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灵妙的诗性感悟

(2013-09-06 06:45:34)
标签:

少木森

福建

诗与禅

禅意诗

文化

分类: 近期新诗作

灵妙的诗性感悟

《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二)

 

灵妙的诗性感悟

——序《福建:诗与禅之旅》

 

张同吾

 

诗人少木森的足迹遍及福州、平潭、厦门、莆田、泉州、漳州、三明、龙岩、南平所含85个县区,书写了139首诗,以《福建:诗与禅之旅》之书名结集出版,付梓之前相托为序。他对禅意情有独钟,此前已有《给自己找个理由微笑》、《谁再来出禅入禅》、《少木森禅意诗精选99首》、《少木森禅意诗精选精读》等多种诗集出版,并在诗界产生了影响。所谓禅意,佛家有言,初心见禅,初心即以纯真、善良、静穆、淡定、包容的情怀面对世界、关爱人生;又如佛家所言,“月如佛性,江若众生,佛性无所不在,道亦无所不存。美与善从,善由爱生,美在千江水,善在千江月,道养万人心”,这便是这部诗集的文化指向与精神内核。

 

福建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积淀着千秋文化、滋养了无数才俊,埋葬着英魂忠骨,也焕然了无限生机,少木森却躲避开政治风云、刀枪剑戟、血泪纵横、历史功罪、而是着眼于碧海蓝天、苍山冷月、古塔古寨、丛林鸟语、芳草夕阳、古刹钟声、向晚微风、名人故居、先贤遗踪、风移影动、月照禅心、茶经茶趣、禅师方丈、雾月交映……他以淡雅而又传神的笔墨,描绘出一幅幅文化风情画。他所见到的许多场景,都是静谧而空濛,不仅有空间的开阔性,又有时间的纵深感!在《黄檗寺》“几盆百合/把不时响起的鸟声/衬得白净如雪”,这是在极境中的视觉与听觉的交融,而“风吹过时,记得是唐朝的风吗?雨落下时,记得是宋朝的雨吗?/还有明清的香火、民国的钟鼓”。而当“香火旺起来了/似乎/就积蕴下一种神秘的气场/让人触摸到,不可言喻的/一种深沉,也是一种/不可言喻的托付与轻松”(《方广岩的一片瓦》)。当他在《龙泉寺拜百丈禅师》时,便有“灯光与香火闪烁时间的幻觉/那一些贴紧现实的执着/穿越了时空,在/茶雾中袅袅飘散/连同我的躯体逐渐淡化以至消失”,这是感觉净化的极致,乃至物我两忘。当他《和妈祖雕像一起望海》的时候,竟能看到“你乘坐的那一片苇席/被风、浪和岁月越擦越亮/这一片海域,把时光、流水和大爱/以至天下苍生的苦难沧桑/收藏在一片浩瀚里”,这才是中国文化与人类意识的融合,成为跨越时空的大爱无疆。由于感觉的出神入化,他把茶韵茶趣写得入魂入骨:茶香“像很细的秋风拂过耳边/告诉我一些远天的秘密/声音很细,一种呢喃的意味/也像如酥的春雨飞成了花絮/迷朦的美来自于迷朦的空宇/又氤氲在我的心底”。与其说是茶的功能,莫如说是茶的韵味是一种至高境界的文化品属。品味文化的妙谛,“我还需要更深的人生阅历”,实在是至理至道之言,因为“茶香隐藏一切/茶香又彰显一切”,让人“仿佛走在时间深处,感受着曾经的那人的心跳和体温”(《安溪茶韵·四首》)不是任何人都能体味茶文化的深邃,只有心灵的净化才能进入这种人性化与空朦感的境界。

 

还有德化白瓷,“不就是那么一些土吗?/拿捏拿捏,再过火一烧/竟就是我们的前世今生/竟是我们的仰望、注目/竟就是我们的精神寄寓”,“如果没有神启/那么您以怎样的灵性照砌混沌的泥土”(《德化组诗》)。由此可见他的诗的触角,已从已知伸向未知、从客观伸向主观、从物质伸向精神、从有限伸向无限,因此便含容着文化的渊博和哲理和深邃。那些旷远幽静的天籁之音,是“黄昏来到那些斑斓野花中间/野花摇动着越来越浅的响声”(《黄昏》);在诗人少木森眼中即使是观照现实,即使是思考历史沉浮,也弥漫着禅宗禅意。看到《绿意连天》,他想到信念是“不倦的跋涉”,“从一个人心到另一个人心/从一代人心到另一代人心,”“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从一种绿到另一种绿”。在《周宁:鲤鱼溪》“一座座鱼冢,长着青草野花/在风中像摇着灵旗” ;“伴一尾鲤鱼”,就“守住清清溪流守住神秘”。俯瞰岁月长河,“究竟谁是谁非,历史的门虚掩着/不尽的猜想,被风一次次卷来/又一次次吹远”(《城村汉城遗址抒情》);在《漂流》中,他感到“一如音乐响起/清流演绎知音的心境/有舞者自琥珀色的高空,颖颖而来/为我抚一曲:高山流水/弦音颤动,细雨凝听”。他在思索“灵魂本无究竟/白茫茫一张无声白纸/悲欣交集,绘/幽草晚晴/自芬郁自清凉/或 霁月交映/滴水松涛/沐浴后来者的景仰/当旭日平和地升自这块净土/有鸟声/吟唱木樨的罄香/透彻迷茫”(《净峰寺夜谈》)他又善于细腻传神的描绘和生动贴切的比喻,营造出美轮美奂的意境,他又把景象与心像相交融,意在表现自己的审美理想。

 

少木森所营造的意象,源于他灵妙的诗性感悟,这是真正的诗人进入虚静状态应有的心里素质和文化素质。美学家和诗人宗白华说他喜欢独自坐在水边石上看白云变幻,心中浮动着美妙的幻想,有一次竟被一种遥远而浪漫的情思牵引,走进森林,走进落日的晚霞,伴着远寺的钟声,忽生隔世的相思。在夜晚他最爱听幽远的箫声笛声,便觉得自己与窗外的月光雾光融化为一,并随着箫声笛声远行。他说“纯真的刻骨的爱和自然的深静美在我的生命情绪中结成的微妙的音奏,伴着月下的凝思,黄昏的远想”。少木森也是这样,他的诗优美而空灵,语言大多凝练,倘若都能如此精约跳脱,将会更有美学品位。

是为序。

 

         2013814于北京


 

简介:张同吾,1938 年出生,汉族 ,河北乐亭人,中国著名作家、诗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研究员。6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著有中篇小说集《爱,不是选择》,诗集《中秋月》,专著《小说艺术鉴赏》、《诗的审美与技巧》、《诗潮思考录》等。

灵妙的诗性感悟

《福建:诗与禅之旅》(连载之一)



 

                     又一本新书

 

                                  少木森

 

这是又一本新书。但是,书里的却不是新作,而是多年来的“旧作”了,是我这多年来,出差福建各个市县,从事文化活动或业务活动时留下的痕迹,是这些活动的“副产品”。

 

回想起来,似还可以为自己得意一下——哈,看来,我还算是一个有点儿恒心的人!

 

多年前,我给自已立了一个小小心愿:每到福建的一个县区,就为这地方写一首或一组诗!(当时,归在《寻路问禅》的系列里,陆续在各地报刊发表。)嗨,我还真做到了,整理一下,我竟然基本写遍了福建,除周宁县和金门县外!这两个地方,我至今没有去过,也就没有留下诗。想想,对周宁还是有感觉的,因为那儿有鲤鱼溪,于是,后来就用资料和听闻,补写了周宁的一首诗;金门仍缺如!其他地方,以县域为单位,我都去过,也就都拿出一组或一首诗来了。如今编成了这一本书,叫《福建:诗与禅之旅》。已经到了出版社,就要出版了!

 

从今天起,先把这书在这里“连载”吧!诸位看官请关注。书出来时,也请到书店去买一本,这应该是值得您买的书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