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平潭三首

标签:
少木森福建禅意诗诗与禅文化 |
分类: 近期新诗作 |
《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十一)
二、走平潭三首
平潭平潭(组诗)
台风天,到过平潭
海风叫啸,海水飞扬
这么浩淼的一片海
谁起的地名:平潭
这一天,看的
全是汹涌的浪涛
海天,水和乌云
四处喧响。船只凌乱
水沫凌乱,鸥燕叫声凌乱
还有,风过林木的啸声
满地残技断叶,凌乱
这一晚,吃的
尽是生猛海鲜
吃着生猛海鲜,说着的
多是海的好处,尽量少说起
海浪四处喧响的话题。尽管
台风的余威还在,造成的损坏
留下的心悸,还在!
台风的感觉在,风浪的话题在
可一吃海鲜,就觉得一整个岛
平静而鲜美地生活着
还是这名字好啊——平潭
大海啊——平潭
这样一片大海
叫作:平潭
这有多好!就像是
品偿生猛海鲜那样,多好!
小屋——是一个温馨的词
不信你再说一说这个词
你会感觉——你像捂了棉絮一样
一下子就把心口捂热了
原石小屋——那些冷而硬的石头
也因为“小屋”这个词
被捂出了温度
我不知道,平潭什么时候
有了原石小屋;但我知道
原石小屋——是海岛
防风安居的温暖创意
没经加工的原石大小不一
或一人单手能挪动
或一人双臂可抱
或两人各用双臂方可抬动
大大小小互相配合与衬托
加上灰浆粘结,就砌成了
面上基本平整的屋墙
屋顶铺着青灰色的瓦
瓦上还密密麻麻压着原石
或碗口大小,或盆口大小
可防海岛的大风掀瓦毁屋
还有,那些连接一座座小屋的
石头小路和石阶,经岁月打磨
石头的纹理几乎不见,唯有
行人的脚印叠着脚印,像
叠加着棉絮,把那一些
冷而硬的石头,捂得
如此安静而温暖
弃 船
这平潭流水码头的一侧
是旧船弃泊地!弃泊着
——许多的旧船、破船
有的船体还完整,有的
只余下了龙骨或其他残块
弃泊在这里的一艘艘破船
仿若一个个满脸沧桑的
老人在晒着太阳,曾经的
那些破浪前行的岁月,已在
这里停滞下来。碧海蓝天
成为它们最好的归宿与怀念
它们在这样的海风与阳光里
仍透着一种艺术化的魅力
甚至那些破残之处,都吸引
许多艺术家,来这里写生
拍摄和考察研究。可以想象
它们是这个世界上,一个个
真正的孤独者了!它们
以一种孤独的特别方式
告别曾经的、以及正在消逝的
拂过身边的时间。而时间是否
击中它的一种疼痛?它那些
随着海风节拍的啸唱,难道就是
关乎历史关乎文化关乎永恒的歌?
不知为何?在平潭流水码头
我最关心就是那些停泊的弃船
那些废弃物,还是一副船的模样
于是就引发着船的联想,以及
旧船破船一样的痛感!
这是又一本新书。但是,书里的却不是新作,而是多年来的“旧作”了,是我这多年来,出差福建各个市县,从事文化活动或业务活动时留下的痕迹,是这些活动的“副产品”。
回想起来,似还可以为自己得意一下——哈,看来,我还算是一个有点儿恒心的人!
多年前,我给自已立了一个小小心愿:每到福建的一个县区,就为这地方写一首或一组诗!(当时,归在《寻路问禅》的系列里,陆续在各地报刊发表。)嗨,我还真做到了,整理一下,我竟然基本写遍了福建,除周宁县和金门县外!这两个地方,我至今没有去过,也就没有留下诗。想想,对周宁还是有感觉的,因为那儿有鲤鱼溪,于是,后来就用资料和听闻,补写了周宁的一首诗;金门仍缺如!其他地方,以县域为单位,我都去过,也就都拿出一组或一首诗来了。如今编成了这一本书,叫《福建:诗与禅之旅》。已经到了出版社,就要出版了!
从今天起,先把这书在这里“连载”吧!诸位看官请关注。书出来时,也请到书店去买一本,这应该是值得您买的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