自已立了一个小小心愿:每到福建的一个县区,就为这地方写一首或一组诗!(当时,归在《寻路问禅》的系列里,陆续在各地报刊发表。)嗨,我还真做到了,整理一下,我竟然基本写遍了福建,除周宁县和金门县外!这两个地方,我至今没有去过,也就没有留下诗。想想,对周宁还是有感觉的,因为那儿有鲤鱼溪,于是,后来就用资料和听闻,补写了周宁的一首诗;金门仍缺如!其他地方,以县域为单位,我都去过,也就都拿出一组或一首诗来了。如今编成了这一本书,叫《福建:诗与禅之旅》。已经到了出版社,就要出版了!
从今天起,先把这书在这里“连载”吧!诸位看官请关注。书出来时,也请到书店去买一本,这应该是值得您买的书呀!
《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