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十九)

标签:
少木森禅意诗福建诗与禅文化 |
分类: 近期新诗作 |
《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十九)
(四)德化组诗(三首)
不就那么一些泥土吗?
拿捏拿捏,再过火一烧
竟就是我们的前世今生
竟就是我们的仰望、注目
竟就是我们的精神寄寓
总之,这些白瓷
结满了我们的心绪
让人爱不释手,让人不忍猜测
到底谁会是谁曾经的泥土
却也从此,那么易碎易裂
让人不忍猜测,到底
谁会不慎失手跌落
那碎裂的声音,一定
让我们茫然,让我们失语
何朝宗与德化瓷塑
如果没有神启,那么
您以怎样的灵性照彻混沌的泥土
渡海的达摩,被您
置于一片汪洋大海之上
双手合抱在胸前,双眸深邃
凝视远方,东渡弘法的抱负和决心
表现得恰如其分。盘膝的观音
形象既端庄肃穆,又平易近人
富有人情味。您以那些
流畅而坚韧的线条,把
审美的目光和真实的土块
重新联结,以单纯的雕塑美
和胎釉材料的质地美
解构着泥土,也重塑着泥土
当我们赞叹美如脂玉之时
似乎就清楚看到——其实
那是一种灵性,像扩散开来的网
无所不在地渗透着,一方面
把所有的泥土粘牢,一方面
把所有泥土化开
“想知道梨子的味道
你就亲口尝一尝!”
这句名言,肯定不是
在德化产生的,但
德化梨的成名,也在于
它需要你亲自品尝的味道
无论梨子如何的晶莹剔透
呈淡黄或黄绿,色泽温润
外形完美。其实味道与口感
才是梨子的灵魂。吃这梨子
请别在“德化”二字做文章
难道要让这梨子也像人一样
沾个德字,轻狂也变端庄
还是让这梨子回归梨子吧
只因为它的口味,我们说
——德化梨是好梨子呀!
这是又一本新书。但是,书里的却不是新作,而是多年来的“旧作”了,是我这多年来,出差福建各个市县,从事文化活动或业务活动时留下的痕迹,是这些活动的“副产品”。
回想起来,似还可以为自己得意一下——哈,看来,我还算是一个有点儿恒心的人!
多年前,我给自已立了一个小小心愿:每到福建的一个县区,就为这地方写一首或一组诗!(当时,归在《寻路问禅》的系列里,陆续在各地报刊发表。)嗨,我还真做到了,整理一下,我竟然基本写遍了福建,除周宁县和金门县外!这两个地方,我至今没有去过,也就没有留下诗。想想,对周宁还是有感觉的,因为那儿有鲤鱼溪,于是,后来就用资料和听闻,补写了周宁的一首诗;金门仍缺如!其他地方,以县域为单位,我都去过,也就都拿出一组或一首诗来了。如今编成了这一本书,叫《福建:诗与禅之旅》。已经到了出版社,就要出版了!
从今天起,先把这书在这里“连载”吧!诸位看官请关注。书出来时,也请到书店去买一本,这应该是值得您买的书呀!
《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