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厦门六首

(2013-11-25 06:59:27)
标签:

少木森

诗与禅

福建

禅意诗

文化

分类: 近期新诗作

走厦门六首

《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十二)

 

三、走厦门六首

 

                     

                       少木森

 

在海沧吃土笋冻 

 

吃土笋冻,其实就是吃一种

生长在海上滩涂的虫子

像蚯蚓,比蚯蚓大而短

那鲜活的虫子满身沾满泥巴

要用清水洗上十几遍

用剪刀剪掉虫子的一头

把内脏挤出来。然后

烧一锅清水,加一把

味精和盐,把这叫土笋的虫子

放进清水里慢慢煮熟

双手一揉搓,去掉土笋外皮

就成了可吃的土笋了

但不能那样吃,海沧当地人说

那样就真成吃虫子了,那就

没有什么大意思呀!他们说

真正大意思是——人们

还要把煮土笋的汤,分别

装进准备好的一个个小碗里

往每个碗里放几条煮熟土笋

最后,用大的冰块一冻

碗里的土笋凝固成土笋冻

再吃再品,那劲味就不一样

人们就叫好了!

 

海沧人陪着我

在海沧的海边露天大排档

品尝土笋冻,也品尝着

幽幽闪动的星和初夏的风

以及,他们那些话语里

诸多的内涵。吃吧——

吃吧吃吧!别忘了调上佐料

一口吃下去,其味鲜美

清凉润滑,让人回味无穷

 走厦门六首


集美:谒民族三英雄

 

英雄已经长眠,英雄话题

还要不断讲起,还在

不断讲起!这里

有三位民族英雄——

郑成功、陈嘉庚和李林

于是就有延平故垒

有鳌园,有李林纪念园

 

延平故垒就是集美寨遗址

集美寨,在集美东南侧海边

那时候,延平郡王郑成功

雄据厦门,虎视台湾

他经历过的战火!历历在目

似乎还挂在石寨门上

瞻仰者的目光,通过

一些象征或景物,是不是

就可以找到英雄的故事

你看,寨后那一棵古榕树

枝叶茂密,苍郁地覆盖寨门

这古色盎然的景观,让人

流连忘返!鳌园

原为一座小岛,形似海龟

于是被称为鳌园。陈嘉庚先生

回国定居时,当真将这一岛屿

扩填成园。这位爱国侨领辞世后

就葬在这园里。园内那些

精雕细刻的青石雕,栩栩如生

藏着多少故事,多少传奇

在阳光下斑斑驳驳!也藏着

人心中——怎样绝美风景呀!

李林烈士纪念园,翠柏绕园

繁花斗艳。李林又名李秀若

这位安息的烈士,曾经

在抗日战争烽火中

驰骋长城内外,英勇杀敌

牺牲时,年仅二十四岁

被旌为民族女英雄。她被

后人雕出的目光,比故事传神

比细节充分。她是否通过谁的

几次注目或几次拍照,找到

缘份,和我们中的哪一些人

邂逅,相聚,让我们触碰她

那些远去的岁月,青春和气势

 

椰风寨远眺

 

望远——浪在轻动

风吹得不紧不慢

沙滩上的人和椰树

都和我一样,在望远

 

再向更远点儿望

一个小岛,并不模糊

没有望远镜,也能感觉

那儿绿荫很浓。浓荫里

一定也有人,远远的

在眺望我们这一边

 

这个岛,有一块标语

与这边一块标语 

同样是谁都想望见的

都写着:国家的愿景

表达着一个民族

相同的心愿

多少年来,多少人

一次次眺望。这里

就成了远眺风景的风景

这是一种心愿

这是一种心语

 

远方,成了一个模糊的概念

被一道浅海峡隔得更远

在目光和望远镜之外

肯定有些什么,随风随浪 

能把风景拉得很近很近

譬如人心

 走厦门六首


日光岩在海中浮动

 

我舍不得走下来

舍不得海风,舍不得阳光

舍不得许多垂挂着美的三角梅

 

三角梅是厦门的市花

日光岩是厦门的首张名片

日光岩下的三角梅

至少被十个以上诗人写过  

 

读读他们的诗也好

望望那些三角梅也好

人在日光岩上站着

一边吹海风,一边晒日光

感觉垂挂的三角梅,不太真实地

在海风中拼命地晃

日光岩在海中浮动

这种感觉,比确实虚幻

比虚幻确实。同行的人说

这是日光岩的真实,更是

诗人的真实

 

天很蓝,海很蓝

浪算是平淡的,风只算是微风

我到底舍不得什么

一直舍不得走下来

我在这里找诗,我确信

能在这里找到诗

 

 

在同安偶见朱熹

 

现在不都这么干的吗

车的轮,人的脚

脚上的鞋,不疲倦地

敲响路面和路面下

可能掩埋的一切

——这叫文化挖掘!

挖掘文化,成为一股热潮

 

同安——这是朱熹的首仕地

有他的庙宇塑像,有写他的书

还会有庙会和论坛等等

在同安,应该是常见朱熹呀

为什么还说是偶见呢

            

是的,我这次参观了

那么多与朱熹相关的景点景物

应该算是常见朱熹了。偶见的

是一缕余晖照着的朱子

 

余晖落在梵天寺后的紫阳书院

被说成是一种信仰的色泽

也说成是一种幸运的灵光

据说,如果参拜朱子时

这余晖恰好照到了朱子

又照到了你,你一定文运亨通

才堪大用!于是

参拜的人诚心要守着灵光一现呀

虽然,他们把仪式做得生硬了些

看上去没有像说的那么神圣庄严

我抬头看见,光线明暗迷离中

一缕余晖照进来了,还没有

照到朱子身子,但已经把

参拜者的目光照着复杂了

我摘下近视眼镜,觉得

这样看待参拜,反倒单纯

而且在我又瞥了一眼时,朦胧中

偶见,朱熹身上真有了余晖反光

 

 走厦门六首


     翔安:说文昌鱼

 

我看见这鱼不像鱼

但都说它是鱼,它就叫文昌鱼

 

它形体扁切两端尖细,当地人

叫它“枪担物”。看上去

它没有头,没眼没耳没有鼻子

也没有鳍鳞和脊椎,真不像鱼

但它是做为鱼,而成为

餐桌上的佳肴美味的,它

可下菜,可作鱼酥

味鲜可口。它的干制品

更是珍贵的海味,远走他乡的

侨胞十分喜爱吃文昌鱼,素有

“尝鱼思乡”之说。照实说吧

它是馈赠客人的名贵礼物,亦是

世界稀有珍奇的动物,是研究

动物进化和胚胎发育的活化石

 

翔安区的马巷镇就因为盛产文昌鱼

而闻名世界。不可思议的是——

这文昌鱼,其实就盛产于

马巷琼头村的鳄鱼屿一带海域里

其他海域,这文昌鱼或不易找到

或寥寥无几。于是这文昌鱼

就不免让人觉得稀奇,就伴生了

诸多的传说——据说,这文昌鱼

从唐朝就有了,就开始被捕捞了

只是,那个时候不叫文昌鱼

而叫鳄鱼虫,那是因为

韩愈被贬潮州时,治理鳄患

在河里海里射杀许多鳄鱼,而那些

鳄鱼腐烂而生出的许多幼虫

南宋时,在这琼头村鳄鱼屿一带

这文昌已经成为地方名产了,难道

仅仅因为地名叫鳄鱼屿,就一定

有这稀奇的鳄鱼虫吗?这无疑

很值得深究与琢磨!无疑

可以有些什么故事,在这里开始

在这里结束。我就愿意听着

这样的故事,品尝着

那些细小鲜美文昌鱼,在鳄鱼屿

度过心旷神怡的一个下午

 走厦门六首

             又一本新书


                                  少木森

 

这是又一本新书。但是,书里的却不是新作,而是多年来的“旧作”了,是我这多年来,出差福建各个市县,从事文化活动或业务活动时留下的痕迹,是这些活动的“副产品”。

 

回想起来,似还可以为自己得意一下——哈,看来,我还算是一个有点儿恒心的人!

 

多年前,我给自已立了一个小小心愿:每到福建的一个县区,就为这地方写一首或一组诗!(当时,归在《寻路问禅》的系列里,陆续在各地报刊发表。)嗨,我还真做到了,整理一下,我竟然基本写遍了福建,除周宁县和金门县外!这两个地方,我至今没有去过,也就没有留下诗。想想,对周宁还是有感觉的,因为那儿有鲤鱼溪,于是,后来就用资料和听闻,补写了周宁的一首诗;金门仍缺如!其他地方,以县域为单位,我都去过,也就都拿出一组或一首诗来了。如今编成了这一本书,叫《福建:诗与禅之旅》。已经到了出版社,就要出版了!

 

从今天起,先把这书在这里“连载”吧!诸位看官请关注。书出来时,也请到书店去买一本,这应该是值得您买的书呀!


  《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十一)

 《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十)

《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九)

《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八)
     《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七)

《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六)

《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五)

《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四)

《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三)

《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二)

《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走平潭三首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