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十六)

标签:
少木森福建诗旅禅意诗文化 |
分类: 近期新诗作 |

《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十六)
泉州组诗(四首)
丰泽区:老君造像
清源山那么大的缓坡,怎么
就只有这么一块大岩石呢?
就这么一块岩石,怎么偏偏
就被雕成了老君呢?而且
古籍上还说,这岩石竟然
石像天成,长一付老君模样
好事者只是为略施雕琢
老君岩就成为老君造像了
这么一说,这老君岩
无疑便更有了些神秘色调
当然,我们
还可以讲更神秘的故事
不是都传说——
那个老子走了,骑着一匹青牛
出函谷关而去了,连微笑和温暖
都被西北风吹得很远很远了
他怎么又出现在这东南一隅
留坐千年,他好像
知道一切,又理解一切
苍髯飞动,脸含笑容
阳光那么响亮,我为老君
拍下好多张清晰度极高的照片
这老君石像,头戴风帽
额纹清晰,两眼平视
鼻梁高突,大耳垂肩
左手依膝,右手凭几
食指与小指微前倾,似乎
轻轻一弹,尘缘尽了
而且他背屏青山,巍然端坐
更突显出山空谷幽,离绝尘寰
所有花草树木,以及
风呀,阳光和空气呀
都参与了环境和氛围的营造
站在老君面前,似乎一下子
就更接近了生命的秘密
和做为人的一种高贵
向往海洋,于是就有船
有大船,能载得起向往
能经得起风浪的大船!
这样的大船,古代就有了
就在古代的泉州劈风斩浪了
想象一下,古代的人
站在当时相当出名的刺桐港
他们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我忍不住猜想。我一猜想
背景似乎就全活了,眼前便是
一幅古代人出海的繁忙景象
一条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
至今让我们那样地向往。于是
我们到泉州就一定要看看
古船博物馆。看看——
岸的这边,是我们怎样的生活
海的那边,是我们怎样的向往
从这边到那边,从生活到向往
有风帆就一定要启航
满屋的旧物,是不是
都还在思考和期盼呢?发出的
就是一种历史气息,历史反光
同行诗友一脸正经地说:泉州
其实应该叫海州!然后
他幽幽地开起玩笑说:不信你
往泉州地下挖一挖,不一定
能挖出泉眼泉水,但一定
能挖出古船的残骸,挖出
出海的愿望!
这个玩笑,有点哲理
还有泉州的地域特色和质感
于是,我记了下来
就成写了这样一首小诗。希望
这几句话,有时还能撩一撩
可能被我遗忘的对海洋的向往
洛江区:过洛阳桥
我是不是走错了方向呢
迎着阳光,却走进幽深与苍茫
抬望眼——笼罩我的天空
像一个被用旧了的物件
在风中发出一种历史的声响
读一个人的诗,已不是一种时尚
但被岁月收藏的诗句
偶尔,总还会在秋风里被人吟唱
不信,你像我一样走走洛阳桥
或许也会像我一样,诵起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洛阳桥》
以及他那些著名的乡愁诗
自然,一条或清或浊的江
不可能真的流着行人泪
苍凉的乡愁,郁结的心事
只是被孤独诗客唤起的一种怀念
这一种怀念,可能让你感觉
就像用竹篮打捞一只夕阳
满满的一篮子,冰凉冰凉
我走上了洛阳桥,就走进了
余光中《洛阳桥》的诗境中
此时此刻,洛阳桥下
不断回头的洛江水
这海内第一桥,和海内第一乡愁
肯定不止,碰响我一个人的怀旧
还会被一些游人或者几只鸟听见
泉港区:在惠屿岛上
走在被称为泉州鼓浪屿的惠屿岛
我们讲述一些旧事,比如
由于古代陆路不畅而水路交通发达
这个岛,扼守着三县水路咽喉
曾经是海盗盘踞和出没的地方
莆田仙游惠安三县人日子怎么过呢
这里是不是让人洒下许多悲摧的泪呢
再比如,自清代中叶之后
肖厝村人逐渐移居小岛,世世代代
讨海人的生活是怎样的饮风枕浪呢
当然,讲得更起劲的——
还是这里现世人的现世生活
与陆地相隔四公里,没有桥可相联
这靠船生活的岛民心态
与陆地生活的人一样吗
也关心城市堵车和细颗粒物污染吗
关心房价飞涨与调控吗?关心
女人减肥男人补肾吗?关心
有毒牛奶有毒大米有毒蔬菜吗
在岛上,其实一抬头就眺望到
烟墩山的那边,钢塔林立
那就是火炬昼夜不熄的福建炼油厂
他们会关心那里的烟和气味吧
……
如果你没有到这海岛上走走
这一些问题不会想到的,想到了
也不可能想明白!但如果
你在这海岛上走着时,你会觉得
这一些其实不会去想,也不用去想
一上岛,尽是怀旧的情绪,可以说
怎样怀旧都不过份,如果你
在沙滩上再唱一曲《外婆的澎湖湾》
一个人的过去,或者
一些逝去的旧事,就像海浪
被一波波推上沙滩,轻轻摊晒
你会只关心沙滩、海浪、仙人掌
还有脚印两对半……你
想那么多干啥呀
这是又一本新书。但是,书里的却不是新作,而是多年来的“旧作”了,是我这多年来,出差福建各个市县,从事文化活动或业务活动时留下的痕迹,是这些活动的“副产品”。
回想起来,似还可以为自己得意一下——哈,看来,我还算是一个有点儿恒心的人!
多年前,我给自已立了一个小小心愿:每到福建的一个县区,就为这地方写一首或一组诗!(当时,归在《寻路问禅》的系列里,陆续在各地报刊发表。)嗨,我还真做到了,整理一下,我竟然基本写遍了福建,除周宁县和金门县外!这两个地方,我至今没有去过,也就没有留下诗。想想,对周宁还是有感觉的,因为那儿有鲤鱼溪,于是,后来就用资料和听闻,补写了周宁的一首诗;金门仍缺如!其他地方,以县域为单位,我都去过,也就都拿出一组或一首诗来了。如今编成了这一本书,叫《福建:诗与禅之旅》。已经到了出版社,就要出版了!
从今天起,先把这书在这里“连载”吧!诸位看官请关注。书出来时,也请到书店去买一本,这应该是值得您买的书呀!
《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