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禅:日常事物中的表象和符号

(2014-03-06 07:17:41)
标签:

福建

少木森

禅意诗

诗与禅

孙欲言

分类: 近期新诗作
                     禅:日常事物中的表象和符号

 

禅:日常事物中的表象和符号

 

       ——读少木森《福建:诗与禅之旅》(《福建文学》20142期)

 

孙欲言

   

禅是什么?在一般人的脑海里可能有各种不同的概念,但我敢肯定地说,大部分人对禅的概念都是模糊和似是而非的。时下流行的是: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所谓:行住坐卧、运水搬柴、嬉笑怒骂,等等,皆是禅。

   

可是这些到底是不是禅呢?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

    说是,是在对禅有深切体验和感悟的人心里,这些的确就是禅。因为禅是自然的存在,无造作、无乖曲,天真本然,活泼灵动,没有什么附加。日常生活里平常的一切,行云流水、市井尘嚣、雨电风雷,岂不就是禅吗?

   

说不是,是因为在庸碌平凡的生活中,又有几个人可以细腻、深切地体验到这种纯真、素朴、直白的简单存在呢?人们蒙蔽在物质生活的泥淖和深渊里,麻醉在感官的刺激和迷乱中,早已对身边无关于己的一切熟视无睹、漠不关心。禅,对他们来说,也许只是一种时尚的标签、新潮的概念,甚或是如健体操一样的体育运动。

  

 相较而言,诗人对禅的体认和感知,是超胜一筹的。这源于诗人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力、深刻的透视力。以禅诗创作为主体、为“鹄的”的诗人则更接近于禅。少木森先生正是这样一位执著坚定,“不忘初心”的诗人。而他的新书《福建:诗与禅之旅》,则正是这种诗禅结合,禅寓于诗的集中体现。

   

这些诗作是少木森先生数年以来行走福建各个县区后,精心创作留下的作品。少木森先生在创作时,给作品的定位和要求是:尽量在第一次到一个地方时,把最初的那个感受写下来。这很有点古人参禅悟道的意味。不同的是,古人行脚参方,走遍千山万水,磨炼身心,乃是为了叩问善知识,求得一言半偈或饱受钳锤,以冀藉此明悟真谛,解脱系缚。今人则悠然淡远许多,于无边的风物之中,取其精妙,摹其华彩,流淌出笔下禅意淙淙的诗句。

   

初读《福州:寿山石与鸟语林》这类的诗,容易给人一种冗长的解说词似的感觉。但是,少木森先生的目的和旨趣显然不是只记述一篇“流水”游记。他在看似散漫而其实细致的结构中,勾勒出一幅关于事物的整体素描,令人面前无中生有地产生了臆想中的图画。这图画也许正是作者“最初的那个感受”形诸于笔墨后,留下的影像。而其实这些也只不过是层层铺垫,真正的画龙点睛之笔,正是最后那一句带有自嘲和噱笑的肯定。是什么“肯定”呢?是对人的“欲望”、人的“执着”的一种很肯定的自嘲和噱笑,这确是禅,或如少木森先生所说的“接近禅”。

   

宗门中有一句话:只贵子见地,不贵子行履。意思解说过来是:理论观点如果精辟到位,那么达到目的便不难。如果理论观点不到位,则如聋似盲,根本找不到目标。显然,少木森先生是有着明确创作意图的,又于创作中,捕捉到了诗意之外的东西——这就是对心灵的自我肯定和印证,就是禅。这种基于自嘲以显示对人生的旷达和包容,没有博大的心量,慈悲的情怀,是无法做到的。

   

《观经》中说: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除心以外,无有别佛。《华严经》又云: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可见心灵的渊奥和深邃以及巨大能量,是无可比拟、不能描摹的。少木森先生以诗之心,禅之眼,交融万物于笔端,在散淡、平缓的叙述中,牵引读者的思绪走向日常事物的精神内质和话语表达。就如禅门公案中的“标月指”,沿着指头的方向,就可以看见圆满无暇的月轮,若执著于手指,便永远无法抵达事物真正的内涵、了悟它的真谛。

 

值得注意的是,少木森先生的诗句中,较少一般禅诗的境象玲珑、空明澄澈的意蕴特征。他惯于使用平常自然的语言,不跳跃、不卓特,娓娓道来,如诉家常。如《厦门:在海沧吃土笋冻》这首,全诗如幼童呓语,从头到尾,全没有跌宕的段落,特设的悬念,只是平实的叙述一件事,一件吃海沧的特色小吃土笋冻的方法和经过。按照一般诗歌来解读,它几乎找不出什么禅意。但是,这却又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看禅的视角,读着这诗,的确吃“土笋”就不再是吃那虫子一样的“土笋”了,而竟是“品土笋冻,也品尝着/幽幽闪动的星和初夏的风/以及,他们那些话语里/诸多的内含”。顺着这“标月指”式的诗语言的指引,是否看到“禅”的“月轮”呢?

 

我们似乎不能纠缠于这些诗句的技巧、意象等葛藤,恰恰要远离这些枝节条蔓,从更远处的宏观一作瞭望,而非微观切入。这样,我们才能体会少木森先生诗作中整体的禅意内蕴和精神指向。一种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昏蒙境界便会兀立于意念之内。当联想的思绪经过层层细化、析离后,一个灵光独耀、迥脱根尘的消息也许自会传来。这是什么呢?这即是禅的状态!或“接近禅”的状态!

 

金人元好问在《答俊后书记学诗》中说:“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将诗与禅的辩证关系作了很好的阐释。这譬如一件事物的外相和内涵。外相当然是诗,诗句所写却是日常生活的表象,汇集所有的表象,经过归纳、分析、消融后,便化解为实质可感的符号,可以把它理解为禅的化身,或曰:不二法门。这样,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了《莆田:和妈祖雕像一起望海》、《南平:大圣崇拜》两首作品中抒情和议论的相互对照,有机结合。其中,《莆田:和妈祖雕像一起望海》诗中“心海”与“大海”的比对与融合,确具巧思,且由“妈祖的心海”与“我的心海”的对比,见出了境界,也“接近了禅”。《南平:大圣崇拜》以“苍天”和“苍生”为意象,大气苍茫中,“把缘于人心深处的传说/再演绎到人心深处”,不也正是一种灵动且苍茫的禅意。

 

“初发心即成正觉”,佛教修行中有此断言。写诗亦不过此句的注脚。少木森先生以数年辛勤恒心成就此一部力作,可见其于诗禅的精进,令人钦佩、赞叹。但少木森先生是谦逊的,他只承认自己的诗包含了一些禅意,而不敢确定这些诗是严格意义上的禅诗。其实少木森先生大可不必,一滴水和大海水的本质没有区别,一丝光和太阳光的差别仅在量的对比。实际上,大和小、多和少,这样相对的概念,正是误导人们入禅的障碍。只有突破了这些,人才能达到精神自由,没有拘束、限制的绝对境界。

 

如同美的原则,禅并不缺乏存在,缺乏的是发现。但愿少木森先生在禅诗的道路上奋力开拓,勇猛向前,在自己得大成就的同时,做众生的不请之友,一个明眼的指路人、慈悲的接引者。如此,则诗界幸甚、大众幸甚!

 

2014219

 

 

孙欲言,本名孙涛,19789月出生,1992年开始诗歌创作,在《青春诗歌》、《诗歌月刊》、《参花》、《北方作家》、《关东诗人》、《诗东北》、《关东文学》、《广东佛教》、《禅露》、《报恩》、《禅》等刊物上发表作品数百首,入选《三沙抒怀》、《醒着的海水》、《中国当代酒文化诗歌集》等书,出版诗集《影尘无踪》、《虚空里的盛宴》二部,系中国诗歌学会、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附:《福建文学》20142期——“诗及创作谈”

 

福建:诗与禅之旅  (诗集选四)

 

                     少木森

 

福州:寿山石与鸟语林

 

这里有一条山沟,被开发出来

让游客沿沟翻捡石头。那条山沟

被命名为“拾宝一条街”

一个个游客在捡拾,目不转晴

把想要的、听说可以要的

那些粗糙或光滑的石头

都抱在手中,抱回自己家中

此后,家中来客了

或许就会把一块块石头搬出来

一起品赏。说这是芙蓉石

这是高山石,这是坑头石

也许来客并不懂石头,但听说

这都是从“拾宝一条街”捡来的

都是寿山石。而寿山石是听说过的

那是国石,那是国宝

有这个概念就足够了

那条山沟让人向往

让人迷狂……没有多久

这“拾宝一条街”不再开放了

实在是不能再开放了

人们可以要的,想要的,实在太多

估计沟里石头太快就会早被捡完了

 

这里还有一块谷地,被圈了起来

让游客与飞鸟一起嬉戏。那地方

叫作鸟语林。到了鸟语林

游客可以见到一些平时见不着的鸟

还可以与一些鸟儿嬉戏

看鸟儿表演。我最喜欢

那些关在笼子里的鹦鹉和鹩哥

它们竟然能把人话学得那么像

我看了这笼又看那笼

一直逗着那些鸟儿说人话:“你好!” 

 “欢迎你!”“领导!”“老板!”

这鸟能学说的,会说的人话不多

就那么几句话,却能

把我们逗得乐癫癫的

一只鸟儿突然说:“你是笨蛋!”

我先是一愣,而后哈哈大笑

和它对骂起来。可它一下又转口了

它说:“老板,你好!”“恭喜发财!”

一副不记前嫌的样子,让我哑然

后来,那鸟儿就不再说什么了

怎么逗它也不再说。倒是我

后来就学着鸟语鸟话地逗它

它一句也不说。直到

我不再学鸟语,而想离开了

那鸟儿突然又说:“你是笨蛋!”

而后把它所学会人话轮番说了一遍

我笑了笑,对那鸟儿说——

“我真是笨蛋!”

 

 

厦门:在海沧吃土笋冻 

 

吃土笋冻,其实就是吃一种

生长在海上滩涂的虫子

像蚯蚓,比蚯蚓大而短

那鲜活的虫子满身沾满泥巴

要用清水洗上十几遍

用剪刀剪掉虫子的一头

把内脏挤出来。然后

烧一锅清水,加一把

味精和盐,把这叫土笋的虫子

放进清水里慢慢煮熟

双手一揉搓,去掉土笋外皮

就成了可吃的土笋了

但不能那样吃,海沧当地人说

那样就真成吃虫子了,那就

没有什么大意思呀!他们说

真正大意思是——人们

还要把煮土笋的汤,分别

装进准备好的一个个小碗里

往每个碗里放几条煮熟土笋

最后,用大的冰块一冻

碗里的土笋凝固成土笋冻

再吃再品,那劲味就不一样

人们就叫好了!

 

海沧人陪着我

在海沧的海边露天大排档

品尝土笋冻,也品尝着

幽幽闪动的星和初夏的风

以及,他们那些话语里

诸多的内涵。吃吧——

吃吧吃吧!别忘了调上佐料

一口吃下去,其味鲜美

清凉润滑,让人回味无穷

 

 

莆田:和妈祖雕像一起望海

 

突然想问,这是你的一片心海吗

妈祖娘娘,有多少的狂涛与巨澜

见证一道红光掠过。你乘席渡海

救助多少遇难的渔舟、商船  

你乘坐的那一片苇席

被风、浪和岁月越擦越亮

这一片海域,把时光、流水和大爱

以及天下苍生的苦难沧桑 

收藏在一片浩瀚里,而后

安祥地化为一道道拍岸的浪花

和湄峰山上一朵朵升起的彩云

恍惚间,还让人听见

传说中的一阵阵悦耳音乐……

 

千年之后,我和你一起望着海

只为一点儿心事,我一直望着海

那曾经是一片不平静的水域 

此时,那样的平静 

完全可以说:波纹不惊

 

我和这平静的海保持着距离 

能弥合那距离的,好像只有风了

远来的风到了我身边,偶尔

就有海腥味澎湃着,它就是

海不能平静的那一部分吗

就像我积郁着的情绪

偶尔就要澎湃一回

 

难道说,我的身体里

也藏着一片海,它的盐

就是我许多心事的结晶 

咸和涩,像我流出的

每一滴泪 

 

不过,在你面前

我不好意思说起,我心中

藏着的那一片海

我怕你问,就这样一片海啊

那是一片怎样的海呀

 

 

南平:大圣崇拜

 

苍天在上

苍天之下是苍生

 

据说  当苍生感到无助时

就有充分理由握紧一个个传说

向着苍天申诉或挑战

据说  自宋元以来 

一个传说就落脚于闽北顺昌

通天大圣  齐天大圣

似乎就是天使  或是一种甘露

天空深刻山谷空茫  苍生

就在苍天下把诉求表达——

驱逐邪魔  把苍天下的安宁挽留

于是  就有慧眼的人发觉

万籁俱寂中

还有一些异样的心音

还有一些异样的驿动

于是  一部《西游记》从此诞生

把源于人心深处的传说

再演绎到人心更深处

 

据说  斗转星移

我们是否抵达了先人眺望的远方

大圣崇拜  做为一种文化积淀

仍在人心深处演绎

 

 

 

                       初心为禅(创作谈)

 

                           少木森

 

这是又一本新书,一本新的诗集里的几首诗,书名为《福建:诗与禅之旅》。这是我多年来出差福建各个市县,从事文化活动或业务活动时留下的痕迹,是这些活动的“副产品”。

回想起来,似还可以颇为自己得意一下——哈,看来,我还算是一个有点儿恒心的人!

多年前,我给自已立了一个小小心愿:每到福建的一个县区,就为这地方写一首或一组诗!(当时,归在《寻路问禅》的系列里)嗨,我还真做到了,整理一下,我竟然基本写遍了福建,除周宁县和金门县外!这两个地方,我至今没有去过,也就没有留写诗。想想,对周宁还是有感觉的,因为那儿有鲤鱼溪,于是,后来就用资料和听闻,补写了周宁的一首诗;金门仍缺如!

看过稿子的朋友都肯定了我这本诗集的创意。整本诗集全写福建,也写全了福建,以县域为基本单位,每个县区都写,或写一组诗,或写一首诗,共写了139首诗,恰好覆盖了福建的九市一区的85个县区。

还有一个创意,那就是全书突出诗与禅二字,是福建全境的一次寻诗问禅的文化之旅。所以,写作时,我自己有这么一个定位和要求,那就是尽量在第一次到一个地方时,把最初的那个感受写下来。这样,也许不一定写出了对这个地方的完整印象、完美印象,但它一定是比较本真的印象,因为那里有我对这个地方的“初心”啊!而“初心”一定更真,可能更不持偏见、没有私心地去对待你所看到的一切,于是,就更接近于诗,更接近于禅!

佛界有言:初心近禅!以“初心”对待一切,或说,在一切中照见你的“初心”。这,就接近禅了。说真的,禅是永远无法抵达的,但可以接近,照见初心,照见本性,恰适泰然,于是,接近禅矣!

所谓“初心”?就是你最初的那一种本真,那一种赤诚,那一种“赤子之心”。不言而喻,我们每个人在初次接触一个事物时,那一种“初心”,最值得珍视。有人说,一个人一辈子如果都有初心,成佛都可以了,还怕做什么做不成呢?的确如此!试想想吧,如果在婚姻里,两人一直保留的“初恋心态”,相敬相爱如初,那一辈子的婚姻该是怎样的幸福美满呀!如果在人际关系中,你能始终如保存初交朋友时那一份真挚,那你一定会得到多少朋友尊重,一定会有很好的人脉呀!在事业中,如果你一直能保留进取的初心与热情,孜孜于求,那一定能成就辉煌!

以“初心”待物,或在一切物象中窥见自己的“初心”,一定近禅!我总是这样想,也力求这样做,以期近禅!

不过,我这样说禅,我心中总不免有点虚虚的。其实从选编《少木森禅意诗精选精读》开始,我心中就有这样的疑问拂之不去:我写的这一些诗是禅意诗吗?到底什么是禅意诗呢?从诗坛上看,近期已有一些诗人和诗评者亮出旗帜,在探索“现代禅诗”,自然,他们也把我列入现代禅诗的探索者行列。但老实说,我还是固执地认为,禅诗和禅意诗还是有界限的。我赞同这样的陈述:“禅意诗,应属于禅诗的一类。禅诗,是指宣扬佛理、禅机或具有禅意禅趣的诗。禅诗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禅理诗,内有一般的佛理诗,还有中国佛教禅宗特有的示法诗、开悟诗等等。这部分禅诗的特色是富于哲理和智慧,以辨证思维见长。另一类则是禅意诗,是反映僧人和文人修行悟道的生活的诗,诸如山居诗、佛寺诗和游方诗等。表现空澄静寂圣洁的禅境和心境是禅意诗的主要特色,富有情趣,表现的是空寂、淡泊、出世的情怀。”我仍然要说,我写的,多数都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禅诗,而只是在诗里写出了一点禅意,或力求写出一点禅意而已。所以,我在前面说力求再现“初心”,以期接近禅,其实也就是想让文字、诗句有一点禅意而已,它可能离禅还极远,敬请读这些诗的朋友、方家见谅。

                                        少木森20131211

禅:日常事物中的表象和符号

                 又一本新书


                                  少木森

 

这是又一本新书。但是,书里的却不是新作,而是多年来的“旧作”了,是我这多年来,出差福建各个市县,从事文化活动或业务活动时留下的痕迹,是这些活动的“副产品”。

 

回想起来,似还可以为自己得意一下——哈,看来,我还算是一个有点儿恒心的人!

 

多年前,我给自已立了一个小小心愿:每到福建的一个县区,就为这地方写一首或一组诗!(当时,归在《寻路问禅》的系列里,陆续在各地报刊发表。)嗨,我还真做到了,整理一下,我竟然基本写遍了福建,除周宁县和金门县外!这两个地方,我至今没有去过,也就没有留下诗。想想,对周宁还是有感觉的,因为那儿有鲤鱼溪,于是,后来就用资料和听闻,补写了周宁的一首诗;金门仍缺如!其他地方,以县域为单位,我都去过,也就都拿出一组或一首诗来了。如今编成了这一本书,叫《福建:诗与禅之旅》。已经到了出版社,就要出版了!

 

从今天起,先把这书在这里“连载”吧!诸位看官请关注。书出来时,也请到书店去买一本,这应该是值得您买的书呀!


《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二十一)

黄长江来榕及少木森新书漫谈会

《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二十)

《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十九)

《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十八)

《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十七)

《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十六)

《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十五)

《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十四)  

少木森新书首发式和品鉴会召开

少木森又一本新书出版

《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十三)

《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十二)

《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十一)

 《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十)

《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九)

《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八)
     《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七)

《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六)

《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五)

《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四)

《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三)

《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二)

 

《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